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爲什麼先秦諸侯國的爵位不同,一國之君被稱爲某公

爲什麼先秦諸侯國的爵位不同,一國之君被稱爲某公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6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周王朝的爵位分爲五等,公侯伯子男,這大家通常都很熟悉。但是,有許多朋友在讀先秦史籍的時候,又會犯暈。如,齊、魯等國的爵位爲“侯爵”;秦、鄭等國的爵位爲“伯爵”。但是,他們國君卻都是被稱作齊桓公、魯莊公、秦繆公、鄭莊公等。

爲什麼先秦諸侯國的爵位不同,一國之君被稱爲某公

其實,這是將諡號與其爵位視爲等同了。先秦時期,諸侯國君的諡號都可以稱作“公”,就連像許國、滕國那些彈丸小國,其國君的諡號也是稱作“某某公”的。這屬於其死後的榮銜,並不是其生前的爵號。在官方的史籍中,還是稱其爲魯侯、齊侯、鄭伯、秦伯等的。第二,如周公、召公等王室輔政大臣,其本人的爵位與其封國的爵位也不等同。周公,召公,作爲輔政大臣,其爵位在羣臣中當然最爲尊崇,爲“公爵”。但是,周公、召公的封國分別在魯、燕,封國的爵位卻都爲“侯爵”。

爲什麼先秦諸侯國的爵位不同,一國之君被稱爲某公 第2張

周公、召公等爵位爲公爵,其實是其作爲王室輔政大臣才具有的身份。作爲輔政大臣,難免要涉及到諸侯列國事務,爲其處理政務更具威信力,就要保持其在爵位上足夠尊崇。所以,周王室所分封的諸侯列國中,公爵國極少。可以確鑿的公爵國,只有宋國(殷商之後)。至於,有些觀點認爲周文王的兩位弟弟虢叔與虢仲的封國(東虢、西虢)也爲公爵,並沒有太多的史籍予以佐證。因在歷史上有幾任虢公都曾爲周王室的卿士,而其本人的爵位並不能等同於其封國的爵位。

爲什麼先秦諸侯國的爵位不同,一國之君被稱爲某公 第3張

按照周王朝的宗法制,其至親的封國,魯國(周公)、晉國(武王之子)、衛國(武王之弟)等皆爲侯爵。而作爲文王之弟的虢叔與虢仲,他們的封國固然可以被授予公爵,當然也可能被同樣授予侯爵。而據稱是吳泰伯之後的吳國,其爵位僅僅爲子爵,就實在有些匪夷所思了,作爲周王室的宗室長支,又曾讓國於周王室。而其封國的爵位如此之低,實在有違周王朝制定的宗法制,應是泰伯奔吳事件的一個疑點

爲什麼先秦諸侯國的爵位不同,一國之君被稱爲某公 第4張

周王室對侯爵國及以下,待以臣禮。而對公爵國卻是待以賓禮的,也就是說周天子是要把宋國國君當成客人來的,而不能視之爲臣子。周之天下畢竟是取自於殷商,於是便給與了宋國較爲特殊的政治地位。後來漢魏禪讓也是同理,漢獻帝禪位於魏文帝曹丕後,被封爲山陽公,還是允許其在自己的封地內,奉漢爲正朔與使用天子的儀仗等。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