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美麗島事件過程是什麼樣的 美麗島事件的影響是什麼

美麗島事件過程是什麼樣的 美麗島事件的影響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7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事件經過

“美麗島事件”又稱“高雄事件”,是臺灣黨外勢力直接領導的、與國民黨當局展開的一場有組織、有準備的政治較量。

1979年9月,由黃信介爲發行人、許信良任社長、張俊宏任總編輯的黨外政論性刊物《美麗島》在臺北創刊。該刊不僅言論激烈,而且來勢兇猛,僅社務委員就達70名,幾乎網羅了當時所有的知名黨外人士,並在全島設立十多個辦事處,最多時發行量達8萬冊。黨外人士想借辦刊物集結力量爲創造實質性政黨的目的十分明顯。而國民黨從一開始就對這本來者不善的雜誌恨之入骨,必欲除之而後快。在雜誌創刊酒會上,就有一羣不三不四的人到酒店門口尋釁鬧事;創刊後的2個月中,該刊發行人的住宅和雜誌社也多次遭到騷擾和威脅,《美麗島》雜誌與國民黨當局積怨已久,對立情緒持續升高。

1979年11月30日,《美麗島》雜誌與“臺灣人權委員會”聯合向臺灣當局申請於12月10日在高雄舉辦紀念“國際人權日”集會遊行,遭到拒絕。《美麗島》雜誌決定不理會臺灣當局的態度,按原計劃照常舉行集會遊行,並準備了一些木棍,以應付可能進行的鎮壓。他們還派出宣傳車,沿街號召民衆準時參加。

美麗島事件過程是什麼樣的 美麗島事件的影響是什麼

12月10日,集會如期舉行。臺灣當局派出大批軍警部署周圍街道,並對附近實行交通管制,禁止車輛入內。晚6時,聚集在《美麗島》雜誌高雄辦事處的民衆已達五、六百人。考慮到集會原定地點扶輪公園已經被警察包圍,於是臨時決定改到另一開闊地區,但隊伍卻受到警察的阻攔,無法到達。黃信介、姚嘉文等就地發表演講,與會3000多名羣衆情緒激昂,不斷高呼“打倒特務統治!”、“反對國民黨專政!”等口號。集會組織者再次出面與警方交涉,要求警察撤離,但遭拒絕。於是在集會結束後,以三輛宣傳車開道,幾千民衆持木棍、火把開始遊行。四周待命的警察上前強行阻攔,並用催淚彈驅趕遊行隊伍,民衆則以木棍、火把、酒瓶還擊,雙方發生嚴重衝突。在折返雜誌高雄辦事處後,雙方再次發生扭打,直到11時宣佈集會結束,仍有不少民衆不願散去。軍警用催淚彈、電棍等強行驅趕,衝突進一步升級。到11日凌晨2時30分,局勢才趨於平靜。

這次衝突共造成雙方近200人受傷。事後第三天,臺灣當局開始大規模收捕事件參與者,黃信介、施明德、張俊宏等共152名黨外人士以“涉嫌叛亂罪”被抓扣,聚集在《美麗島》雜誌周圍的黨外運動核心人物幾乎被一網打盡。1980年3、4月間,經過軍法審判,以“爲中共統戰”和“臺獨叛亂”罪名,判處施明德無期徒刑,黃信介有期徒刑14年,姚嘉文、張俊雄等6人有期徒刑12年。另有30多人被刑事法庭判處4至6年的徒刑。

美麗島事件過程是什麼樣的 美麗島事件的影響是什麼 第2張

事件影響

使臺灣社會從封閉走向開放

美麗島事件是臺灣社會從封閉走向開放的一次歷史事件,此事件使得臺灣社會在政治、社會、文化方面都產生劇烈的影響。

首先在政治上的改變最爲明顯,統治者蔣經國逐漸開放政治上的獨裁,臺灣擺脫國民黨的一黨獨大,解除黨禁、戒嚴、言論自由、開放媒體以及“國會”全面改選,但一直等到李登輝統治時,纔開放“總統”直選,民主、人權、自由和主權的價值成爲臺灣人民前仆後繼努力的目標,推動臺灣社會從威權獨裁的白色恐怖時代,邁向民主化時代。

