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解密:古代的科舉制度到底是怎麼個選拔制度?

解密:古代的科舉制度到底是怎麼個選拔制度?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科舉制,又稱科舉、科舉制度,是中國古代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由於採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

科舉制具有分科考試,取士權歸於中央所有,允許自由報考(即“懷牒譜自薦於州縣”,與察舉制的“他薦”相區別)和主要以成績定取捨四個顯著的特點。

科舉制極大程度改善之前的用人制度,徹底打破血緣世襲關係和世族的壟斷;“朝爲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會中下層有能力的讀書人進入社會上層,獲得施展才智的機會。但後期從內容到形式嚴重束縛了應考者,使許多知識分子不講求實際學問,束縛思想。

解密:古代的科舉制度到底是怎麼個選拔制度?

科舉制從隋朝(一說唐朝)開始實行,直至清光緒卅一年(1905年)舉行最後一科進士考試爲止,前後經歷一千三百餘年,成爲世界延續時間最長的選拔人才的辦法。對中國在內的漢文化圈諸多國家,以及西歐國家啓蒙影響深遠。

中國古代規模最大的科舉考場爲江南貢院,佔地超過30餘萬平方米。另闢有的中國科舉博物館是中國唯一反映中國科舉考試製度爲內容的專業性博物館,也是中國科舉制度中心、中國科舉文化中心和中國科舉文物收藏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