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明朝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衰落的?是從萬曆開始的嗎

明朝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衰落的?是從萬曆開始的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朝歷史上爭議最大的皇帝,莫過於明神宗朱翊鈞。他繼位初期勵精圖治,開創了“萬曆中興”的壯舉,但是後期卻怠政嚴重,將近三十年不上朝理事,同時貪財嚴重,究其原因,一生糾纏於四個女人之中,心力憔悴,大明的中央政壇也因此出現了嚴重的裂痕,併爲帝國的衰落揭開了序幕。

明亡,亡於萬曆。

萬曆初年的政事,由張居正主持的“內閣”和馮保掌管的“司禮監”共同負責,萬曆帝的生母慈聖李太后則居中協調,可以說萬曆帝朱翊鈞只是個掛名天子。更多的時間,萬曆帝在學習如何成爲一個合格的帝王。在萬曆15歲時,兩宮太后覺得皇帝已經長大,可以爲他選妃完成大婚了,於是就下詔天下,爲皇帝選妃。當時錦衣衛指揮使王偉年僅13歲的女兒王喜姐經過千挑萬選脫穎而出,成爲了萬曆皇帝的皇后。可是對於年少的萬曆皇帝來說,這次大婚並不可心,他和這位13歲少女的結合,更多的是依從母親李太后的願望。王皇后,祖籍浙江餘姚,具有江南水鄉女子的柔美細膩,而且性格端謹,識大體,與兩宮皇太后相處融洽,可惜王皇后僅生下一個女兒,令萬曆帝非常失望。

雄偉壯麗的宮廷,年輕貌美的妃嬪,卻令朱翊鈞索然無味,爲了排解空虛與寂寞,朱翊鈞迷上了喝酒。雖然萬曆帝酒醉之後,經常惹是生非,甚至有過手提寶劍追砍權宦馮保,因此差點被母親慈聖李太后廢掉皇位之事,少年天子經此一事,對母親俞加敬畏。一日,朱翊鈞去慈寧宮中向母親請安,卻被母親宮中一個相貌清秀的宮娥所吸引,於是趁着母后不在,藉着酒興,臨幸了這個喚作王氏的都人,放縱了一把,事後匆匆走人。

明朝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衰落的?是從萬曆開始的嗎

誰知一夜春宵,宮女王氏珠胎暗結,懷了龍子。幾個月後,身形發福的王氏被慧眼如炬的慈聖李太后發覺,一番問詢之後,李太后喜笑顏開,心想:“自己當年也是宮女,因爲被裕王臨幸,產下朱翊鈞,才改變了命運。如今王氏的遭遇,如同自己的往昔,莫非天意如此,當以此女婚配我兒。”於是傳來兒子朱翊鈞問及此事,萬曆卻矢口否認。嚴厲的慈聖太后,立即命左右太監取來《內起居注》,叫萬曆自己看。事實面前,萬曆窘迫無計,只得如實承認。慈聖太后力挺王氏,萬曆不得不將其冊封爲恭妃,其後不久,更誕下了皇長子朱常洛。

王氏是幸運的,由一個宮女被皇帝臨幸後晉升爲妃,更產下了皇帝的第一個兒子。王氏又是不幸的,萬曆對她的臨幸,或許只是單純的一次酒醉之後的獵豔。所有的這一切,都爲後來恭妃王氏的悲劇埋下伏筆,而鄭貴妃的出現,只不過激化了這一隱藏的矛盾。

鄭貴妃,北京大興人,14歲進宮,萬曆十年(1582年)三月被冊封爲淑嬪,乖巧玲瓏,天資過人,一經介入皇帝的生活,就被萬曆皇帝驚爲天人,集萬千寵愛於一身。鄭氏得寵原因,並非單純的豔麗,更多地還是憑藉其聰明機警並通曉詩文等其餘妃子不具備的才華。她看清了萬曆這位少年天子內心的苦悶與憂愁,決心用自己的獨有魅力去撫慰皇帝的內心,努力成爲皇帝的精神伴侶。她不僅能聆聽皇帝的傾訴,替他排憂解愁,而且她敢於挑逗和諷刺皇帝,甚至公然抱住萬曆,撫摸皇帝的腦袋。對其餘人來說,鄭氏膽大妄爲,對於萬曆來說,已經將這個美麗明豔、天真爛漫的女人視作自己的知己。不到三年鄭氏就由淑嬪升爲德妃,再晉爲貴妃。1586年,鄭貴妃生下皇三子朱常洵,地位更是如日中天。皇帝的殊寵,不僅令皇后、恭妃心生不滿,更令滿朝文武被迫陷入了一場嚴重的政治危機。

