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文化名家 > 關於老子的故事有哪些 老子爲什麼要騎青牛出函谷關

關於老子的故事有哪些 老子爲什麼要騎青牛出函谷關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5.2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老子是道教的創始人,是我國古代非常著名的思想家,而後世留下了很多關於他的傳說,其中老子騎青牛出函谷關講的也是一則傳說。  

關於老子的故事有哪些 老子爲什麼要騎青牛出函谷關

據傳說,當時老子對周王朝的衰敗感到無力,不得已的情況下準備離開家鄉,去四處遊歷。待他走到函谷關的時候,函谷關的總兵尹喜將他攔了下來,因爲他看到紫氣東來的同時,老子正好騎着青牛出現,所以他認爲老子是貴人。

但是老子去意已決,尹喜想要留下他,於是想了一個爲難老子的辦法,讓老子留下自己的一篇文章,如果老子寫不出來,那麼就要留下來。可是他沒有想到的是,老子花了非常短的時間就將一篇文章寫給了他,於是輕鬆的出了函谷關。而他留下的這篇文章就是後來聞名於世的《道德經》。

而老子離開函谷關之後幾經周折,來到了臨洮,並在這裏留了下來,直到最後消失了去世。而他的去世在世人看來是飛仙而去,成了太上老君。所以他所乘的青牛成了道家文化中非常著名的象徵,也是神仙道士的坐騎。

老子騎青牛出函谷關,其實表示了他對周王朝的不滿,因爲他主張無爲而治,當時紛亂的戰火年代和他的思想相差了太遠,所以他遊歷的另一目的很有可能是爲自己找一個安靜的可以讓他享受無爲的一個地方,而他最後選擇的臨洮確實也是一個山清水秀,遠離世俗的地方。

 關於老子的故事有哪些

老子有很多故事流傳於世,下面我們就說說其中的一個。在司馬遷的《史記》裏面,記載有孔子向老子求教的事情。  

關於老子的故事有哪些 老子爲什麼要騎青牛出函谷關 第2張

有一次孔子帶着衆弟子走到東周時去拜訪老子,老子喜歡清靜,面對一羣“遠來之客”,有點不知所措,但他沒有怠慢,立即走出門外,向這羣人問道:“各位,有何事指教?”

站在首列的孔子見到門前的老者清雅脫俗,知道這個老者就是老子,於是上前恭敬地請求賜教。

老子最煩繁文縟節,所以對孔子笑了一聲,答道:“先生說重了,我沒有什麼可以教導您的。不過您如果是不嫌在下舍裏簡陋,倒是可以閒聊切磋一番,以消遣時日。”

孔子一貫是比較拘謹的,看到老子的灑脫,他非常向往,不過依舊還是按捺住了心底的想法,以禮行事。雖然老子的態度非常謙和,但孔子仍然是依照着禮儀行事,點點舉動都不敢逾矩,所以顯得十分拘束。兩人在屋中談了一陣,老子便覺得孔子太過嚴肅,十分無味,於是就對孔子問道:“您千里而來,想要向我討教所謂的‘禮’,是吧?那麼我請問您,您所說的‘禮’,是根據什麼而說的呢?”

孔子一愣,隨即回答:“大抵是先聖周公‘制禮作樂’而來。”

之後二人聊了一些看法,老子對於孔子的古板實在是不敢苟同,兩個人的談話也頗爲尷尬,後面也就沒有再繼續聊下去。

  道教始祖老子生平事蹟

老子,他的本名叫做李耳。在公元前571年出生在公元前471年死去,公元前770年周朝時期的人。是我國有名的思想大家、教育大家、哲學大家,因爲老子擔任過管理書籍的官職,所以他在學習了前朝人的哲學思想的基礎上形成了獨成一派的道家思想,因此老子被認爲是道家思想的創始人。  

