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詩詞名句 > 《九月九日旅眺》盧照鄰所作,表達詩人對親朋思戀之情

《九月九日旅眺》盧照鄰所作,表達詩人對親朋思戀之情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9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盧照鄰,字升之,號幽憂子,唐朝時期詩人、官員,與王勃、楊炯、駱賓王並稱爲“初唐四傑”,工詩歌駢文,詩以歌行體爲最佳。下面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盧照鄰所作的《九月九日旅眺》吧。

九月九,重陽節,金秋臨,豐收望。每當相逢良辰、歡迎佳節,古人總會選擇出門遊玩、觀賞秋景,身插茱萸、登高遠望。興致到處,另外還會組織諸如品鑑菊花、飲菊花酒、吃重陽糕等活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亦因此,重陽節和除夕、清明、中元三大節氣,合而統稱爲中華傳統四大祭祖節日。

值此佳節臨近之際,遙想當年盛況,各種隆重景象,再猛地回看今時今日的慘淡光景,心底不由會驀地生髮出一種難以表明的愧疚之情。這是作爲後輩對祖先不應該的遺忘。

《九月九日旅眺》

【唐】盧照鄰

九月九日眺山川,

歸心歸望積風煙。

他鄉共酌金花酒,

萬里同悲鴻雁天。

唐高宗總章二年(669年),盧照鄰來到益州出任新都尉。不久之前,在沛王府擔任修撰的王勃,因寫《鬥雞檄》觸怒高宗,被趕出沛王府,遠遊來到西蜀。九月九日,同在蜀地任職的邵大震與王勃、盧照鄰三人同遊梓州玄武山,期間同席共飲,互相酬唱。盧照鄰作此詩,邵大震作《九日玄武山旅眺》,王勃亦有《蜀中九日》,共成佳作傳世。

《九月九日旅眺》盧照鄰所作,表達詩人對親朋思戀之情

“九月九日眺山川”。九月九日,重複詩題中的日期,是一種帶着用心的別有特指。原來就應該藏在心間的一些情緒,如果恰好相逢這些特別的日子,一定會另有一番滋味涌上心頭的。這大概就是詩人之所以強調這個時間的緣故,因爲它具有某種與衆不同的含意。登高遠望爲眺,是目光代替心思跑到很遠的地方,默默地思念着一些人,一些事。山川是想要打破的距離,是想要打碎的阻力,也是心中那些無法排解的沉重的情結。

在這裏,所有的一切都成爲了很好的媒介,幫助詩人來傳遞自己內心裏的情感。時間如此,動作如此,風景亦如此。日期是時光最好的痕跡,烙印着人自身運行的軌道,再多的想法也難以逃脫這個範疇。而所謂的山川,既指向現實中的地理物事,更是掏盡詩人埋藏於心底間的全部願望。因爲心中有所欲求,所以在登高遠眺之際纔會更加產生一些情緒,而這些平常掩飾得很好的東西,此時此刻轟然就倒塌了。

《九月九日旅眺》盧照鄰所作,表達詩人對親朋思戀之情 第2張

“歸心歸望積風煙”。此句情緒來自於首句,是詩人情感正常的延續。正是因爲登高遠眺之後,纔會相應產生出來多重的複雜思想;當然,也有可能是這種願望早已潛伏在心底,只是缺乏一個牽引之力來誘惑罷了。想要回歸故鄉的心願,這種願望是強烈的,也是濃厚的,日積月累之下,就像飄蕩在山川之間的風煙,絲絲縷縷,繚繞不斷,前赴後繼,不依不饒。心若在,情就在,願望依然。

此處重點是連用的兩個“歸”字,第一個“歸”字點出眺望之後的思想,原來就在於思念故鄉之心心念念;第二個“歸”字卻是一種加強性說明,專門用來強調這種歸鄉的願望是熱烈的。那麼此種爆裂程度何在呢?就像山川之間成年累月鬱積而形的那些風煙。風流不盡,煙散不開,內心裏思鄉之情也會永遠盪漾不斷。風煙已經脫離了自然形象,超脫事物本身,變作了豐富的情感專用意象,向世人訴說着情有多麼豐厚,感有多麼深邃。

《九月九日旅眺》盧照鄰所作,表達詩人對親朋思戀之情 第3張

“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金花酒,就是用菊花泡的酒。鴻雁天,鴻雁入秋則南移,當爲秋天。在這個特殊的節日裏,詩人卻流落在異地他鄉,喝酒之際,心中所念所想的也是故里親人朋友,所以遙想仍在一起舉杯,共同慶賀。可是,當他聽聞大雁飛過長空的悲鳴,擡頭瞭望時候,心頭就像驀地被人掏空了一大片似的難受。

如果說前面兩句是詩人情感的不斷疊加,那麼最後兩句就是最終的昇華。頭一個“共酌”,讓詩人對親朋思戀之情得到無數倍放大,所以纔有舉杯遙想與故里親朋在一起慶賀之盛事;次一個“同悲”,則使詩人自身思念故鄉之情的範圍無限擴大開來,把原本屬於個體的情感給賦予在具有同樣身世的無數人身上,從而造成一種情感上的共鳴,愈加豐富了感情的深厚度和寬廣度。

盧照鄰在《附馬都尉喬君集序》中曾經指出:“凡所著述,以適意爲宗。”這個觀點雖然是對喬師望的讚美之辭,但卻適當地反映出其本人的創作宗旨和相關理念。仔細觀察本詩,便可發現其“不以繁辭爲貴”,寓情於景,借景抒情,貴在一個情景交融。如此立意新穎,構思精巧,結構方正,卻又充滿情真意切的詩作,無論過去多少載歲月,都仍然自帶着閃亮的光芒,照耀古今詩壇,供人品賞。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