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唐代:日本,古時候,它的教育制度是怎麼樣的?

唐代:日本,古時候,它的教育制度是怎麼樣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4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日本的外來文學葉渭渠先生總結爲四點:“一是大陸(中國、印度)佛教文學思想;二是中國儒、道文學思想(朱子學、老莊哲學);三是西方基督教人本主義;四是馬克思主義文學思想。”

唐代:日本,古時候,它的教育制度是怎麼樣的?

反映在奈良、平安時期主要是前兩點,古代日本深受中國特別是唐朝文化的影響,其教育制度基本上照搬唐制,針對這方面的研究著作有高明士《日本古代學制與唐制的比較研究》;王桂《日本教育史》;日本學者高橋俊乘《日本教育史》;樑忠義《日本教育》。這四部書從不同角度對日本教育制度進行清晰的分析與研究,讓讀者對古代日本教育制度有了宏觀把握。還有對整個東亞教育進行比較研究的著作《天下秩序與文化圈的探索一一以東亞古代的政治與教育爲中心》。

相關論文有廈門大學吳光輝《日本科舉制的興亡》對科舉制度在日本盛行情況作了深入分析,解析科舉制在日本消亡的原因;陳偉《古代日本與唐朝官人出身制度的比較》就日本官制下士子的出身與唐制進行比較剖析;肖瑞峯《日本有沒有實行過科舉制度一一讀日本漢詩獻疑》從漢詩角度辨析日本有無科舉制,最後得出日本沒有科舉制結論。以上針對日本教育制度的研究要麼是宏觀上教育發展史的梳理,要麼是一個時代的某一教育問題探討,具有一定侷限性。而教育上經學與詩學地位變革的研究相對薄弱,探討詩學發展的制度依託存在空缺,本文意在從這方面入手進行詩學影響研究,以補充唐日書籍活動研究的不足。

唐代:日本,古時候,它的教育制度是怎麼樣的? 第2張

近30多年來東亞域外漢籍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例如張偉伯教授主持的“域外漢詩學文獻的整理與研究”;孫文主持的“《船舶書目》研究”等課題。還出現了專門研究機構,如2000年南京大學成立了“域外漢學研究所”,2005年上海師範大學成立“域外漢文古文獻研究中心”。

臺灣地區早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就有由“聯合報文化基金會”主辦的“中國域外漢籍國際學術會議”,至今己經舉辦了十餘多次。21世紀以來有臺灣大學黃俊杰教授主持的“東亞近世儒學中的經典診釋傳統”整合型研究計劃。從目前的研究現狀看,域外漢籍研究漸趨擴大與深入,而日本是東亞域外研究的重點,唐朝又是中日交流的重中之重。因此唐日交流研究逐漸增多,從政治、歷史、文化、藝術、建築等方面出發的研究絡繹不絕,但從漢語詩學教育方面研究唐日漢籍傳播影響還存在一定短板,這種新角度的研究既可梳理出唐日漢籍傳播的脈絡,釐清唐日兩國文化走向,又可探究出日本在奈良、平安時期文化教育的發展情況,有利於把握兩國的文學走向。故本題試圖通過漢語詩學在日本的發韌、興盛及形態進一步探究唐日漢籍傳播的影響,增強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心。

唐代:日本,古時候,它的教育制度是怎麼樣的? 第3張

大和國更名“日本”大抵於唐朝時期,唐前正史記載皆稱“倭”。《隋書·樓國傳》:“大業三年(607年),其王多利思比孤遣使朝貢。使者曰:‘聞海西菩薩天子重興佛法,故遣朝拜,兼沙門數十人來學佛法。’其國書曰:‘日出處天子致書日沒處天子無恙。’云云。”隋朝時期,樓國天皇妄圖稱自己爲“日出處天子”,而這種稱呼讓隋場帝不爽,因此改名沒成功,但可見“日本”二字的由來。

唐代:日本,古時候,它的教育制度是怎麼樣的? 第4張

《舊唐書》中分別載有《樓國傳》與《日本傳》,兩傳的時間截點在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因此樓國改名爲“日本”的時間當不晚於公元648年。而大和國在大化元年(645年)給高句麗、百濟使節詔書中使用了“日本”這一名稱。不久,中國也接受了這一稱號。《新唐書·日本傳》:“咸亨元年(670年),遣使賀平高麗。後稍習夏音,惡樓名,更號日本。使者自言:‘國近日所出,以爲名。’”金富試《三國史記·新羅紀》文武王十年(670年)十二月載:“十年十二月……樓國更號日本,自言近日所出以爲名。”所以樓國正式更名爲“日本”約在公元645年至648年之間,被周圍國家普遍接受與使用應該在公元670年左右。

公元七至十世紀,中日兩國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往來頻繁,由此促成了日本各項制度革新,國力得到提升。唐朝盛名遠播,成爲東亞政治文化中心。這一盛貌離不開以書籍爲載體的文化交流,而兩國的書籍交流早在唐前就己展開,因此要釐清唐日書籍交流情況,首先需要了解唐前中日書籍傳播情況,弄清唐日漢籍傳播發生的原因。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