皇長子朱常洛5歲時,王恭妃還未受封,而朱常洵剛剛出生,鄭氏即被封爲皇貴妃,距離皇后的位置也僅一步之遙。這樣一來,不僅王皇后難以忍受,以內閣爲首的文官系統更是嗅到了一絲不尋常的火藥味。“皇帝欺朝中無忠臣,要行廢長立幼之舉。”此類謠言滿天飛,恭妃王氏也是如臨大敵,幸而慈聖李太后對於長孫常洛非常喜愛,王皇后對於常洛也是視作己出。早在皇三子朱常洵出生以前,首輔申時行就曾建議萬曆早立太子,以固國本。但萬曆皇帝不喜歡王恭妃,自然也不願意將朱常洛立爲太子,於是藉口皇長子年齡尚小,推託過去。鄭氏受封爲皇貴妃,遭到朝中很多大臣的反對,戶科給事中姜應麟上疏,請求先冊封恭妃王氏爲皇貴妃,理由是恭妃誕下了皇長子,希望萬曆能收回成命。由於言辭尖銳,導致萬曆皇帝大怒,將姜應麟及求情者一律下獄。此後南北兩京數十人接連上疏申救,萬曆對此皆置之不理。

明朝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衰落的?是從萬曆開始的嗎 第2張

萬曆皇帝的內心無疑是憤懣的:天子富有四海,冊立誰爲皇貴妃,是朕的家事,滿朝文武居然合起夥來干涉天子的家事,實在是非常無禮。

皇后王喜姐的內心無疑是非常難堪的:皇后名義上主管後宮,但是鄭氏這個貴妃的待遇居然已經超越了自己這個正宮皇后,如果再晉升爲皇貴妃,那麼自己的皇后位置,怕是也會早晚不保。

恭妃王氏的內心無疑是非常痛苦的:自己被天子臨幸,皇帝過後居然翻臉不認賬,自己已經爲大明誕下皇長子,可是卻遲遲沒有被皇帝立爲太子,自己也沒有得到任何的封賞。

貴妃鄭氏的內心無疑也是非常不平的:自己瞭解皇帝,皇帝寵愛自己,雙方都將對方視作自己的知己,過去說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難道自己做個皇貴妃有什麼不對嗎?

整個大明文官羣體的內心無疑也是非常困惑的:貴爲天子,怎好如常人那樣感情用事、爲所欲爲呢?可以說,因爲鄭氏的出現,尤其是鄭氏誕下的皇子朱常洵的出現,大明的中央政壇已經出現了嚴重的裂痕,併爲帝國的衰落揭開了序幕。

明朝的衰落從此開始

當年邁的禮部尚書洪乃春依據太祖朱元璋當年立下“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和“東宮不待嫡,元子不併封”的繼承法,建言立長子朱常洛爲太子。被萬曆帝下令廷杖六十,褫奪官職,勒令回鄉反省之後,朝野大驚,各地要求冊立朱常洛的章奏卻如繁星一般遞交到了通政司。儘管朱翊鈞一怒之下廷杖、貶斥、流放了一百餘位大臣,但前仆後繼的批評者依然絡繹不絕。慈聖李太后爲了拯救自己這不成器的兒子,拯救自己出身卑微的皇長孫,暗中出面給萬曆皇帝施加壓力。當萬曆帝到慈寧宮給李太后請安時,李太后便問他不冊立太子的原因。萬曆帝回答:“常洛是都人之子。”李太后大怒道:“你也是都人之子。”萬曆聽後惶恐不已,跪伏在地上不敢起來。原來後宮中叫宮女爲“都人”,李太后也是宮女出身,所以她纔會這麼惱怒。朱常洛因此才得以立爲太子,至此“國本之爭”,纔算告一段落。

