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詩詞名句 > 李白所作的《月下獨酌其一》,歡快的調子裏卻帶着憂傷之意

李白所作的《月下獨酌其一》,歡快的調子裏卻帶着憂傷之意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4.8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繼屈原之後又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世譽爲“詩仙”。下面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李白所作的《月下獨酌其一》吧。

據有心人統計,詩人李白流傳下來的詩歌共計1059首,其中與月有關聯的計有341首,相當於每三首中就有一首涉及到月亮。而大量與月相關的詞語,諸如“皎月”、“素月”;“月華”、“月色”;“飛鏡”、“玉蟾”以及“清光”、“清輝”等等,都反覆出現於其詩詞之中,次數達到74次之多。如此衆多的詠月詩歌,構成了一個獨特的專屬於李白的月之國度。

李白筆下的這輪皎潔明月,不再是懸掛於寂寂高穹上的無知白玉盤,而早已變化成其內心世界裏一位風采獨具的嬋娟仙子。身爲之而動,情爲之而起,“幕天席地,友月交風”(清劉熙載《藝概》),從而組成充滿生命活力的一個情感世界。這個世界洋溢着多彩的個性,因而顯得透明而空靈;伴隨着偉大的抱負,卻又分外孤獨而敏感;富於崇高的理想,常常變得執著而焦灼,它具有美好的詩意,伴生着悲劇的美感,所以更加使人着迷。

李白所作的《月下獨酌其一》,歡快的調子裏卻帶着憂傷之意

亙古不變的月亮,照耀古今,其本自然之物體,根本毫無感情可言,但是等其到了多情的詩人李白筆下,卻被賦予了多姿多彩的生命情感。月亮既是其本身,也蛻變成爲詩人藉以抒發情感的“材質”。主觀感情附麗於客觀事物之上,從而一月生萬象,一物孕盛情,產生出鮮明的藝術作品,惹人喜愛。

《月下獨酌》其一

[唐]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相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詩題爲《月下獨酌》,有月,方能顯其人之影;有人,卻言“獨”,是爲無伴,纔有“煢煢孑立,形影相弔”(晉李密《陳情表》)之感。在世人面前出現的李白,往往是飄逸而灑脫的,但當閱其詩作,卻可以發現其內心深處隱藏着的孤寂。“獨酌”一詞,不僅僅出現於此組詩歌,而是反覆出現達到13次,而其詩中之“獨”字則有將近140次。李白之“獨”,簡直讓人眼花繚亂,也令人瞠目結舌,爲之情感背後的真實面目而嘆惜不已。

李白所作的《月下獨酌其一》,歡快的調子裏卻帶着憂傷之意 第2張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開篇兩句,詩人便給我們構築了一個清寂的畫面,令人印象深刻,久久難以忘懷。手拎着一壺酒,邊走邊喝,踽踽獨行,來到花叢中間,說是賞花,花卻毫不知趣;說是飲酒,身邊卻沒有可以親近之人。詩中言酒曰“壺”而不說杯,極端呈現“獨酌”之現實景象。李白嘗在人前自喻“酒中仙”,多是“白日放歌須縱酒”,大抵高朋滿座之盛況。此時忽然一個“獨酌”之形象,實在是太大的反差,簡直讓人有些難以接受。然而,正因如此,方讓我們耳目一新,並且牢牢記住這個畫面。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時間越長,孤獨越深;酒入愁腸,情感惆悵。“拔劍四顧心茫然”的那種感覺越發強烈起來,是酒喝多時的渾身躁熱,抑或是另有其他緣故?肯定是酒喝多了,不然何以會做出如此幼稚動作:來,月仙子且陪一醉;來,影君子且拼一場,可否?前言“壺”,不說“杯”,是孤寂意十足;至此提“杯”,“舉杯”之時,徒然喚友,愈顯寂意盎然。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想法是美好的,現實是冷漠的。月仙子根本不解風情,難明暢飲之大樂事;影君子毫無反應,徒然附庸一生。此兩句緊接上面,敘述了一個可以捧腹大笑的場面,我們彷彿可能看見詩人醉意陶陶的神情,他一會兒擡手指月埋怨,一會兒俯首搗地嘀咕影子。這個場面可笑的背後,卻適時反映出詩人此時無可奈何之複雜情緒。在此,“既”和“徒”兩字,強硬轉折掉上兩句的高昂喜意,兀然恢復孑然一身之淒涼。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遷怒於月和影,真是一種幼稚的做法,唉,還是暫時把他(它?)們當作自己的夥伴吧,(如此豈不是顯得更加幼稚?)這般大好良辰美景,讓我們及時行樂,專心寄情於花月,一醉方休;至於那些人世雜念,紛擾鬱悶,還是放置於一邊,莫去理會。句首用“暫”,說明詩人酒醉心不迷,仍是能清醒認識到自我內心之寂寞。

李白所作的《月下獨酌其一》,歡快的調子裏卻帶着憂傷之意 第3張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前面說到要及時行樂,這兩句便具體描寫詩人的舉動。他興致勃勃,自斟自飲,載歌載舞,醉態可掬。在醉眼朦朧之中,詩人感覺到月亮隨着歌聲在上下跳動,左右移動,而自己的影子卻零亂不堪,恍恍惚惚。給予無情物以情感,所以“月徘徊”,所以“影零亂”,詩人將月與影擬人化,從而達到情景交融之狀態。事實上,這根本就是一種錯覺,就像佛謁所言“不是風動,不是幡動,而是心動”,月和影之動,實乃詩人心已經躁動。

——醒時相交歡,醉後各分散。

明面上看這兩句,意思爲:清醒的時候大家在一起尋歡作樂,喝醉之後,大家卻要相互分開。這本就是現實場景,卻正好應了那句“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這似乎恰好說明,詩人內心裏非常清醒,能夠認識到司空見慣的場面,其實才是生活的真實現象。此處的“醒”與“醉”,可以理解爲喝酒前後的狀態,同樣可以理解爲現實裏,“醒”即得意,“醉”即失意,正好杜甫所寫“得失寸心知”(《偶題》)。詩人到底是明白着的。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最後兩句,寄託着詩人真誠地期盼,月仙子和影君子,真希望我們之間的友誼,沒有沾染上世俗裏面的那些庸俗之干擾,從此可以逍遙於縹緲邈遠的天宇之際,快樂無邊,沒有羈絆,沒有牽掛。至此也讓我們明白,前面的所謂“醒”、“醉”,其實都是不值一提的,因爲內心所欲所求的爲何事何物,詩人一直都可以說是一清二楚。亦因此,詩人才感喟“相期邈雲漢”,恐怕只有在遙遠的天界,纔有可能得到自己所期望的啊!

本詩寫花寫酒,輕描淡寫,不在花亦不在酒;問月問影,賦予人情,無關月亦無關影。處處流露醉態,卻時時保持清醒。似醉非醉之間,故意營造出一幅《花間月下醉酒圖》,似乎歡快的調子裏卻偏偏帶着憂傷之意:月似多情卻無情,影似狂亂卻慌亂,最終留給我們一個淒涼滿滿的背影,好不孤獨。正是:借酒澆愁愁更愁,佯狂賣醉難解憂;如何對影成三人?不若大夢幾度秋!李白終究是寂寞的一個“謫仙”,他尚在人間漂泊。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