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這個人名氣不大,救過兩元帥一大將

這個人名氣不大,救過兩元帥一大將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當年劉鄧大軍中,有一個“三劍客”的說法。哪三劍客?一是尤太忠,一是李德生,一是蕭永銀。三人都是二野的有名的戰將,1955年都被授予少將軍銜。

蕭永銀除了會打仗之外,還有一個綽號,叫做:“軍中大保鏢”。

因爲,他保護和救過很多人,不僅有元帥、大將,還有職務更高的鄧小平和李先念,還也救過小至十幾歲的孩子們。

這個人名氣不大,救過兩元帥一大將

蕭永銀在戰爭年代擔任過紅30軍警衛排排長——確實幹過保鏢的活兒。

他曾經救過李先念和程世才的命。

1937年春,西路軍陷入敵人的重圍中。紅30軍退到了臨澤東南的倪家營子。但是,馬家軍攻勢凌厲不減,一直打到30軍軍部門口,不到一百米。程世才軍長和李先念政委都被堵在裏面,萬分危急。蕭永銀急了眼,一手握槍,一手操大刀,大聲喝令:“把敵人放過來,大刀砍!”結果,警衛排和馬家軍在冰天雪地裏揮舞大刀對殺,拼至拂曉,肖永銀才把馬家軍打退,程世才和李先念脫險。

很快,倪家營子也丟了。西路軍總指揮部在石窩決定分散突圍。會議結束時,李先念說:“蕭永銀,你保衛徐總指揮徐。”於是,蕭永銀和另一個警衛員當了徐向前的警衛。

他們上路後沒走多遠,跟上來一個甘肅兵同行。蕭永銀很快發現他行跡可疑,對徐向前的安全是一個極大的隱患。但他和另一名警衛員都是小個子,比人高馬大的甘肅兵矮了一個頭,不是對手。突然,他看到一個大坑,大叫一聲:“小陳呀,蘑菇他!”那個戰士一下反應過來就攔腰抱住大個子甘肅兵,兩人在坑裏翻滾起來。蕭永銀揀起一塊石頭,照着他的腦袋一頓猛砸。甘肅兵腦漿迸出,哼了一聲,就腿一蹬,死了。

這個人名氣不大,救過兩元帥一大將 第2張

蕭永銀的警覺救了徐向前。

而紅30軍王牌師——88師師長熊厚發,帶着警衛員從另一條山道下山後,走到青海,也是跟上來這麼一個兵。結果,他們被這個人告密,慘遭殺害,首級懸於城門。後來,李先念在延安見到蕭永銀,緊緊握住他的手說:“你救了徐總指揮。”

徐向前後來成爲共和國元帥——蕭永銀救了元帥。

蕭永銀還救過大將。

1942年5月25日,八路軍總部被日軍合圍於太行山。在突圍中,左權副參謀長陣亡。彭德懷跑出去了,而總政治部主任羅瑞卿帶着總部機關還留在包圍圈內。蕭永銀率385旅13團一個半連也在包圍圈內。他保衛着羅瑞卿和總部一直在山裏轉。轉到下半夜,跑散了的總部人員還收不攏。蕭永銀對羅瑞卿說:“還不鑽出合擊圈,天亮就更難了。”

羅瑞卿還撂不下部隊,對後勤部長髮火:“就你的人婆婆媽媽,到這會兒了,還不改平時的拖拉作風!”

蕭永銀說:“已經半夜了,要走呀!今晚不走,就脫不了身啦!”

羅瑞卿餘怒未消:“你給我一個排,我在這兒打游擊,你走!”

“怎麼行?我把你送出去!”蕭永銀扭頭對自己的警衛員說,“拉上13號,走!”

這個人名氣不大,救過兩元帥一大將 第3張

羅瑞卿就這樣被蕭永銀的警衛員拖住上路,帶着隊伍出發了。結果,他們在山裏轉了好幾天,蕭永銀終於把羅瑞卿和總部安全送出了敵警戒線。他不放心,又送出幾十里路,才和羅瑞卿分手告別。

十幾年後,羅瑞卿被授予大將軍銜,說:“這大將軍服,來之不易,有蕭永銀一功。”

蕭永銀是王近山手下的大將,長期在劉鄧麾下。

1947年,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過汝河時,前有大河,後有追兵,兩岸都在激戰,千鈞繫於一髮。危急時刻,劉伯承和鄧小平雙雙來到了蕭永銀18旅指揮所。劉伯承用不容置否的語氣說:

“蕭永銀,我和政委隨你們18旅一路走!”

蕭永銀一聽,就急了:“不行!這樣太不安全!”

鄧小平生氣了,提高嗓門說:“你別管我們——你去打仗!從中間打出一條路!”

兩人態度堅決,不容勸止。蕭永銀只好聽命。

隨後,他以兩個突擊團分成四路縱隊,槍上刺刀,全旅列隊從大雷崗村向南殺過去。其中,左翼52團,政委李震站在前列。右翼53團,蕭永銀站在前列。出發時,蕭永銀端着一挺機槍,吼道:“我命令你們,奮勇衝鋒!一連打完,二連打!二連打完,三連打,硬殺一條血路!”

他們一路攻擊前進,打完一個村莊,再撲下一個村莊,硬是爲劉鄧殺出了一條血路。

這個人名氣不大,救過兩元帥一大將 第4張

若干年後,劉伯承談起挺進大別山時說:“我過汝河時才知道伍子胥爲何一夜急白了頭。沒有蕭永銀刺刀見紅,我和鄧政委就過不了汝河。”

蕭永銀在戰爭年代救過徐向前、劉伯承元帥,救過羅瑞卿大將,程世才中將,還救過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鄧小平和李先念。在“文革”中,他還是一副俠義心腸,救人危難,又救了一少將。

當時,肖永銀在南京軍區。東海艦隊司令員陶勇中將含冤去世後,蕭永銀把他的三個孩子招在手下,當了孩子兵。南京軍事學院院長張震受到運動衝擊,預感自己“要出事”了,匆匆寫下一張字條塞給兒子張海寧:“去,找你肖叔叔。”

深夜,13歲的張海寧把字條交給蕭永銀:

“海寧要當兵。張震。”

蕭永銀看了字條,收下了他。後來這個孩子成了少將。

在“文革”中,蕭永銀利用自己的身份,招收不少軍隊和地方被打倒的幹部的子弟,諸如王近山的孩子、聶鳳智的孩子,後來被稱爲“招兵買馬事件”。此事還報告到了周恩來那裏。但是,周恩來沒有回信——竟然被周恩來默許了——粉碎“四人幫”後,蕭永銀此舉爲不少人稱道。

2002年4月29日,蕭永銀在南京逝世,享年85歲。在其遺體告別式上,不少將軍和昔日的孩子們都趕過來了,據說,哭倒一大片。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