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魏晉三大才女之一 《璇璣圖》的創作者蘇蕙蘇若蘭生平簡介

魏晉三大才女之一 《璇璣圖》的創作者蘇蕙蘇若蘭生平簡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4.9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蘇蕙,字若蘭,魏晉三大才女之一,迴文詩之集大成者,傳世之作僅一幅用不同顏色絲線繡制的織錦《璇璣圖》。

魏晉三大才女之一 《璇璣圖》的創作者蘇蕙蘇若蘭生平簡介

據《晉書·列女傳》記載, 蘇蕙是始平(今陝西省武功縣蘇坊村)人,善屬文。武功蘇坊有一少女,名蕙字若蘭,是陳留縣令蘇道質的三姑娘。若蘭從小天資聰慧,三歲學字。五歲學詩,七歲學畫,九歲學繡,十二歲學織錦。及笄之年,已是姿容美豔的書香閨秀,提親的人絡繹不絕,但所言皆屬庸碌之輩,無一被蘇蕙看上。後嫁於秦州刺史竇滔。

西晉末年,朝廷昏庸,天下大亂,各族人民紛紛起義,北方各族上層分子也乘機起兵,互相爭戰吞併,先後建立十六個政權,阿育王寺所在的美陽縣也不斷易主統治,人民在兵荒馬亂中過着窮苦悲慘朝不保夕的日子。擁有關隴這地的氐族貴族苻洪在公元350年稱秦主,其於苻堅於次年建都長安,第三年稱帝;史稱前秦。美陽縣在前秦統治下漸趨安定。

公元357年苻堅當了前秦君主,還算有些政治才略,尚能選賢任能,納善從諫,他任用漢人王猛爲錄尚書事,整頓吏治,壓制不法貴族,加強中央集權,注意農業生產,增加財政收入,擴充軍力。苻堅鞏固封建統治後,增加財政收入,擴充軍力。苻堅鞏固封建統治後,相繼攻滅了前燕、前涼和北代, 統一了北方大部分地區。

魏晉三大才女之一 《璇璣圖》的創作者蘇蕙蘇若蘭生平簡介 第2張

根據《晉書·竇滔妻蘇氏傳》與李善少《江淹別賦》中的《織錦回文詩序》所言,可知竇滔在苻堅當政後,覺得文武才略有了施展的機會,入仕前秦,政績顯著,屢建戰功,升任秦州刺史。後因被奸臣忌功嫉能,讒言陷害,被判罪徙放流沙(今新疆白龍灘沙漠一帶),與妻蘇蕙在阿育王寺北城門外海誓山盟,揮淚告別。蘇蕙表白對竇滔的忠貞不渝的愛情,等他回來團圓,海枯石爛不變心,誓死不改嫁;可是竇滔到流沙後卻另尋新婦,蘇蕙得知,由思念轉爲鬱憤。花前月下,椒房燈前,吟誦成如訴如怨悽哀惋痛的情詩;織成宛轉循環錦繡文詩寄與竇滔,使夫妻關係重新合好。

再據武周朝女皇武則天曾爲織《璇璣圖》寫序,歷代刊於圖前;又南宋女詩人錢塘幽棲居士朱淑貞所寫《璇璣圖記》,記述竇滔放逐流沙後,苻堅正在南圖滅亡東晉,想到竇滔文武才略,起用他爲安南將軍。隨其子尚書令苻丕攻佔東晉襄陽。竇滔寵愛一歌舞妓趙陽臺,此事被留在家鄉的蘇蕙得知,悲憤哀憐,月夜空帳,孤寂怨恨,吟誦成詩7958首情絲綿綿織繡成841字的錦繡迴文圖,名曰《璇璣圖》,寄於負心的竇滔。竇滔讀到這些情意真摯悲切 的詩文,良心發現,痛恨行爲之不檢,遣離情婦趙陽臺歸關中;具備車輿禮邀迎接蘇蕙到襄陽,從此夫妻情好如初。爲此事竇滔曾受到人們的遣責。

魏晉三大才女之一 《璇璣圖》的創作者蘇蕙蘇若蘭生平簡介 第3張

 故事爭議

關於竇滔是否起用鎮守襄陽,歷來頗有爭議:一說收錄《鏡花緣》中武則天爲《璇璣圖》作《序》爲僞;二證史載苻堅時鎮守襄陽是樑成,無載竇滔鎮襄陽這事。武序中有“題詩二百餘首”語,可是在宋元間起宗道人推讀迴文爲3,752首,明代史學家康萬民(康海孫)又推讀出4,206首,都比二百首多出十幾倍到二十倍,若說《序》爲清人僞託,想 來僞託者不會不知道能推算出7,958首這個數字。竇滔被苻堅從流沙解放出來重新任用,這是苻堅正 在企圖吞滅東晉,起用文武雙全能征善戰的竇滔是可能的。至於史不載竇滔鎮襄陽而記樑成鎮襄陽,樑成在前秦是個名望甚高舉足輕重的武將,他原是王猛重要的部將,在《晉書》雖不立傳,但提到他的事蹟就有七次之多;而竇滔在《晉書》中只有一處 提到,還是附在《蘇蕙傳》中,可能他在鎮守襄陽時頂多不過是個副手而已。

關於《璇璣圖》製作的年代,武則天《序》中有述,竇滔將鎮岐陽時蘇蕙爲二十一歲。這一年是苻堅攻克襄陽的前秦建元十五年(379),《璇璣圖》也當織繡於此時,迄今已有1,638年。歷代在京城宮廷市鎮店鋪甚至山野鄉村衣舍廣爲流傳。上至皇帝、后妃、臣宦、詩人,下至平民百姓傳抄吟誦到 如今。文學界譽爲文學史上傑出的佳作,藝術界視它爲難得的藝術珍品,史學界認它是歷史寶物;人 才學家還把它的主人當作奇才。歷代不少專家學者著文探討、研究、註釋、評論它和它的製作者蘇蕙。 文士詩人撰文頌揚賦詩讚美,就連女皇帝武則天看了也“感其絕妙”,爲之作《序》,“才情之妙,超古 邁今……因述若蘭之才美。”南宋女詩人朱淑貞見了《璇璣圖》,“坐臥觀究,悟因璇璣之理,試以經緯求 之,文果流暢,蓋璇璣者天盤也;經緯者星辰所行之道也;中留一眼者天心也。極星不動蓋運轉不離 一度之中……,按此規律讀後,讚揚《璇璣圖》:“五采相宣,瑩心眩目……亙古以來所未有也。”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