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中國傳統習俗“初九拜天公"天公是指誰?

中國傳統習俗“初九拜天公"天公是指誰?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初九拜天公",農曆正月初九,以中國傳統習俗來說,被稱爲是“天公的生日”。“天公”,即玉皇大帝。當這天的子夜(農曆正月初八的子時,晚間23時)到來,家家戶戶會隆重祭拜天公,祈求神明庇佑、延年益壽。

中國傳統習俗“初九拜天公"天公是指誰?

關於祭天與天公的信仰已相當久遠,可追溯至遠古的夏商時期。

遠古時期的人們,基於對未知事物的恐懼,以及敬畏大自然的力量,因而敬天畏天,衍生出天神崇拜,將“天"視爲創造萬物的神。殷商時期,商人除了有祭祀人鬼(祖先)、敬天神地祇外,更有完整系統的祭天儀式。而“天"也是甲骨文卜辭卜問的對象,來年的收成、吉凶禍福,乃至於國家大事都要詢問“天"的意見。

“天"原本沒有具體形象,但因被賦予象徵宇宙萬物的至高存在,被進一步神格化、帝王化,便將人世間的帝王形象套在“天"身上,開始用“皇天上帝”、“昊天上帝”、“玉皇上帝”等各種稱呼“天"。而人世間的帝王,也借用“天"的概念,稱己“受命於天”、“天命在身”,自稱爲“天子”。

尚書.召誥》有載:“嗚呼!皇天上帝,改厥元子茲大國殷之命。惟王受命,無疆惟休,亦無疆惟恤。……我不可不鑑於有夏,亦不可不鑑於有殷。我不敢知曰,有夏服天命,惟有歷年;我不敢知曰,不其延。"《召誥》是周召公委託周公上書,告誡周成王應當敬德,使周的天命能夠長久。可看出周代具有濃厚的天命觀,而“天命”也成爲中國各個朝代君主最爲看重的事物,最後形成天命思想。

形成於東漢時期的道教,將“天"迎至道教神仙界中,民衆皆以“玉帝”爲神中至尊。而玉帝所呈現的形像,多是穿着秦漢帝王的冕服,但這頭戴十二旒冕冠、身穿大裘的玉帝樣貌,是直到唐宋時期才逐漸定型的。但是天公地位太過崇高,讓一般民衆不敢隨意擅自爲其雕塑神像,多以專供天公的香爐─天公爐代替,因此各個廟宇皆設有天公爐,在祭拜廟宇主神之前,都要先朝外拜天公。

天公的信仰,不僅在毛澤東在《沁園春•雪》提到:“欲與天公試比高”,在日常俗語中處處可見,像是“姻緣天註定”,“天意難爲”,流傳甚廣的閩南語歌曲《愛拼纔會贏》歌詞也稱:“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