昔日獄中的受難者,領導民進黨一步步邁向執政,然而卻是由辯護律師世代全面接班掌握政權。民主進步黨在野時期中的多數領袖,幾乎都曾經不同程度地參與了美麗島事件。

美麗島事件過程是什麼樣的 美麗島事件的影響是什麼 第3張

曾任民進黨主席的施明德與許信良,因理念、政策路線與辯護律師世代不合紛紛被迫離開執政後的民進黨,並常常批判民進黨的政策和路線。施明德離開民進黨後,因陳水扁本人及其家族、親信和許多政務官皆涉及多起金額龐大的弊案,而於2006年8月發動百萬人民反貪倒扁運動,擔任總指揮,呼籲失去民心的陳水扁立即下臺。許信良因爲對民進黨當局執政的失望,於2004年轉而支持國民黨陣營,直至2008年“總統”選舉,才改爲支持謝長廷。林義雄本人雖貴爲前民進黨主席,下臺後竟然因爲“核四”問題,也曾另外辦過一場反核遊行,並於2006年1月宣佈退黨,至此,民進黨主席陳水扁之前的歷任主席不是死於天年,就是聲明退黨,僅姚嘉文因擔任“考試院院長”一職,仍留在民進黨內。美麗島事件中的主要被告羣中的一部份人在民進黨執政後,成爲黨內有相當影響力的領導人,如呂秀蓮與陳水扁搭配當選臺灣當局首位女性副領導人,姚嘉文擔任“考試院院長”,林義雄爲前民進黨主席,張俊宏爲民進黨代理主席、陳菊曾擔任“勞委會主委”,並於2006年在歷經投票前一夜的黃俊英賄選事件,以及選後的選舉訴訟後,當選高雄市長。美麗島辯護律師方面,當年黃信介的辯護律師之一陳水扁,因臺北市長任內政績斐然,獲得絕大部分市民的肯定,且長期經營民進黨內人數最多的派系正義連線,民進黨爲求執政,修改黨章圖利,陳水扁於是於三強鼎立的大選中,以39%的選票成爲臺灣當局領導人;謝長廷也曾擔任民進黨主席、高雄市長和“行政院長”;蘇貞昌曾任臺北縣長、“總統府”祕書長、民進黨主席及“行政院長”;張俊雄則以高度配合上峯意志的任事態度,兩次組閣擔任“行政院院長”、民進黨祕書長、民進黨不分區“立法委員”。

多元化、自由化

其次,在社會上,許信良的中壢事件及隨後一連串的事件,讓自228事件以來,整個白色恐怖世代沉默了二十幾年的壓抑,開始有表達的勇氣,活絡追求民主、自由的社會生命力,從沉悶單一逐漸多元化、自由化。80年代蓬勃發展的各種社會運動即是最佳的表面徵象。

美麗島事件中於當時統治集團中任職的一方,也有許多依然活躍現今政壇的政治人物。當時擔任“新聞局長”的宋楚瑜,在200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大選中以30多萬票的差距敗給陳水扁,後擔任親民黨主席、並在2004年臺灣地區領導人大選中成爲泛藍陣營的“副總統”候選人,並參加了2006年臺北市長選舉,落敗後宣佈退出政壇。而2008年臺灣地區領導人大選中,馬英九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

民進黨的政治資本

美麗島事件也成爲民進黨的政治資本。雖然美麗島事件時民進黨尚未成立,民進黨內有許多人都曾參與過這次政治事件。民進黨以此突顯自己在爭取民主、推動改革方面的功績,反映出當時國民黨執政的專制統治。但是在民進黨內部,美麗島事件也會被利用來作爲黨內奪權的政治資本。

