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詩詞名句 > 《贈花卿》該如何鑑賞?作者又是誰呢?

《贈花卿》該如何鑑賞?作者又是誰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3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贈花卿

杜甫 〔唐代〕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譯文

《贈花卿》該如何鑑賞?作者又是誰呢?

錦官城裏每日音樂聲輕柔悠揚,一半隨着江風飄去,一半飄入了雲端。

這樣的樂曲只應該天上有,人世間芸芸衆生哪裏能聽見幾回?

賞析

這首絕句,字面上明白如話,但對它的主旨,歷來注家頗多異議。有人認爲它只是讚美樂曲,並無弦外之音;有人則認爲它表面上看是在讚美樂曲,實際上卻含諷刺,勸誡的意味。說是語含諷刺,耐人尋味的是,作者並沒有對花卿明言指摘,而是採取了一語雙關的巧妙手法。字面上看,這儼然是一首十分出色的樂曲讚美詩。

《贈花卿》該如何鑑賞?作者又是誰呢? 第2張

第一句“錦城絲管日紛紛”。錦城,即錦官城,成都市的別名。絲,指絃樂器;管,指管樂器。絲管,代指音樂。日,這裏是每日的意思。紛紛,形容音樂聲絡繹不絕。意思是說,錦官城裏奏起管絃音樂,一天到晚響個不停。“絲管”二字點出全詩描寫的對象。點明之後,便從各種角度對它進行描繪。先用“紛紛”二字寫出其連綿、和諧、化無形的樂曲爲有形之物,形象地寫出管樂聲與絃樂聲相互交錯、追逐的情景。

第二句“半入江風半入雲”。意思是說:音樂的響聲一半散入江風中,一半散入雲層中。“入江風”,是說聲音廣傳地面;“入雲”,是說聲音上衝天空。從地到天,到處都傳播着音樂的聲響。兩個“半入”重複使用,造成音律的迴環、流暢,與那瀰漫宇宙的音樂聲正相和諧,具有很深的情趣。

第三、四句,“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意思是說,這樣的樂曲只能是天上纔有的,人世間有能聽到幾回呢?古人認爲,只有天上的仙樂纔是最美妙的。作者把“此曲”看作是天上的仙樂,這就是極度寫出它的不同凡俗;然後,又用人間的罕聞,進一步寫出它的珍貴。這兩句是在前面寫實的基礎上,通過想象,從虛處下筆,把“此曲”之美好推到絕倫的地步。虛實結合,互相照應,完美地表現出了樂曲的精絕。

全詩四句,前兩句對樂曲作具體形象的描繪,是實寫;後兩句以天上的仙樂相誇,是遐想。因實而虛,虛實相生,將樂曲的美妙讚譽到了極度。

然而這僅僅是字面上的意思,其弦外之音是意味深長的。這可以從“天上”和“人間”兩詞看出端倪。“天上”,實際上指天子所居皇宮;“人間”,指皇宮之外。這是封建社會極常用的雙關語。說樂曲屬於“天上”,且加“只應”一詞限定,既然是“只應天上有”,那麼,“人間”當然就不應“得聞”。不應“得聞”而竟然“得聞”,不僅“幾回聞”,而且“日紛紛”,於是,作者的諷刺之旨就從這種矛盾的對立中,既含蓄婉轉又確切有力地顯現出來了。

首詩無疑是讚歎花敬定所賞音樂的高級,但仔細體味,其中是含有諷刺意思的。花敬定作爲一名武將,立功之後終日以歌舞爲樂,不再操練兵馬,這是有失職分的。作者的諷意並沒有訴諸字面,而是隱藏在讚歎樂曲的背後,閃閃爍爍,撲朔迷離,可使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既可以把它看成一首讚美音樂的作品,也可以玩味其中的含蘊。

創作背景

此詩約作於公元761年(唐肅宗上元二年)。花敬定曾因平叛立過功,居功自傲,驕恣不法,放縱士卒大掠東蜀;又目無朝廷,僭用天子音樂。杜甫贈此詩予以委婉的諷刺。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