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詩詞名句 > 韓偓《亂後春日途經野塘》:聲音韻律與心緒律動的和諧統一

韓偓《亂後春日途經野塘》:聲音韻律與心緒律動的和諧統一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3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韓偓(844年-923年),字致光,號致堯,小字冬郎,號玉山樵人,京兆萬年(今陝西省西安市)人。晚唐大臣、詩人,翰林學士韓儀之弟,“南安四賢”之一。其詩集《玉山樵人集》,曾由《四部叢刊》重印傳世;《全唐詩》收錄其詩280多首。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韓偓的《亂後春日途經野塘》,一起來看看吧!

韓偓《亂後春日途經野塘》:聲音韻律與心緒律動的和諧統一

亂後春日途經野塘

韓偓〔唐代〕

世亂他鄉見落梅,野塘晴暖獨徘徊。

船沖水鳥飛還住,袖拂楊花去卻來。

季重舊遊多喪逝,子山新賦極悲哀。

眼看朝市成陵谷,始信昆明是劫灰。

“世亂他鄉見落梅,野塘晴暖獨徘徊。”詩一開頭,便點明瞭“世亂”這樣一個大的背景。“見落梅”而人在“他鄉”,便會自然而然地聯想到家鄉的梅花。南方“他鄉”的梅花已落,而遠在千里之外的故鄉梅花恐怕剛剛綻放吧。由此又想到故鄉是否依舊,親人們是否還都平安。然而,這一切卻無從得知。此時詩人在這荒涼的野塘之畔獨自徘徊。接下來二句“船沖水鳥飛還住,袖拂楊花去卻來”雖是寫眼前野渡無人、花鳥自得的悠然景色,實際上卻通過環境的死寂,側面地呈現出戰亂所造成的百姓流離,人口銳減的現實。“飛還住”、“去卻來”又恰恰代表着詩人的悲怨憂慮,表現了“剪不斷、理還亂”,揮之不去,拂之還來的煩惱思緒。

“季重舊遊多喪逝,子山新賦極悲哀。”這是借用古人的故事,來敘述自己的痛苦境遇。詩人這裏以季重、子山自比,說舊遊之處許多老友都已死掉了,自己近來所作詩文極盡悲哀。這兩句,用典極爲貼切、恰當,從大的社會歷史背景,到具體的感情脈絡,典故與現實都息息相關。因而,不僅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了詩人的思想感情,而且,大大豐富了語言的容量。

韓偓《亂後春日途經野塘》:聲音韻律與心緒律動的和諧統一 第2張

最後二句“眼看朝市成陵谷,始信昆明是劫灰,”也是用典。據傳,漢武帝開掘昆明池,在池底發現許多黑灰。到東漢明帝時,胡僧竺法蘭來中國,說:“世界終盡,劫火洞燒,此灰是也。”這二句是說:我親身經歷了戰亂眼看着繁華的都市化爲灰燼,夷爲荒涼的平地,才相信昆明池底之物確是劫灰,天地確是由成而毀。從“眼看”到“始信”,不僅說明了變遷之大令人難以置信,而且,其中蘊藏着人生如夢的深切悲傷和無力迴天的哀訴。有着痛定思痛的徹骨之恨。語雖淡,但情至深。

這首詩在藝術上最大的特點是情感脈絡清晰、連貫,節奏性很強,聲音韻律與心緒的律動和諧統一。首聯是引子,觸景生情;頷聯主要表達一種情緒,創造出濃郁的悲愴氣氛。頸聯直切主題,鏤刻入骨,鮮明而深沉。尾聯寫所思所悟,言有盡而味無窮。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