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禪讓真的像歷史所描述的那樣美好嗎?其實背後的血腥不爲人所知

禪讓真的像歷史所描述的那樣美好嗎?其實背後的血腥不爲人所知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5.5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禪讓,即傳說中的部落聯盟推舉首領的制度。相傳堯爲部落聯盟首領的時候,四嶽(四方部落首領)推舉舜爲繼承人,堯對舜進行3年考覈後,讓他輔助自己辦事。堯死了以後,舜繼位。舜也同樣用推舉的方法,經過治水考驗,以禹作爲自己的繼承人。禹繼位後,又舉皋陶爲繼承人,皋陶早死,又以伯益爲繼承人。

禪讓真的像歷史所描述的那樣美好嗎?其實背後的血腥不爲人所知

但是,歷史上是否真的存在過“禪讓”?許多人對此持否定的態度。原因是,“禪讓”的傳說最早是在《論語》中提到的,在此之前從沒有人提到過。後來到戰國孟子以後,“禪讓”的故事不僅逐漸完善起來,並且開始變得有聲有色,所以,很多人認爲“禪讓”是儒家學者虛構的,並非歷史的真實。

然而,從歷史發展的規律分析,這樣的傳說並非空穴來風,完全出於人爲杜撰。實際上,“禪讓”的傳說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原始社會末期部落聯盟推舉首領制度向王位世襲制過渡的真實。.由於儒家學者在描述這個故事的時候,賦予其中太多的主觀主義的理想色彩,掩蓋了其中的血腥與暴力,所以纔會使人難以置信。

禪讓真的像歷史所描述的那樣美好嗎?其實背後的血腥不爲人所知 第2張

真實的“禪讓”故事一定會伴隨着血腥與暴力。因爲這個時期正處在原始社會末期向奴隸社會過渡階段,此時,私有觀念、權力佔有慾、奴隸制度等萌芽都已經產生。擔任一定的職務、攫取一定的權力不僅可以爲個人帶來一定的私利,而且更爲重要的是,可以確保本氏族部落的生存利益,保證本氏族部落在部落聯盟中的安全與強大。這種社會背景決定了部落聯盟首領的推舉肯定不會是歌舞昇平、其樂融融的,一定會發生越來越激烈的爭鬥,並伴隨着血腥。

堯、舜、禹“禪讓”的終結者是大禹的兒子啓。相傳,當大禹年老的時候,衆人又推舉了伯益作爲接班人。在此之前還推舉了皋陶。皋陶號稱中國第一個法官,是法官的鼻祖,但他命短,沒有等到大禹“禪位”就死了。大禹在位的時候,曾多次取得對外戰爭的勝利,聲望日高,權勢漸重,他所在部落勢力強大,所以大禹百年後,啓便改變了“禪讓”的傳統,自己做了首領。至於伯益的下場有兩種說法,一種是他主動讓位給啓,換得平安無事;另一種是他氣憤不過,率領部衆來討伐啓,結果兵敗被殺。

伯益是誰?他是古代蠃姓各族的祖先,善於畜牧和狩獵,他的後代中最著名的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秦始皇嬴政。如果伯益當上部落聯盟的首領,或成爲君主的話,嬴姓人統治天下的時間就得提早近2000年了。

禪讓真的像歷史所描述的那樣美好嗎?其實背後的血腥不爲人所知 第3張

大禹和啓的父死子繼,終於將堯、舜扭扭捏捏地欲傳位於子的想法變成了現實,啓成爲真正意義上的君主,成爲夏朝的第一個國君。不過,也有人認爲夏朝應該從大禹開始算,所以稱夏朝爲禹夏。但一般還是認爲大禹是氏族社會時期的華夏部落聯盟的最後一位首領,他不算是君主。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