明朝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衰落的?是從萬曆開始的嗎 第3張

《閨範》於萬曆十八年(1590)刊行後,風行一時,成爲“閨門至寶”。萬曆二十三年(1595),明神宗寵妃鄭貴妃得到此書,命其伯父鄭承恩、兄長鄭國泰新添“后妃”一門,增加了包括她本人在內的萬曆時婦女十七人,出自重新刊刻此書,親自撰寫序言,即《重刊<閨範>序》。

當時,正值“爭國本”的關鍵時刻,鄭貴妃重刊《閨範》之舉的意圖引起了朝野的議論與猜測。

朱常洵雖然與太子之位失之交臂,但是被冊封爲“福王”,封國爲繁華的洛陽,同時鄭貴妃絞盡腦汁,想方設法不讓自己的兒子就藩。明制,皇子成年,受封王爵,就必須離開京師,到藩國居住。鄭貴妃爲了留住兒子,開出了天價的就藩條件,“婚費至三十萬,營洛陽邸第至二十八萬,十倍常制。”但是廷臣請王之藩者依舊數十百奏。同時睿智的慈聖李太后再次將了鄭貴妃一軍。她先是召問鄭貴妃:“福王何未赴封國?”鄭氏小心謹慎地回答:“太后明年七十壽誕,福王留下爲您祝壽。”慈聖太后畢竟飽經風霜閱歷過人,她冷冷地反問:“我二兒子潞王朱翊鏐就藩衛輝,試問他可以回來祝壽否?”鄭貴妃無言以對,只得答應督促福王速去封國就藩。

萬曆四十二年,福王朱常洵就藩。鄭貴妃和兒子面面相對,淚如泉涌,萬曆帝也哭成了淚人兒。但是經此一事,萬曆帝內心對朝臣充滿了難以化解的仇恨,貴爲天子卻不能立自己心愛的兒子爲太子,至尊的權力卻受制於廷臣,於是避居深宮,整日與鄭貴妃享樂,不與朝臣見面。之後萬曆長期不臨朝就成爲了一種政治常態,即使內閣輔臣也輕易不能與之見面,大臣們的奏章也不批覆,直接“留中”不發,“萬事不理”,導致從內廷到外朝鬧得不可開交。不僅朝政頓滯,而且兩京十三布政司的官員大量短缺,同時後金迅速崛起,不斷出兵南犯,嚮明軍發動進攻。雖然不接見閣臣,但是萬曆帝放手使用宦官,派出大量的宦官擔任礦監稅使,四處蒐括民財,將太祖不許宦官干政的祖訓拋向雲霄,且派出的稅監陳奉、馬堂、樑永等人都是鄭貴妃的心腹宦官,這些宦官也稱鄭貴妃爲“內廷之主”,無視王皇后的存在。

明朝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衰落的?是從萬曆開始的嗎 第4張

黃色部分爲《中國歷史地圖集》中描繪的明朝最大疆域

公元1615年,即萬曆四十三年的一個黃昏,有一男子,手持木棍,闖進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慶宮,擊傷守門太監,欲刺殺太子,內侍韓本用聞訊趕到,在前殿逮捕該男子。太子乃是儲君,現在有人居然敢刺殺當朝儲君,無疑是太歲頭上動土,萬曆帝當即命令法司提審問罪,巡視御史劉廷元按律審訊。男子供出自己叫張差,薊州人,自己之所以能順利混進東宮,是鄭貴妃手下太監龐保、劉成提供的便利。至此,案情已經非常明瞭,鄭貴妃想謀殺太子,然後召回福王,重新冊立儲君。但皇帝不願深究,太子朱常洛也不敢追究,於是內廷傳旨以瘋癲奸徒罪將張差凌遲處死,龐保、劉成二太監也在宮中被祕密處決,以了此案。王皇后之後多方迴護太子常洛,對於在宮中囂張跋扈的鄭貴妃,則不與之計較,當此之時,或許王皇后就成爲太子朱常洛在內宮之中唯一的盟友兼守護者了,這種守護關係一直持續到萬曆四十八年四月,王皇后駕崩。

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心力憔悴的朱翊鈞駕崩,長子朱常洛繼位,改元泰昌,是爲明光宗。雖說萬曆帝在臨終之前,遺命閣臣冊封鄭貴妃爲皇后,但是這個詔令沒有得到執行。曾經得寵的鄭貴妃在失去神宗這位靠山後,在紫禁城這座寂寞的宮殿裏又苟延殘喘了10年,飽嘗了世態炎涼。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