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詩詞名句 > 盧思道《春夕經行留侯墓》的原文是什麼?好在哪裏?

盧思道《春夕經行留侯墓》的原文是什麼?好在哪裏?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盧思道《春夕經行留侯墓》的原文是什麼?好在哪裏?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本站小編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春夕經行留侯墓

少小期黃石,晚年遊赤松。

應成羽人去,何忽掩高封。

疏蕪枕絕野,邐迤帶斜峯。

墳荒隧草沒,碑碎石苔濃。

狙秦懷猛氣,師漢挺柔容。

盛烈芳千祀,深泉閉九重。

夕風吟宰樹,遲光落下春。

遂令懷古客,揮淚獨無蹤。

盧思道《春夕經行留侯墓》的原文是什麼?好在哪裏?

賞析

在古代智士中,留侯張良運籌帷幄、足智多謀,而又無意富貴、淡泊自守,歷來受到人們敬仰。其墓地在徐州沛縣東六十五里,接近留城。後代文士們途經張良墓,不免會追懷前哲,抒發思古之幽情。盧思道《春夕經行留侯墓詩》,即是其中之一。

“少小期黃石,晚年遊赤松。應成羽人去,何忽掩高封。”詩歌開端思致突兀、反面入題,與一般憑弔古墓之作截然不同。詩人發問,張良青年時與授業異人黃石公有日後之期約,晚年又躬行辟穀導引,意在追隨仙人赤松子。理應修真成仙,爲何高墳緊閉?面對墓地,而疑怪其不該有墓,發端翻空出奇,立意新警。如將它與後四句位置互換,則頓失高兀氣勢。然而畢竟陵墓在目,伸手可觸,詩人不禁悲從中來:“疏蕪枕絕野,邐迤帶斜峯。”墳塋所在,田野荒僻,平蕪稀疏。四望遠眺,斜峯連綿。如按正常語序,應是孤墳枕疏蕪絕野,連帶邐迤斜峯。詩人將句法倒裝,又借名詞作動詞,一壘孤墳頓時從闊大背景中凸現出來,以小馭大,主次立現。既不失墓地之靜穆,又含蘊生命之遺韻,把張良的恬然長眠點化成層次分明的畫面。然而千古英烈,其墳卻是敗破不堪:“墳荒隧草沒,碑碎石苔濃。”隧,墓道。野草隱沒墓道,石苔遍生碎碑,可見不僅無人祭掃,更只任人作踐。高情逸緻如張良,有墳已自可悲,那堪墳墓不完。這與張良生前業績恰成強烈對比。於是詩人掉筆回顧張良平生,詩歌轉入第三層次。“狙秦懷猛氣,師漢挺柔容。盛烈芳千祀,深泉閉九重。”狙秦,指張良傾家報仇,邀客以一百二十斤大鐵椎狙擊秦始皇於搏浪沙。以隻身圖暴君,置生死於度外,可稱“猛氣”。師漢,指黃石公以《太公兵法》授張良,曰:“讀此則爲王者師矣。”後張良爲漢高祖劉邦籌畫軍計,屢定奇謀,高祖自嘆不如。但張良容貌秀美如女子,況且詞氣溫和,故稱“柔容”。然而下一“挺”字,則外柔內剛,詞緩意堅之狀立出。兩句詩歌,一生行狀。將張良生平功業、作用、剛柔相濟性格總結得既具體又精煉,表現出詩人駕馭歷史的高度概括能力。與杜甫《蜀相》中以“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概括諸葛亮一生相比,決無遜色。但儘管青史千年留芳,難免黃泉九重深閉。詩人神遊千載,又回到了現實。“夕風吟宰樹,遲光落下舂。遂令懷古客,揮淚獨無蹤。”宰樹,墓地所植之樹。下舂,日斜之時。詩人強調“夕風”、“遲光”,則獨立孤墳、遲迴留連之久、日暮離去之不得已,盡在不言之中。依依餘暉,蒼茫草樹,緬懷古人,潸然淚下。這淚水融合今古,傷人自傷,既寄寓着自身的理想、追求,又表現出在生死大限前的惶惑感傷。

盧思道《春夕經行留侯墓》的原文是什麼?好在哪裏? 第2張

憑弔古墓,乃是詩歌常見題材。但此詩謀篇佈局,自出新意。起筆天外飛來,故作驚怪之狀,從中跌出對生命終結的無奈、哀傷。然後承之以墓地的敗落景象,進一步突出悲哀之情。而後一筆宕開,將張良的豐功偉烈渲染得神完氣足,卻又驟爾轉到人生忽忽、死後寂寥。一結關合自身,情韻有餘不盡。詩人運筆力避單調平板,忽而高振入雲,陡然迴翔低落,以高振襯托低落,結構開闔動盪,起伏有致,更體現出心緒的深沉複雜。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