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神話故事 > 《八仙過海》的神話傳說到底爲我們講述了什麼?

《八仙過海》的神話傳說到底爲我們講述了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9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八仙過海是八仙最膾炙人口的故事之一,最早見於雜劇《爭玉板八仙過海》中。相傳白雲仙長有一回於蓬萊仙島牡丹盛開時,邀請八仙及五聖共襄盛舉,回程時鐵柺李(或呂洞賓)建議不搭船而各自想辦法,就是後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或“八仙過海,各憑本事”的起源。八仙人物出處不一,時代不同。最初見於史籍且確有其人的,是初盛唐時道術之士張果。

五代宋初,關於呂洞賓的仙話傳說,流傳甚盛,與道教內丹修煉法的傳播相煽助,兩宋之際即盛傳“鍾呂金丹道”。金元時全真道教興起,爲迴應民間信仰及傳說以宣揚其教法,將鍾離權、呂洞賓等推爲北五祖,民間傳說、雜劇戲談等便與道教神仙相互演衍,八仙故事流傳益廣,內容益繁富。呂洞賓是八仙形成的核心人物,道教稱之爲呂祖,各地道觀,尤其全真道觀祭祀不輟。

“八仙”一詞在中國歷史上一直擁有不同的含意,,直至明吳元泰《八仙出處東遊記》始定爲:鐵柺李、鍾離權(漢鍾離)、呂洞賓、張果老、曹國舅、韓湘子、藍采和、何仙姑。

《八仙過海》的神話傳說到底爲我們講述了什麼?

道教的八仙緣起於唐宋時期,當時民間已有“八仙圖”,在元朝馬致遠的《岳陽樓》、範子安的《竹葉船》和穀子敬的《城南柳》等雜劇中,都有八仙的蹤跡,但成員經常變動。馬致遠的《呂洞賓三醉岳陽樓》中,並沒有何仙姑,取而代之的是徐神翁。在嶽伯川《呂洞賓度鐵柺李嶽》中,有張四郎卻沒有何仙姑。明《三寶太監西洋記演義》中的八仙,則以風僧壽、玄虛子取代張果老、何仙姑。

在民間, 劉海(或作劉海蟾)雖然現在不在八仙當中,但在許多地區仍位於八仙之列。明《列仙全傳》用劉海頂替了張果老,在江西某些地區的“跳八仙”中,也有以劉海代替漢鍾離的,而臺灣亦有用劉海替代藍采和。日本也有類似的神明組合,稱爲“七福神”,但其中多爲印度教或佛教神明。由於中日兩地文化影響,加上七福神搭寶船的形象與八仙過海類似,也有學者認爲七福神是由中國八仙而來。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