關於老子的故事有哪些 老子爲什麼要騎青牛出函谷關 第3張

相傳,老子從一剛出生下來,眉毛和鬍子都是白色的,所以被人稱爲老子。老子在春秋時期,曾在現今的河南洛陽做過國家的圖書館館長。老子博纔多學,孔子在遊玩的時候,去過老子所在的地方,專門向老子問禮和學習。在老子老年時期的時候,相傳是乘着青牛西去,並在函關谷,現如今的河南靈寶寫了五千多字的《道德經》。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以“道”解釋宇宙之間所有事物的演變,認爲世界原本是一片模糊。然後從中分出了天地,再出現了萬物生靈。《老子》一書中有許多唯物主義觀點。老子認爲世界所有的事情都有兩個不同的方面,並且認爲這兩個不同的方面不僅是對立而且是可以相互轉化的關係。

到後來,道教出現之後,從《列仙傳》開始,老子就開始被人當成神仙,稱老子爲太上老君。從漢代開始,每一代的皇帝都會去老子所在的廟祭拜老子。可見,老子的生平活着的時候,威望是很大的,不然不會從漢代開始,會讓每一代的皇帝都去祭拜。因爲,古代的皇帝,代表的是龍,龍一般都是高高在上的,除非遇到能讓他所尊敬和崇拜的人,而老子恰恰就是那個人。

  孔子向老子請教了什麼東西

孔子關於禮方面有些不懂的方面,所以特地到周的都城到洛陽,所以專門去向老子請教禮。  

關於老子的故事有哪些 老子爲什麼要騎青牛出函谷關 第4張

老子見孔子不遠千里而來,很是高興,所以老子先問孔子,他對禮的瞭解和看法。聽完孔子的話,老子告誡孔子說,他所說周禮已經崩塌了,周禮所存在遺蹟還在,周禮所奉行的話還存在。就像一個君子一樣,遇到好的君主就應該出世,遇不到好的君主就應該入世,就像烏龜一樣,遇到危險時,懂得用龜殼保護自己。懂得掩飾自己,懂得大智若愚。孔子很仔細聽着老子的話,所以老子說完他一直沒有離去。

老子看到孔子這樣子,就知道他還沒有明白。於是張開嘴巴問他,我的牙齒還在嗎?孔子恭敬的回答已經不在了。老子又問他,那我的舌頭還在嗎?孔子說,舌頭一直都在啊。老子笑着說,所以並不一定堅硬的東西留在最後。舌頭最軟,卻留到最後。所以要懂得以柔克剛。孔子恍然大悟,向老子低頭鞠躬行禮。

孔子向老子請教這件事讓人明白,所有的事物都不是單面性的,事物發展自有自身的矛盾,這個世界上也沒有絕對純粹的東西。

老子對禮的闡述也使孔子受益匪淺,以至於孔子回到自己國家後,對自己的弟子說,老子就像一隻在空中遨遊的龍,人們無法捉摸。而老子的知識就像空中的龍一樣高深,一般人無法到達他的境界。

  老子與百姓生活有什麼不同

世人談到老子,都想到他的道家思想,他的寡國小民,他的無爲而治,然而老子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老子是如何想到研究宇宙來源,他和孔子是朋友還是師生,他的家庭又是怎樣的呢?他交朋友又是以怎樣的原則呢?  

關於老子的故事有哪些 老子爲什麼要騎青牛出函谷關 第5張

我們看到有人練太極,會經常說以柔制鋼;我們看到有人在下圍棋,會經常說知白守黑;我們看到有人在寫書法,也會說知白守黑。我們經常聽到人說要觀一隅而知全局,要有全局觀念。這就是老子的智慧,在生活中出出可見。我們的想法,我們的行爲也時常實踐着老子的觀念。他教導人們不要只是追逐功名利祿,人的生活裏不是隻有競爭,人要學會進取,但不是貪得無厭。他更多的是教導我們要有一顆淡泊名利的心。人不能被生活所控制,也不能被失敗擊暈了頭腦。學會了灑脫的對待生活,要擁有一顆健康的心,要保持自己健康的人格和心態。

老子教導的是一種生活態度,不被生活所擾,也不會因困苦而丟失品格。儘量以一顆平淡的心去對待生命中的悲與喜。我們做不了聖人,但我們可以從聖人身上學習,學習他們的精神。

想知道更多關於老子的內容,就可以看看老子與百姓的生活,看看老子與我們有何不同。

承襲上千年文化,開啓下萬年的老子,用他智慧的眼睛告訴我們人世間的是是非非。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