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詩詞名句 > 喬吉《水仙子·遊越福王府》:體現作者對歷史興替的無限慨嘆

喬吉《水仙子·遊越福王府》:體現作者對歷史興替的無限慨嘆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喬吉(約1280~1345), 字夢符,號笙鶴翁,又號惺惺道人。太原(今屬山西)人,元代雜劇家,他一生懷才不遇,傾其精力創作散曲、雜劇。他的雜劇作品,見於《元曲選》、《古名家雜劇》、《柳枝集》等集中。散曲作品據《全元散曲》所輯存小令200餘首,套曲11首。散曲集今有抄本《文湖州集詞》1卷,李開先輯《喬夢符小令》1卷,及任訥《散曲叢刊》本《夢符散曲》。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喬吉的《水仙子·遊越福王府》,一起來看看吧!

喬吉《水仙子·遊越福王府》:體現作者對歷史興替的無限慨嘆

水仙子·遊越福王府

喬吉〔元代〕

笙歌夢斷蒺藜沙,羅綺香餘野菜花。亂雲老樹夕陽下,燕休尋王謝家,恨興亡怒煞些鳴蛙。鋪錦池埋荒甃,流杯亭堆破瓦,何處也繁華?

這首小令是懷古之作,寫紹興福王府遺址的衰敗,充滿繁華消歇,不勝今昔之感。其表現方法是借景抒情。但曲中並無對景物的精緻刻畫,也不脫離景物直抒胸臆,而是情隨景生,情景緊密結合,句句寫景都將作者的聯想、幻覺、想象、思考熔鑄其中。

全曲運用了三組鏡頭的特寫。第一組特寫是起首兩句,爲府邸的總體印象。一目瞭然的是遍地沙礫,蒺藜叢生,間雜着開花的野菜。據景實錄,光寫下“蒺藜沙,野菜花”也無甚不可,但作者顯然想得更多更遠。他耳邊彷彿迴盪着當年王府尋歡作樂、宴樂昇平的歌吹聲,眼前閃現着王公和宮女遍身羅綺、珠光寶氣的身影。作者將追想與現實疊合在一起,以“夢斷”“香餘”作爲兩者的維繫。“夢”是不用說了,盛衰一瞬,繁華成空,確實就像夢境那樣無憑。“香”呢,野菜花倒是有那麼一點,將這點微香作爲“羅綺”的餘澤,看來就是府中人化爲黃土後留給後世的唯一貢獻。這一組特寫用句內對比的手法,繁華豪奢的昔景使殘敗荒蕪的現狀顯得更爲觸目驚心。

喬吉《水仙子·遊越福王府》:體現作者對歷史興替的無限慨嘆 第2張

第二組特寫是中間三句,鋪敘了王府園內亂雲、老樹、夕陽、燕、蛙等現存的景物。這些景物本身是中性的,並非福王府所特有,然而作者在述及時一一加上了強烈的感情色彩。主觀色彩的注入,一是通過刻意的組合,讓景物所具有的蒼涼共性在互相映襯中得以凸現,如“亂雲老樹夕陽下”之句。而更主要的是通過化用典故來實現,這就是關於燕子和青蛙的第四、五兩句。“燕”與“王謝家”的關係,經過劉禹錫《烏衣巷》詩句的渲染,已是婦孺皆知。這裏勸“燕休尋”,將園內燕子的忙碌穿梭故意說成是有意識的懷舊,悲劇氣氛就更爲濃烈。“怒煞些鳴蛙”則化用《韓非子》所載“怒蛙”的典故:越王勾踐出行望見怒蛙當道,不禁從車上起立,扶着車前的橫木向它們致敬,因爲“蛙有氣如此,可無爲式(榜樣)乎”!在作者看來,如今青蛙氣鼓鼓地怒鳴,是爲了“恨興亡”的緣故。這一組特寫,正是借景抒情。

第三組特寫爲六、七兩句,着筆於福王府建築物的遺蹟。作品選取“鋪錦池”“流杯亭”爲代表。此兩處當爲王府舊日的遊賞勝所,但其名也有淵源。據《開成錄》:“(唐)文宗論德宗奢靡雲:聞得禁中老宮人,每引泉先於池底鋪錦,王建《宮詞》曰‘魚藻宮中鎖翠娥,先皇行處不曾過。只今池底休鋪錦,菱角雞頭積漸多’是也。”據歐陽修《跋流杯亭侍宴詩》,唐武則天曾在汝州溫泉別宮建流杯亭。亭以“流杯”命名,顯然是王府內“曲水流觴”的作樂需要。如今池裏是“荒甃”,亭上是“破瓦”,可見昔日富麗堂皇的府第與園苑,到此時只剩了一堆廢墟。這一組特寫,更帶有“當地風光”的性徵。

作者將“遊越福王府”的所見不厭其詳地分成三組表現,可以解釋爲他惆悵、傷感、憤懣的步步深化。這一切印象的疊加與感情的鬱積,便結出了末句的吶喊:“何處也繁華?”這一句既似發問也似回答,盛衰無常、荒淫失國的感慨俱在其中。

這首小令涉及歷史主題,曲調沉鬱頓挫,與喬吉其他作品清麗婉美的特點有很大差異。這也體現了喬吉對歷史興替的無限慨嘆。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