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神話故事 > 清永陵的神樹傳說是一個怎樣的故事?神樹象徵了什麼?

清永陵的神樹傳說是一個怎樣的故事?神樹象徵了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4.6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清永陵的神樹傳說是一個怎樣的故事?神樹象徵了什麼?這是很多讀者都特別想知道的問題,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一起看看吧。

相傳明朝末年,崇禎皇帝當政的時候,與欽天監夜觀天象,忽然發現遼東有望不斷的紫氣滾滾而來,就像百條神龍在騰雲駕霧。他怕混龍出世自己皇位被篡,就從南方找來一個風水先生到東北破除100條龍脈。他帶領一班人馬來到東北,走東溝,串西崗,發現龍脈,就在龍脖子上挖一道大深溝,意思是割了龍首,或在龍頭上壓個小廟,以表示鎮住了龍氣。就這樣,他們一連破了99道龍脈。剩下一條離地三尺的“懸龍”。他想,既然是懸龍,不附在地面上,也就形不成龍脈,誰也葬不上,就成不了混龍,不破也罷。於是,他便回京覆命去了。

恰在此時,努爾哈赤祖先在長白山被其他部落打敗,於是,努爾哈赤的祖父揹着父親的屍骨,沿着長白山走下來,打算給自己的部落找一個落腳的地方。這天,他來到蘇子河畔,煙囪山下,見天色已晚,就住進附近一個小店。可是,店主人見他身背骨灰匣,說什麼也不讓他進店。無奈,他只好揹着父親的骨灰匣走出小店,來到龍崗山腳下,見有一棵大榆樹,樹幹離地三尺分叉,於是便把骨灰匣放在上面,準備次日來取,然後回客店住下。

清永陵的神樹傳說是一個怎樣的故事?神樹象徵了什麼?

第二天,他來取骨灰匣想繼續走路,可是卻怎麼拿也拿不下來,越使勁越往裏長。一着急,他急忙借來一把斧子,想把樹杈劈開,可是一斧子下去,大榆樹竟流出幾滴血來。他趕緊找來一位風水先生,風水先生來到這裏,看了看大榆樹,又看了看周圍的山形地勢說:“這兒是塊風水寶地,前有呼蘭哈達(煙囪山)相照,後有龍崗山相依,龍崗山有12個山包,你家裏將有12代皇帝可作,天意不可違,你就把屍骨葬在這裏吧。”原來,那條“懸龍”正盤在這棵大榆樹上,被努爾哈赤的祖先給壓中了。

努爾哈赤的祖父葬好骨灰匣,就回到長白山,把部落遷到離龍崗山不遠的赫圖阿拉住了下來。後來,努爾哈赤以父祖被害爲由,發佈“七大恨”起兵,他東征西討,真的打敗了明朝,做了清王朝開國皇帝,清朝也真的出了12代真龍天子。

而在民間流傳的更多故事版本中,背屍骨佔風水的主人公並非努爾哈赤祖父,而是努爾哈赤本人。在上文中我們也注意到,故事的主人公雖然是祖父,但並沒有出現具體的名字,整個敘述是圍繞着努爾哈赤展開的。這說明,該傳說的記憶核心不是“祖父”,而是“努爾哈赤”。

故事中的龍崗山就是位於清永陵後面的啓運山,從遠處望去,確實可見蜿蜒起伏的12個山頭。陵內埋葬着努爾哈赤六世祖猛哥帖木兒、曾祖福滿、祖父覺長安、父親塔克世及伯父李敦、叔父塔察篇古。據說,1599年(萬曆26年)陵墓建成之初只葬有福滿一人的遺骨,其它都是1659年(順治15年)從遼陽東京陵遷來的。從這一點來看,上述故事版本更接近於“史實”。而民間流傳的努爾哈赤葬父之說雖不符合“史實”,但與前者相比,在老百姓當中流傳更爲廣泛。

清永陵的神樹傳說是一個怎樣的故事?神樹象徵了什麼? 第2張

據說,1779年(乾隆43年)乾隆帝第三次東巡祭祖時,曾經將這棵榆樹封爲神樹,並寫下《神樹賦》一篇。乾隆御筆《神樹賦》石碑現保存在永陵的西配殿內。如果說在此碑文之前,關於榆樹盤懸龍、努爾哈赤佔風水的故事只是以口頭形式傳承下來的口碑記憶的話,那麼乾隆御筆碑文的出現便意味着口碑記憶到文字記憶的轉化,或者是從民俗記憶到權力支配者記憶的轉化,同時它也代表了口頭記憶變成歷史這一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

從某種意義上說,給清朝帶來12位皇帝的這棵“神樹”曾經是清朝自身的一個象徵。據傳,1863年枝繁葉茂的大“神樹”被大風連根拔掉,巨大的樹枝將永陵啓運殿的屋頂都壓壞了。紫禁城的同治皇帝感到此事不吉利,爲了保住清朝的“氣數”,他急忙命令兩位大臣趕往東北,用木敦子撐住神樹。然而,所有努力都無濟於事,神樹的“天根”最終還是抵擋不住天意,連根爛掉了。若干年之後,神樹旁邊又長出了一棵小榆樹,名曰“配榆”。人們原以爲這棵配榆會給清朝帶來新的生機,而正如風水師所預言的那樣,這棵小樹也漸漸地枯萎,大清帝國到了第12代便謝下了那長長的歷史帷幕。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