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五代四大家是誰?荊、關、董、巨四位畫家的簡介

五代四大家是誰?荊、關、董、巨四位畫家的簡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五代四大家:指中國畫史上的荊浩、關仝、董源、巨然。簡稱荊、關、董、巨。他們的畫風,從唐朝以來,形成了比較明顯的變化。成爲"唐風"至"宋格"的一大橋樑。明王世貞說:"山水至二李一變也;荊、關、董、巨又一變也。"(二李係指李思訓父子)。

五代四大家是誰?荊、關、董、巨四位畫家的簡介

荊浩(850-?)中國五代後梁最具影響的山水畫家,博通經史,並長於文章。字浩然,沁水(一說爲山西,一說爲河南濟源)。擅畫山水,常攜筆摹寫山中古鬆。所作雲中山頂,能畫出四面峯巒的雄偉氣勢。自稱兼得吳道子用筆及項容用墨之長,創造水暈墨章的表現技法。亦工佛像,曾在汴京(今河南開封)雙林院作有壁畫。是中國山水畫發展過程中具有重要影響的畫家之一。所著有《筆法記》。

荊浩生平

他生於唐朝末年,大約卒於五代後唐(923-936)年間。士大夫出身,後梁時期因避戰亂,曾隱居於太行山洪谷,故自號"洪穀子"。荊浩不僅創造了筆墨並重的北派山水畫,被後世尊爲北方山水畫派之祖,還爲後人留下著名的山水畫理論《筆法記》,以假託在神鎮山遇一老翁,在互相問答中提出了氣、韻、思、景、筆、墨的所謂繪景"六要",是古代山水畫理論中的經典之作,比更早時期南齊謝赫的"六法論"有所發展,具有更高的理論價值。 荊浩創山水筆墨並重論,擅畫"雲中山頂",早已提出山水畫也必須"形神兼備"、"情景交融",他的作品已被奉爲宋畫典範,只可惜留存於世的作品極少,且僅有的幾圖爲荊浩《筆法記》所記神鉦山

幅畫也尚存真僞之疑。 荊浩生平及早期繪畫活動 荊浩出生於河南濟源。濟源北倚太行,西望王屋兩山,南臨黃河,與古都洛陽相鄰,歷來文風頗盛。沁河由西北截太行而出,兩岸峭壁如削,谷幽水長。荊浩故里位於今縣城東北十五里的谷堆頭村,現存荊浩墓遺址。 荊浩字浩然,約生於唐大中四至十年(850-856)。早年"業儒,博通經史,善屬文",學識淵博。濟源的風物景觀多名人足跡,白居易有詩云:"濟源山水好,老尹知之久。…孔山刀劍立,沁水龍蛇走;危磴上懸泉,澄灣轉枋口。"唐開元道教宗師司馬承楨曾於王屋山創建陽臺宮。少年時的荊浩常來此宮,受司馬承楨影響,在晚年所著《筆法記》中,將其與王維、張璪並列,贊曰:"白雲尊師氣象幽妙,俱得其元,動用逸常,深不可測。"荊浩還曾創作表現王屋山主峯的《天台圖》,這些都與他早期生活經歷有關。

