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詩詞名句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是什麼?該怎樣賞析呢?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是什麼?該怎樣賞析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唐代〕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爲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譯文

三秦之地護衛着巍巍長安,透過那風雲煙霧遙望着蜀川。

和你離別心中懷着無限情意,因爲我們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四海之內有知心朋友,即使遠在天邊也如近在比鄰。

絕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時,像多情的少年男女那樣悲傷得淚溼衣巾。

註釋

少府:官名。之:到、往。

蜀州:今四川崇州。

城闕(què )輔三秦:城闕,即城樓,指唐代京師長安城。輔,護衛。

三秦:指長安城附近的關中之地,即今陝西省潼關以西一帶。秦朝末年,項羽破秦,把關中分爲三區,分別封給三個秦國的降將,所以稱三秦。這句是倒裝句,意思是京師長安三秦作保護。

五津:指岷江的五個渡口白華津、萬里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這裏泛指蜀川。

輔三秦:一作“俯西秦”。

風煙望五津:“風煙”兩字名詞用作狀語,表示行爲的處所。全句意爲江邊因遠望而顯得迷茫如啼眼,是說在風煙迷茫之中,遙望蜀州。

君:對人的尊稱,相當於“您”。

同:一作“俱”。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是什麼?該怎樣賞析呢?

宦(huàn)遊:出外做官。

海內:四海之內,即全國各地。古代人認爲我國疆土四周環海,所以稱天下爲四海之內。

天涯:天邊,這裏比喻極遠的地方。

比鄰:並鄰,近鄰。

無爲:無須、不必。

歧(qí)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處告別。

沾巾:淚沾手巾,形容落淚之多。

賞析

此詩是送別詩的名作,詩意在慰勉友人勿在離別之時悲哀。首聯描畫出送別地與友人出發地的形勢和風貌,隱含送別的情意,嚴整對仗;頷聯爲寬慰之辭,點明離別的必然性,以散調相承,以實轉虛,文情跌宕;頸聯奇峯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難阻”的情景,使友情昇華到一種更高的美學境界;尾聯點出“送”的主題,而且繼續勸勉、叮嚀朋友,也是自己情懷的吐露。此詩開合頓挫,氣脈流通,意境曠達,堪稱送別詩中的不世經典,全詩僅僅四十個字,卻縱橫捭闔,變化無窮,彷彿在一張小小的畫幅上,包容着無數的丘壑,有看不盡的風光,至今廣泛流傳。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是什麼?該怎樣賞析呢? 第2張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屬“工對”中的“地名對”,極壯闊,極精整。第一句寫長安的城垣、宮闕被遼闊的三秦之地所“輔”(護持、拱衛),氣勢雄偉,點送別之地。第二句裏的“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白華津、萬里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泛指“蜀川”,點杜少府即將宦遊之地;而“風煙”、“望”,又把相隔千里的秦、蜀兩地連在一起。自長安遙望蜀川,視線爲迷濛的風煙所遮,微露傷別之意,已攝下文“離別”、“天涯”之魂。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彼此離別的意味如何?爲求官飄流在外的人,離鄉背井,已有一重別緒,彼此在客居中話別,又多了一重別緒;其中真有無限悽惻。開頭兩句調子高昂,屬對精嚴,韻味深沉,對偶不求工整,疏散。固然由於當時律詩還沒有一套嚴格的規定,卻有其獨到的妙處。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兩句境界又從狹小轉爲宏大,情調從悽惻轉爲豪邁。“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遠離分不開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內,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鄰居一樣,一秦一蜀又算得什麼呢。表現友誼不受時間的限制和空間的阻隔,是永恆的,無所不在的,所抒發的情感是樂觀豁達的。這兩句因此成爲遠隔千山萬水的朋友之間表達深厚情誼的不朽名句。

“無爲在歧路,兒女共沾巾。”兩行詩貫通起來是一句話,意思是:“在這即將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兒女一般揮淚告別啊!是對朋友的叮嚀,也是自己情懷的吐露。”“在歧路”,點出題面上的那個“送”字。歧路者,岔路也,古人送行,常至大路分岔處分手,所以往往把臨別稱爲“臨歧”。

全詩開合頓挫,氣脈流通,意境曠達。送別詩中的悲涼悽愴之氣,音調明快爽朗,語言清新高遠,內容獨樹碑石。此詩一洗往昔送別詩中悲苦纏綿之態,體現出詩人高遠的志向、豁達的情趣和曠達的胸懷。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