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古文名著 > 東周列國志第八回:立新君華督行賂,敗戎兵鄭忽辭婚

東周列國志第八回:立新君華督行賂,敗戎兵鄭忽辭婚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6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東周列國志》是明末小說家馮夢龍著、清代蔡元放改編的長篇歷史演義小說,成書於清代乾隆年間。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東周列國志》寫的是西周結束(公元前789年)至秦統一六國(公元前221年),包括春秋、戰國五百多年間的歷史故事,內容相當豐富複雜。小說描寫了周幽王兇殘無道,周平王東遷,諸侯國爭霸,士大夫勢力日益壯大,最終形成七雄對峙局面;批判了昏庸愚昧的昏君暴君,揭示了戰爭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歌頌了賞罰分明的王侯和有膽識的將相勇夫。小說的佈局謀篇主次分明,錯落有致。每一故事既可獨立成篇,又可貫穿一體。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故事描寫引人入勝。

第八回 立新君華督行賂 敗戎兵鄭忽辭婚

東周列國志第八回:立新君華督行賂,敗戎兵鄭忽辭婚

話說宋殤公與夷,自即位以來,屢屢用兵,單說伐鄭,已是三次了,只爲公子馮在鄭,故忌而伐之。太宰華督素與公子馮有交,見殤公用兵於鄭,口中雖不敢諫阻,心上好生不樂。孔父嘉是主兵之官,華督如何不怪他?每思尋端殺害,只爲他是殤公重用之人,掌握兵權,不敢動手。自伐戴一出,全軍覆沒,孔父嘉隻身逃歸,國人頗有怨言,盡說:“宋君不恤百姓,輕師好戰,害得國中妻寡子孤,戶口耗減。”華督又使心腹人於里巷佈散流言,說:“屢次用兵,皆出孔司馬主意。”國人信以爲然,皆怨司馬,華督正中其懷。又聞說孔父嘉繼室魏氏,美豔非常,世無其比,只恨不能一見。忽一日,魏氏歸寧,隨外家出郊省墓。時值春月,柳色如煙,花光似錦,正士女踏青之候,魏氏不合揭起車巾憲,偷覷外邊光景。華督正在郊外遊玩,驀然相遇,詢知是孔司馬家眷,大驚曰:“世間有此尤物,名不虛傳矣。”日夜思想,魂魄俱銷,“若後房得此一位美人,足夠下半世受用!除是殺其夫,方可以奪其妻。”繇此害嘉之謀益決。時周桓王十年春蒐之期,孔父嘉簡閱車馬,號令頗嚴,華督又使心腹人在軍中揚言:“司馬又將起兵伐鄭,昨日與太宰會議已定,所以今日治兵。”軍士人人恐懼,三三兩兩,俱往太宰門上訴苦,求其進言於君,休動干戈。華督故意將門閉緊,但遣閽人於門隙中,以好言撫慰。軍士求見愈切,人越聚得多了,多有帶器械者。看看天晚,不得見太宰,吶喊起來。

自古道:“聚人易,散人難。”華督知軍心已變,衷甲佩劍而出,傳命開門,教軍士立定,不許喧譁。自己當門而立,先將一番假慈悲的話,穩住衆心,然後說:“孔司馬主張用兵,殃民毒衆。主君偏於信任,不從吾諫,三日之內,又要大舉伐鄭。宋國百姓何罪,受此勞苦?”激得衆軍士咬牙切齒,聲聲叫:“殺!”華督假意解勸,“你們不可造次,若司馬聞知,奏知主公,性命難保!”衆軍士紛紛都道,“我們父子親戚,連歲爭戰,死亡過半。今又大舉出徵,那鄭國將勇兵強,如何敵得他過?左右是死,不如殺卻此賊,與民除害,死而無怨!”華督又曰:“‘投鼠者當忌其器’,司馬雖惡,實主公寵幸之臣,此事決不可行!”衆軍士曰:“若得太宰做主,便是那無道昏君,吾等也不怕他!”一頭說,一頭扯住華督袍袖不放。齊曰:“願隨太宰殺害民賊!”當下衆軍士幫助輿人,駕起車來。

