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文化名家 > 東晉時代的傳奇,一代詩宗陶淵明!

東晉時代的傳奇,一代詩宗陶淵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東晉時代的傳奇,一代詩宗陶淵明!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陶淵明是一個時代的詩人,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大詩人,身上最大的標籤就是“歸隱”,渾身上下散發着世外高人的氣息。陶淵明生於東晉末年,其曾祖是東晉名將陶侃。在充斥門閥政治的東晉社會,他以寒門出生而躋身上流社會,先後擔任上太尉、都督八州諸軍事,並被封圍長沙郡公。其人死後還獲贈大司空,可謂是東晉時代的一個傳奇。

陶淵明的先祖 就是位高權重的陶侃。但在陶侃去世後,面對盤根錯節的門閥黨系,陶家很快便沒落了。更糟糕的是,陶侃死前就和時任宰相王導不和。由於琅琊王氏權傾朝野,對陶侃的後人來說無異於從政的仕途被關閉大半。加上八歲時喪父,導致陶家中道沒落。到陶淵明20歲時,家中已是一貧如洗,陶淵明至此走上宦海之途。二十九歲時,陶淵明出任江州祭酒,而此時的江州刺史正是王羲之的兒子王凝之。

王凝之除了在書法上略有造詣外,就是個典型的重度中二症患者。他深信五斗米道,以致最後結局悽慘。五斗米道是早期的道教分支。在漢順帝時,由張道陵在四川鶴鳴山創立。到了西晉,五斗米道開始逐步分化。部分在士大夫中傳播,其餘也分流傳於農民之中。

東晉時代的傳奇,一代詩宗陶淵明!

在講究門第的東晉 失去靠山也意味着失去政治生命。當時的士大夫,信奉五斗米道者大有其人,但王凝之卻已經到達了極度癡迷狀態。面對如此糊塗的上司,陶淵明不久便以不堪吏職爲由,辭官歸家。王凝之後來任會稽內史,遭遇五斗米道另一分支的孫恩叛亂。當叛軍逼近後,王凝根本不組織軍隊抵禦。倒是王的老婆謝道韞可以披甲執銳,與叛賊周旋。最終,王凝之被亂軍殺死,謝道韞從此寡居終老。

此後,陶淵明只得入幕府謀求發展。公元403年,楚王桓玄篡晉即皇帝位.但在第二年2月,劉裕被衆臣推爲盟主,率部於京口起事。這時,劉裕的這次起事在當時被視爲義舉。所以陶淵明便去鎮軍將軍府參軍。

當時有很多人信奉天師道 不過也有內部的派別之爭。然而劉裕也並非對東晉忠心不二,他也想像桓玄一樣竊取天下。陶淵明對於宦海生活早已看透,對武事也不再抱有希望。幾個月後便退出幕府,最後出仕彭澤令。在80多天的彭澤任上,陶淵明因不願趨炎附勢,最終徹底與仕途決絕,歸隱田園。

東晉時代的傳奇,一代詩宗陶淵明! 第2張

因此,不能爲五斗米折腰並非是指真正的五斗米,而是指他不願意在像王凝之那樣信奉五斗米道。陶淵明在掛冠封印後,寫下了《歸去來兮辭》以明其志。其中“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就是陶淵明的心聲。那句“帝鄉不可期”正是對五斗米道的不屑與抵制。

作爲身處晉末亂世的隱士,陶淵明晚年常與廬山中的釋道交往,這是可以想象得到的事,但要說他們之間在思想上志同道合,恐怕卻未必盡然。 仔細地研讀過陶詩和了解詩人生平的人,都會知道陶淵明是個外表恬淡靜穆,而內心熱情濟世無神論者。他少年時曾胸懷大志,接受儒家思想,希望建功立業。但在 出仕了一個時期以後,現實使他感到失望,他不願與當政的人同流合污,便選擇了一條退隱歸耕的道路。

當然,陶淵明畢竟是一個生活在一千多年前封建社會的士大夫,在他的思想和詩文中不可能不存在許多安貧樂命、及時行樂、避世消極的東西。但後世歷代的文學評論家和選家出於自己的階級偏愛,多着重欣賞和讚揚他這方面的特點,認爲這纔是陶詩的精華所在。

其實這是對陶詩的一種曲解。 陶淵明作爲一代詩宗,他在生前和死後一段時間內,曾不爲人所重視,後來又長期爲人所歪曲和誤解。現在是到了應該對陶淵明其人其詩,給以正確而全面的評價和欣賞的時候了。他在自然與哲理之間打開了一條通道,在生活的困苦與自然的旨趣之間達到了一種和解。連最平凡的農村生活景象在他的筆下也顯示出了一種無窮的意味深長的美。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