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詩詞名句 > 《和子由澠池懷舊》作者是誰?該如何賞析呢?

《和子由澠池懷舊》作者是誰?該如何賞析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5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和子由澠池懷舊

蘇軾 〔宋代〕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譯文

人的一生到處奔走像什麼呢?應該像飛鴻踏在雪地吧。

偶爾在雪地上留下幾個爪印,但轉眼它又遠走高飛,哪還記得這痕跡留在何方!

奉閒已經去世,骨灰已安放到新造的那座小塔裏面去了,當時在上面題詩的那堵牆壁已經壞了,因此不能再見到舊時題詩的墨跡了。

是否還記得當年趕考時的艱辛磨難,由於路途遙遠,人困馬乏,連那頭跛腳的驢都受不了了。

註釋

《和子由澠池懷舊》作者是誰?該如何賞析呢?

此詩作於蘇軾經澠池(今屬河南),憶及蘇轍曾有《懷澠池寄子瞻兄》一詩,從而和之。子由:蘇軾弟蘇轍字子由。

澠(miǎn)池:今河南澠池縣。這首詩是和蘇轍《懷澠池寄子瞻兄》而作。

“人生”句:此是和作,蘇軾依蘇轍原作中提到的雪泥引發出人生之感。查慎行、馮應榴以爲用禪語,王文誥已駁其非,實爲精警的譬喻,故錢鍾書《宋詩選注》指出:“雪泥鴻爪”,“後來變爲成語”。

老僧:即指奉閒。

壞壁:指奉閒僧舍。嘉祐三年(公元1056年),蘇軾與蘇轍赴京應舉途中曾寄宿奉閒。

蹇(jiǎn)驢:腿腳不靈便的驢子。蹇:跛腳。

創作背景

公元1061年(嘉祐六年)冬,蘇轍送蘇軾至鄭州,分手回京,作詩寄蘇軾,這是蘇軾的和作。蘇轍十九歲時,曾被任命爲澠池縣主簿,未到任即中進士。他與蘇軾赴京應試路經澠池,同住縣中僧舍,同於壁上題詩。如今蘇軾赴陝西鳳翔做官,又要經過澠池,因而作《和子由澠池懷舊》。

賞析

前四句一氣貫串,自由舒捲,超逸絕倫,散中有整,行文自然。首聯兩句,以雪泥鴻爪比喻人生。一開始就發出感喟,有發人深思、引人入勝的作用,並挑起下聯的議論。

《和子由澠池懷舊》作者是誰?該如何賞析呢? 第2張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當飛鴻遠去之後,除了在雪泥上偶然留下幾處爪痕之外,又有誰會管它是要向東還是往西呢。作者結合生活中的情景發出對人生的見解。用雪泥、鴻爪作喻,較之一般敘事文字直敘人生飄泊不定、匆匆無常要形象、蘊藉得多。根據清人查慎行《蘇詩補註》記載,這個比喻是化用《景德傳燈錄》中天衣義懷禪師的話:“雁過長空,影沉寒水,雁無遺蹟之意,水無留影之心。”蘇軾的比喻非常生動、深刻,在宋代即被人稱道,並被作爲詩人“長於譬喻”的例證之一。“雪泥鴻爪”這個成語也就一直流傳至今。次聯兩句又以“泥”“鴻”領起,用頂針格就“飛鴻踏雪泥”發揮。鴻爪留印屬偶然,鴻飛東西乃自然。偶然故無常,人生如此,世事亦如此。他用巧妙的比喻,把人生看作漫長的征途,所到之處,諸如曾在澠池住宿、題壁之類,就像萬里飛鴻偶然在雪泥上留下爪痕,接着就又飛走了;前程遠大,這裏並非終點。人生的遭遇既爲偶然,則當以順適自然的態度去對待人生。果能如此,懷舊便可少些感傷,處世亦可少些煩惱。蘇軾的人生觀如此,其勸勉愛弟的深意亦如此。此種亦莊亦禪的人生哲學,符合古代士大夫的普遍命運,亦能寬解古代士大夫的共同煩惱,所以流佈廣泛而久遠。

前四句不但理趣十足,從寫作手法上來看,也頗有特色。紀昀評道:“前四句單行入律,唐人舊格;而意境恣逸,則東坡之本色。”

後四句照應“懷舊”詩題,以敘事之筆,深化雪泥鴻爪的感觸。

五、六句言僧死壁壞,故人不可見,舊題無處覓,見出人事無常,是“雪泥”、“指爪”感慨的具體化。尾聯是針對蘇轍原詩“遙想獨遊佳味少,無言騅馬但鳴嘶”而引發的往事追溯。回憶當年旅途艱辛,有珍惜現在勉勵未來之意,因爲人生的無常,更顯人生的可貴。艱難的往昔,化爲溫情的回憶,而如今兄弟倆都中了進士,前途光明,更要珍重如今的每一時每一事了。在這首早期作品中,詩人內心強大、達觀的人生底蘊已經得到了展示。

全詩悲涼中有達觀,低沉中有昂揚,讀完並不覺得人生空幻,反有一種眷戀之情盪漾心中,猶如冬夜微火。於“懷舊”中展望未來,意境闊遠。詩中既有對人生來去無定的悵惘,又有對前塵往事的深情眷念。

此詩的重心在前四句,而前四句的感受則具體地表現在後四句之中,從中可以看出詩人先前的積極人生態度,以及後來處在顛沛之中的樂觀精神的底蘊。全篇圓轉流走,一氣呵成,涌動着散文的氣脈,是蘇軾的名作之一。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