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詩詞名句 > 陳與義《觀雨》:這首詩包含着詩人對時局的極大關注

陳與義《觀雨》:這首詩包含着詩人對時局的極大關注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3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陳與義(1090年—1139年1月1日),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陝西西安),自曾祖陳希亮從眉州遷居洛陽,故爲洛(今河南洛陽)人。生於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於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139年1月1日)。北宋末、南宋初年的傑出詩人,詩尊杜甫,前期清新明快,後期雄渾沉鬱;同時也工於填詞,其詞存於今者雖僅十餘首,卻別具風格,豪放處尤近於蘇軾,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著有《簡齋集》。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陳與義的《觀雨》,一起來看看吧!

陳與義《觀雨》:這首詩包含着詩人對時局的極大關注

觀雨

陳與義〔宋代〕

山客龍鍾不解耕,開軒危坐看陰晴。

前江後嶺通雲氣,萬壑千林送雨聲。

海壓竹枝低復舉,風吹山角晦還明。

不嫌屋漏無乾處,正要羣龍洗甲兵。

詩首聯點明瞭詩人此時的身份、心境以及神態行爲;頷聯寫景,景象壯闊,氣勢雄渾;頸聯既是眼前實景,也是詩人對局勢的企望;尾聯用典,寫觀雨感受,表現對抗金勝利的渴望。該詩雖然寫的是雨景,但卻包含着詩人對時局的極大關注。

“山客龍鍾不解耕,開軒危坐看陰晴”,點明瞭詩人此時的身份、心境以及神態行爲。“山客”是詩人自謂,“客”點明處境,“龍鍾”寫詩人精神狀態;“不解耕”表明詩人不會(懂)農桑。這裏,與其說作者在介紹自己,不如說他在述說那個不幸的時代。寓居異鄉,是因爲國破家亡;精神疲憊,是因爲顛沛流離;不事農桑,是由於在這戰亂擾攘的年代無法進行和平生產。首聯的出句,寫出了詩人對這個特定時代的鮮明態度,是因,是“客”;對句纔是果,是“主”,“危坐”表現了詩人鄭重的神態及沉重的心情。“陰晴”是運用雙關,既是天氣的變化,也是當時抗金時局的動態。這又與前面的“不解耕”自然銜接,“觀雨”與“時局”二者圓和無跡。

陳與義《觀雨》:這首詩包含着詩人對時局的極大關注 第2張

“前江後嶺通雲氣,萬壑千林送雨聲。”寫景,景象壯闊,氣勢雄渾。江壑林嶺,風起雲涌,雨聲陣陣。詩人既寫出了夏季雲雨的固有特徵,也表現了他此刻浩茫深沉的思緒:廣大地域的風雲翻涌、大雨滂沱,就是整個國家顛覆播遷的寫照。這裏不單寫雨景,也是在寫時局,最高統治者不作有力的抵抗,致使金兵勢如破竹,這裏的“雲”“雨”又是兩層含義巧妙的融會在一起。

儘管雲雨的猛烈遮蔽萬物,雨中的萬物並沒有全然屈服,時局也並非黑暗一片。烏雲密雨中也有不屈不撓的抵抗,搖搖欲墜的危局中也有一絲生機(這裏主要是指當時的長沙守帥向子湮的積極抗金舉動)。頸聯既是眼前實景,也是詩人對局勢的企望。竹枝頑強地挺立着,高高的山角上、大風吹掀處露出了光明。這裏詩人對雨勢變化觀察的細緻入微,表明他對現實的高度關注。

尾聯用典,出句化用了杜甫的“牀頭屋漏無干處”的詩句,對句也是老杜的“盡洗甲兵長不用”詩句的化用,在此均爲反其意而用之。作者由雨又想到了一個典故:武王伐殷時,天降大雨,姜太公說:“這是上天在爲我們洗刷兵甲,助我伐紂!”我大宋王朝如果興兵伐金,也可以藉助這大雨洗刷兵器。果真如此,我個人的屋子漏雨又何妨!“當然這裏的“雨”所指是有助於抗金的好的事物。比如積極的抵抗政策、行之有效的作戰措施、戮力同心的上下配合、催人奮進的輿論氛圍等等,與上面所指的晦暗的壓迫勢力、飄搖欲墜的危勢等等是不同的(這也是廣義的“雙關”)。這是作爲意象的多義性決定的,更是詩人關心時局、希望政局好轉的本意決定的。

當然,全詩還運用了擬人、對仗等辭格,使得氣韻雄沉;但關鍵還是雙關的應用,把眼前的自然現象、把詩人對自然現象的觀感與對現實的焦灼而深刻的思慮天衣無縫般地有機融爲一爐,拓寬了詩歌的意境,深化了詩歌的內涵,氣足神完,極具審美意義,是陳與義現存詩中的精品。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