華督被衆軍士簇擁登車,車中自有心腹緊隨,一路呼哨,直至孔司馬私宅,將宅子團團圍住。華督吩咐:“且不要聲張,待我叩門,於中取事。”其時黃昏將盡,孔父在內室飲酒,聞外面叩門聲急,使人傳問,說是:“華太宰親自到門,有機密事相商。”孔父嘉忙整衣冠,出堂迎接。才啓大門,外邊一片聲吶喊,軍士蜂擁而入。孔父嘉心慌,卻待轉步,華督早已登堂,大叫:“害民賊在此,何不動手?”嘉未及開言,頭已落地。華督自引心腹,直入內室,搶了魏氏,登車而去。魏氏在車中計施,暗解束帶,自系其喉,比及到華氏之門,氣已絕矣。華督嘆息不已,吩咐載去郊外藁葬,嚴戒同行人從,不許宣揚其事。嗟乎!不得一夕之歡,徒造萬劫之怨,豈不悔哉?衆軍士乘機將孔氏傢俬,擄掠罄盡。

東周列國志第八回:立新君華督行賂,敗戎兵鄭忽辭婚 第2張

孔父嘉止一子,名木金父,年尚幼,其家臣抱之奔魯。後來以字爲氏,曰孔氏。孔聖仲尼,即其六世之孫也。且說宋殤公聞司馬被殺,手足無措。又聞華督同往,大怒,即遣人召之,欲正其罪。華督稱疾不赴。殤公傳令駕車,欲親臨孔父之喪。華督聞之,急召軍正謂曰:“主公寵信司馬,汝所知也。汝曹擅殺司馬,烏得無罪?先君穆公舍其子而立主公,主公以德爲怨,任用司馬,伐鄭不休。今司馬受戮,天理昭彰,不若並行大事,迎立先君之子,轉禍爲福,豈不美哉?”軍正曰:“太宰之言,正合衆意。”於是號召軍士,齊伏孔氏之門,只等宋公一到,鼓譟而起,侍衛驚散,殤公遂死於亂軍之手。華督聞報,衰服而至,舉哀者再。乃鳴鼓以聚羣臣,胡亂將軍中一二人坐罪行誅,以掩衆目。倡言:“先君之子馮,見在鄭國,人心不忘先君,合當迎立其子。”百官唯唯而退。華督遂遣使往鄭報喪,且迎公子馮。一面將宋國寶庫中重器,行賂各國,告明立馮之故。

且說鄭莊公見了宋使,接了國書,已知來意,便整備法駕,送公子馮歸宋爲君。公子馮臨行,泣拜於地曰:“馮之殘喘皆君所留,幸而返國得延先祀,當世爲陪臣,不敢貳心。”莊公亦爲嗚咽。公子馮回宋,華督奉之爲君,是爲莊公。華督仍爲太宰,分賂各國,無不受納。齊侯、魯侯、鄭伯同會於稷,以定宋公之位,使華督爲相。史官有詩嘆曰:

春秋篡弒嘆紛然,宋魯奇聞只隔年。

列國若能辭賄賂,亂臣賊子豈安眠?

又有詩單說宋殤公背義忌馮,今日見弒,乃天也!詩曰:

穆公讓國乃公心,可恨殤公反忌馮。

今日殤亡馮即位,九泉羞見父和兄。

單表齊僖公自會稷回來,中途接得警報:“今有北戎主,遣元帥大良、小良,帥戎兵一萬來犯齊界,已破祝阿,直攻歷下。守臣不能抵當,連連告急,乞主公速回。”僖公曰:“北戎屢次侵擾,不過鼠竊狗偷而已。今番大舉入犯,若使得利而去,將來北鄙必無寧歲。”乃分遣人於魯衛鄭三處借兵,一面同公子元、公孫戴仲等,前去歷城拒敵。

卻說鄭莊公聞齊有戎患,乃召世子忽謂曰:“齊與鄭同盟,且鄭每用兵,齊必相從。今來乞師,宜速往救。”乃選車三百乘,使世子忽爲大將,高渠彌副之,祝聃爲先鋒,星夜望齊國進發。聞齊僖公在歷下,徑來相見。時魯、衛二國之師,尚未曾到。僖公感激無已,親自出城犒軍,與世子忽商議退戎之策。世子忽曰:“戎用徒,易進亦易敗;我用車,難敗亦難進。然雖如此,戎性輕而不整,貪而無親,勝不相讓,敗不相救,是可誘而取也。況彼恃勝,必然輕進,若以偏師當敵,詐爲敗走,戎必來追,吾預伏兵以待之。追兵遇伏,必駭而奔,奔而逐之,必獲全勝。”僖公曰:“此計甚妙。齊兵伏於東,以遏其前;鄭兵伏於北,以逐其後。首尾攻擊,萬無一失。”世子忽領命自去北路,分作兩處理伏去了。