例如在2004年臺灣地區領導人大選民進黨黨內的副手爭奪之中,呂秀蓮就曾利用此事件來批評29名“反呂”的“立委”,而在“反呂”的“立委”中,也有人批評呂秀蓮是在美麗島事件中供出最多同志的人,以至今日,社會仍在討論所謂供出同志,因爲參與、規劃美麗島事件的人,在遊行前已被當時的執政當局掌握全部名單。

美麗島事件過程是什麼樣的 美麗島事件的影響是什麼 第4張

經過這次事件,黨外勢力的骨幹基本鋃鐺入獄,黨外運動元氣大傷,被迫轉入低潮。而國民黨也受到重創,宛如一艘在海上航行的船“被打了一個大洞”。國民黨與黨外勢力之間的矛盾進一步加深。

美麗島事件發生後,許多重要黨外人士遭到逮捕與審判,甚至一度以叛亂罪問死,史稱“美麗島大審”。最後在各界壓力及美國關切下,終皆以徒刑論處。

此事件對臺灣之後的政局發展有着重要影響,使得國民黨不得不逐漸放棄遷臺以來一黨專政的路線以應時勢,乃至於解除38年的戒嚴、開放黨禁、報禁,臺灣社會因而得以實現更充足的民主、自由與人權。並且伴隨着國民黨當局的路線轉向,臺灣主體意識日益確立,在教育、文化、社會意識等方面都有重大的轉變。“美麗島事件”是一次由臺灣進步力量發動的民主運動。

政壇影響

另外,2月28日的林宅血案,發生在美麗島事件大審時,受審人林義雄家宅中,林母及雙生女兒林亮均、林亭均慘遭兇手殺害,獨留被殺成重傷的大女兒林奐均成唯一的活口,歷經民進黨執政,此案至今仍未破。因當時海外臺獨勢力仍是各自爲政,統治集團因害怕“二二八事件”重演,在白色恐怖時期採取“外殺內不殺”的策略,以致爲何有人會選擇在“二二八事件”發生日屠殺林家一事成爲懸案。

高雄捷運05/R10車站即位於事件發生地,特命名爲美麗島站以爲紀念,雖當地極少數的居民力主恢復舊地名大港埔站,但高雄市政府認爲全臺人民定位美麗島事件是絕對正確的民主活動,無反對意見,因此仍主張命名爲美麗島站。

美麗島事件過程是什麼樣的 美麗島事件的影響是什麼 第5張

美麗島事件發生時,馬英九擔任主編的《波士頓通訊》抨擊美麗島事件受刑人,並將美麗島事件形容爲“醜劇”、“逆流”。

由李雙澤編曲的《美麗島》,楊祖珺收錄在其1979年發行的專輯《楊祖珺》之中,發行之初並未受到當局關切,僅是不能公開在電視廣播上演唱。1979年黨外人士以此曲做爲雜誌之名後,本無政治意圖的《美麗島》,便與黨外運動劃上等號,從此被打入深淵列爲禁歌。然而即便是黨外人士,也並非全部人都支持《美麗島》此曲。1979年9月8日中泰賓館創刊酒會上,爆發鬧場衝突,楊祖珺當場演唱《美麗島》,試圖振奮人心,卻有同志以“並非鶴佬話”“豬仔歌”爲理由反對。

2010年3月份,施明德出書曝料謝長廷是“抓耙仔”(指昔日國民黨的線人),更指出“創黨元老皆知”,一時間將淡出政壇的謝長廷撤入輿論風暴。同年4月17日,正逢臺灣“美麗島軍法審判”三十週年前一日,施明德在另一本新書《叛亂·遺囑》的發佈會上,指出審判過程中,辯護律師團有國民黨臥底,目的就是要在審判中剷除異己,收割利益。這些人當中,有些都當上了“總統”、“院長”、主席,言語中含沙射影,矛頭直指陳水扁、蘇貞昌、張俊雄等人。政壇“無間道”,震懾島內輿論。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