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直皖戰爭發生的原因是什麼 爲什麼非得打上一場

直皖戰爭發生的原因是什麼 爲什麼非得打上一場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9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直皖戰爭是北洋軍閥分裂成直系、皖系和奉系後的第一場戰爭,戰爭的起因直系和皖系針對與南方的革命軍是戰亂還是和的問題上意見相左,直系是主張和平統一中國,而皖系則反之。後來在軍事行動中的表現。就是吳佩孚在湖南與湘軍的作戰中擅自撤兵,導致皖系的張敬堯在湖南大敗,這事把皖系軍閥首領段祺瑞的鼻子都氣歪了,他要求時任大總統的徐世昌把吳佩孚撤職查辦,但大總統的法令在那個時代根本沒人理睬,於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只有靠拳頭了,幹上一架,誰力氣大就聽誰的。

直皖戰爭發生的原因是什麼 爲什麼非得打上一場

段祺瑞的皖系力量並不弱,有兩大主力,一是徐樹錚的西北邊防軍,二是吳光新的長江上游總司令部,還有一支爲準備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用的參戰軍,全部日式武器裝備的三個師。

段祺瑞將他的部隊分爲兩路:一路爲西路,段芝貴是總指揮,下轄三個師,即曲同豐的參戰軍第一師,陳文運的參戰軍第三師和劉詢的陸軍十六師。西路軍的主要任務是,沿京漢鐵路線由琉璃河向南進攻,目標是奪取保定。一路爲東路,馬良任總指揮,主要兵力是馬良的參戰軍第二師。東路軍的主要任務是,沿津浦鐵路線由濟南向天津進攻,目標是奪取天津,是作戰的助攻方面。

直皖戰爭發生的原因是什麼 爲什麼非得打上一場 第2張

面對皖系重兵壓境,直系的曹錕和吳佩孚也作了由佈署,曹錕坐鎮保定,吳佩孚爲前線總指揮,在戰術上把隊伍擺成明暗兩部分,主力佈署在保定與北京之間的涿縣(今涿州市),以逸待勞,準備決戰。另一方面,吳佩孚還專門派人去了趟東北,給張作霖送了份大禮,還請他派兩個旅出關,由天津直趨涿縣,屯兵於皖系的背後。

其實皖系軍隊必敗在行軍中已經表現出來了。作爲主攻部隊的西路軍是這樣佈陣的:京漢鐵路西是參戰軍第一師,京漢鐵路東是陸軍十六師;另一支部隊——參戰軍第三師爲總預備部隊,總指揮部駐琉璃河車站附近。誰知這些新組部隊缺乏實戰經驗,兩支主攻部隊南行不久,即發生了自我交叉,不但遲遲不前了,而且發生了混亂:團團打轉,首尾不顧。至傍晚,又碰上一場傾盆大雨,大軍東躲西藏,行又行不得,住也住不下,飢餓、雨淋,全軍亂了營。指揮部不得不決定臨時宿營於涿縣。

直皖戰爭發生的原因是什麼 爲什麼非得打上一場 第3張

7月14日晚,戰爭在西路正式打響。西路皖軍呢是由曲同豐指揮,率先向直軍發動進攻,並於當晚攻下了涿州,迫使直軍退回了高碑店。西路直軍由吳佩孚指揮,則將計就計採取了誘敵深入的戰術。就在皖軍孤軍深入的16日的當天呢,天降大雨,雷電交加,皖軍的邊防軍依仗強大的炮火向直軍攻擊,因爲天氣的緣故炮彈落到了友軍劉詢的15師陣地上,劉詢氣憤回擊。

這劉詢本來就因爲待遇問題與段甩想法,所以參戰也不積極。吳佩孚就乘機拉攏了陸軍第十六師的劉詢。吳在對與劉詢對峙的陣地上觀察分析以後,覺得這要自己不進攻,劉也是不會進攻,吳命令前沿部隊吹奏停戰的號令。劉詢一聽對面停戰,那正是求之不得的好事,他也命令部隊吹停戰號。於是,戰場竟形成了和平相處的局面。就這樣皖軍的正面主力部隊被吳佩孚的停戰假象迷惑住了,大家都懷着僥倖的心理等待這場戰爭結束時,吳佩孚竟派人給劉詢送去了一份十分優厚的禮品,並答應爲該部“提供足夠的配給和薪餉”。劉詢高興了,他立即明白表示:“今後一定聽從子玉將軍調遣,在戰場上實行反戈一擊。”劉詢沒有問題了,鐵路以東至此已不屬皖軍控制。

吳佩孚處理完劉詢的事以後。他這才急急忙忙把集結在京漢鐵路以西山區中的部隊朝琉璃河車站附近運動,突然對皖軍西路總指揮部發起攻擊。皖軍大潰,總指揮段芝貴倉促逃回北京,殘部大亂。

直皖戰爭發生的原因是什麼 爲什麼非得打上一場 第4張

在東路方面,徐樹錚率部進攻曹鍈率領的直軍,眼看直軍佔了上風,正準備大炮攻擊時,一隊日軍趕來,宣佈鐵路沿線兩公里內不得開炮,否則將訴諸武力。直軍被迫後退,而皖軍則趁勢撕開了直軍的防線,把直軍逼到了北倉一代。這時候張作霖的奉軍及時支援,穩定了戰局。17日,統帥徐樹錚聽說西線皖軍戰敗,便匆匆趕返北京,後來不知去向。邊防軍無帥,有的潰敗,有的不戰而降了。

這場歷時5天,傷亡200多人的直皖戰爭,以曹錕吳佩孚的直系勝利而結束。段祺瑞通電下野,逃到天津的日本租界裏修身養性去了,當時國內最厲害的政治軍事派系皖系在這場戰爭中,一敗塗地。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