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詩詞名句 > 黃庭堅《訴衷情·一波才動萬波隨》:說明了現實對作者的真實束縛

黃庭堅《訴衷情·一波才動萬波隨》:說明了現實對作者的真實束縛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黃庭堅(1045年6月12日—1105年9月30日),字魯直,乳名繩權,號清風閣、山谷道人、山谷老人、涪翁、涪皤、摩圍老人、黔安居士、八桂老人,世稱黃山谷、黃太史、黃文節、豫章先生。黃庭堅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黃庭堅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遊學於蘇軾門下,合稱爲“蘇門四學士”。黃庭堅的詩,被蘇軾稱爲“山谷體”。黃庭堅的書法獨樹一格,自成一家,他和北宋書法家蘇軾、米芾和蔡襄齊名,世稱爲“宋四家”。在文學界,黃庭堅生前與蘇軾齊名,時稱“蘇黃”。作品有《山谷詞》《豫章黃先生文集》等。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黃庭堅的《訴衷情·一波才動萬波隨》,一起來看看吧!

黃庭堅《訴衷情·一波才動萬波隨》:說明了現實對作者的真實束縛

訴衷情·一波才動萬波隨

黃庭堅〔宋代〕

戎州登臨勝景,未嘗不歌漁父家風,以謝江山。門生請問:先生家風如何?爲擬金華道人作此章。

一波才動萬波隨,蓑笠一鉤絲。金鱗正在深處,千尺也須垂。

吞又吐,信還疑,上鉤遲。水寒江靜,滿目青山,載月明歸。

題序“歌漁父家風,以謝江山”,表明了寫作的真正動機,乃於表明自己面對江山勝景,幡然悔悟的解脫心理,但是這種自欺欺人的自由幻想,只是更說明現實對他的真實束縛。

詞的上片,“一波才動萬波隨,蓑笠一鉤絲”,這是幅寒江獨鉤圖,一碧萬頃,波光粼粼,有孤舟蓑笠翁,浮游其上,置身天地之間,垂釣於重淵深處,鉤入水動,波紋四起,環環相隨。這樣空靈灑脫的境界令人逸懷浩氣。“金鱗”二句寫垂釣之興:魚翔深底,沉淪不起,爲取水下金鱗,漁翁不惜垂絲千尺。此時此刻,漁父專注一念,神智空明,似乎正感受到水下之魚盤旋於釣鉤左右的情態。

黃庭堅《訴衷情·一波才動萬波隨》:說明了現實對作者的真實束縛 第2張

詞的下片,“吞又吐,信還疑,上鉤遲”,這一虛設之筆描繪了漁翁閉目凝神,心與魚遊的垂鉤之樂,這種快樂中,漁父舉目江天山水,忽然得道忘魚。末三句渲染出一幅空靈澄澈的江漁歸晚圖:“水寒江靜,滿目青山,載月明歸。”透射出一種置身江天、脫落塵滓的逍遙追求,突出漁父這樣一種澄靜澹遠的境界裏,任漂泊而不問其所至,也正是自張志和至黃庭堅所立志以求的最高境界。

該詞構思用意上搬用了唐代船子和尚的偈語,將張志和那種志不渝、逍遙自由的漁父家風,又昇華爲一種擺脫世網,頓悟入聖的精神境界,藉此表明詞人當時遭貶後的心胸抱負和嚮往獨釣江天、泛跡五湖的自由生活。取景設境上具有象徵色彩,用意於形象後面的暗示。特別是最後“水寒江靜,滿目青山,載月明歸”三句,直以詩家之化境寫禪宗之悟境,用自然超妙之景象徵自己詞人覺悟解脫,由凡入聖的心志襟懷。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