五代四大家是誰?荊、關、董、巨四位畫家的簡介 第2張

關仝tong(約907-960間),長安(今陝西西安)人。五代後梁畫家。一作關同、關穜。生卒年不詳。畫山水早年師法荊浩,刻意學習,幾至廢寢忘食。他所畫山水頗能表現出關陝一帶山川的特點和雄偉氣勢。北宋米芾說他"工關河之勢,峯巒少秀氣"。關仝在山水畫的立意造境上能超出荊浩的格局,而顯露出自己獨具的風貌,被稱之爲關家山水。他的畫風樸素,形象鮮明突出,簡括動人,被譽爲"筆愈簡而氣愈壯,景愈少而意愈長"。關仝喜作秋山、寒林、村居、野渡、幽人逸士、漁村山驛的生活景物,能使觀者如身臨其境,"悠然如在灞橋風雪中,三峽聞猿時",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論者謂其晚年成就,較之荊浩更能青出於藍,是荊浩畫派的有力繼承者,與荊浩並稱爲荊關。北宋人將他與李成、范寬並列爲"三家鼎峙",具有很大影響。關仝傳世作品有《山豀待渡圖》及《關山行旅圖》等。《山豀待渡圖》描繪大山下水濱有人待渡,畫中大山矗立,石質堅凝,氣象壯偉荒寒,與宋人論述關仝山水"坐突危峯,下瞰窮谷,卓爾峭拔者,(關)仝能一筆而成"(《五代名畫補遺》)的風貌相似。《關山行旅圖》畫深秋季節荒山中的野店行旅,勾皴簡括有力,景物高深,虛實富有變化,穿插各種人物活動,使畫面更富生活氣息。 據宋人記載,關仝不善畫人物,畫中人物多請胡翼代爲繪製。胡翼,字鵬雲,五代畫家,主要活動於後梁之際,善畫佛道人物,也能畫樓臺車馬,亦精於摹古。

《宣和畫譜》著錄御府藏畫中有其《秋山圖》《江山漁艇圖》《春山蕭寺圖》等94件。傳世作品有《山溪待渡圖》軸、《關山行旅圖》軸等,相傳爲其所作,圖錄於《故宮名畫三百種》。

董源 (?-約 962 年)中國五代南唐畫家。一作董元,字叔達,江西鍾陵(今江西南昌)人,自稱"江南人"。生卒年不詳,主要活動在南唐中主(934~960)時期。事南唐主李璟時任北苑副使,故又稱"董北苑",南唐亡後入宋,被看作是南派山水畫的開山大師。畫史上把董源、范寬、李成,稱爲北宋初年的三大家。

五代四大家是誰?荊、關、董、巨四位畫家的簡介 第3張

董源不僅以畫山水見長,也能畫牛、虎、龍及人物。作爲山水畫家,董源也是不專一體的。宋人稱許其大設色山水景物富麗,宛有李思訓風格。但其最有獨創性而且成就最高的是水墨山水。他運用披麻皴和點苔法來表現江南一帶的自然面貌,神妙地傳寫出峯巒晦明、洲渚掩映、林麓煙霏的江南景色。他用筆甚草草,近視幾不類物象,遠觀則景物粲然,在技巧上富有創造性。他的名作《夏景山口待渡圖》和《瀟湘圖》,將夏天江南的丘陵,江湖間草木暢茂、雲氣滃鬱的特定景色表現得淋漓盡致。其筆墨技法是與他所表現的特定景色充分適應的。

宋代沈括稱他"多寫江南真山,不爲奇峭之筆"。所畫山形,多是長江中下游一帶的丘陵,大都爲坡陀起伏,土山戴石,很少作陡峭嶄絕之狀。這與較早於他的荊浩所表現的氣勢雄偉的北方山形正好成爲鮮明的對比。董源很重視對山水畫中點景人物的刻畫,每每都帶有風俗畫的情節性,有時實爲全畫的題旨所繫。雖形體細小,簡而實精,人物皆設青、紅、白等重色,與水墨皴點相襯托,別饒一種穠古之趣。其傳世作品還有《龍宿郊民圖》等。

 巨然

中國五代南唐、北宋畫家,僧人。原姓名不詳,生卒年不詳,鍾陵(今江西南昌)人,一說江寧(今江蘇南京)人。早年在江寧開元寺出家,南唐降宋後,隨後主李煜來到開封,居開寶寺。擅山水,師法董源,專畫江南山水,所畫峯巒 ,山頂多作礬頭,林麓間多卵石,並掩映以疏筠蔓草,置之細徑危橋茅屋,得野逸清靜之趣,深受文人喜愛。以長披麻皴畫山石,筆墨秀潤,爲董源畫風之嫡傳,並稱董巨,對元明清以至近代的山水畫發展有極大影響。有《萬壑松風圖》、《秋山問道圖》、《山居圖》等傳世。工畫山水,師承董源,但風格不同於董源秀逸奇偉。擅畫江南煙嵐氣象和山川高曠的"淡墨輕嵐"之景。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