東周列國志第八回:立新君華督行賂,敗戎兵鄭忽辭婚 第3張

僖公召公子元授計:“汝可領兵伏於東門,只等戎軍來追即忙殺出。”使公孫戴仲引一軍誘敵:“只要輸不要贏,誘至東門伏兵之處便算有功。”分撥已定,公孫戴仲開關搦戰。戎帥小良持刀躍馬,領著戎兵三千,出寨迎敵。兩下交鋒約二十合,戴仲氣力不加,回車便走,卻不進北關,繞城向東路而去。小良不捨盡力來追,大良見戎兵得勝,盡起大軍隨後。將近東門忽然炮聲大震,金鼓喧天,茨葦中都是伏兵,如蜂攢蠅集。小良急叫:“中計!”撥回馬頭便走,反將大良後隊衝動,立腳不牢一齊都奔。公孫戴仲與公子元合兵追趕。大良吩咐小良上前開路,自己斷後,且戰且走,落後者俱被齊兵擒斬。戎兵行至鵲山,回顧追軍漸遠,喘息方定,正欲埋鍋造飯,山坳裏喊聲大舉,一枝軍馬衝出,口稱:“鄭國上將高渠彌在此。”大良、小良慌忙上馬,無心戀戰,奪路奔逃,高渠彌隨後掩殺。約行數裏之程,前面喊聲又起,卻是世子忽引兵殺到,後面公子元率領齊兵亦至,殺得戎兵七零八落,四散逃命。小良被祝聃一箭,正中腦袋,墜馬而死。大良匹馬潰圍而出,正遇著世子忽戎車,措手不及,亦被世子忽斬之。生擒甲首三百,死者無算。世子忽將大良,小良首級並甲首,都解到齊侯軍前獻功。

僖公大喜曰:“若非世子如此英雄,戎兵安得便退?今日社稷安靖,皆世子之所賜也!”世子忽曰:“偶效微勞,何煩過譽?”於是僖公遣使止住魯、衛之兵,免勞跋涉。命大排筵席,專待世子忽。席間又說起:“小女願備箕帚。”世子忽再三謙讓。席散之後,僖公使夷仲年私謂高渠彌曰:“寡君慕世子英雄,願結姻好。前番遣使,未蒙見允,今日寡君親與世子言之,世子執意不從,不知何意?大夫能玉成其事,請以白璧二雙,黃金百鎰爲獻!”高渠彌領命,來見世子,備道齊侯相慕之意:“若諧婚好,異日得此大國相助,亦是美事!”世子忽曰:“昔年無事之日,蒙齊侯欲婚我,我尚然不敢仰攀;今奉命救齊,幸而成功,乃受室而歸,外人必謂我挾功求娶,何以自明?”高渠彌再三攛掇,只是不允。次日,齊僖公又使夷仲年來議婚,世子忽辭曰:“未稟父命,私婚有罪。”即日辭回本國。齊僖公怒曰:“吾有女如此,何患無夫?”

再說鄭世子忽回國,將辭婚之事,稟知莊公。莊公曰:“吾兒能自立功業,不患無良姻也。”祭足私謂高渠彌曰:“君多內寵,公子突,公子儀,公子亹三人,皆有覬覦之志。世子若結婚大國,猶可借其助援,齊不議婚,猶當請之,奈何自翦羽翼耶?吾子從行,何不諫之?”高渠彌曰:“吾亦言之,奈不聽何?”祭足嘆息而去。髯翁有詩,單論子忽辭婚之事。詩曰:

丈夫作事有剛柔,未必辭婚便失謀。

試詠《載驅》並《敝笱》,魯桓可是得長籌?

高渠彌素與公子亹相厚,聞祭足之語,益相交結。世子忽言於莊公曰:“渠彌與子亹私通,往來甚密,其心不可測也!”莊公以世子忽之言,面責渠彌。渠彌諱言無有,轉背即與子亹言之。子亹曰:“吾父欲用汝爲正卿,爲世子所阻而止,今又欲斷吾兩人之往來。父在日猶然,若父百年之後,豈復能相容乎?”高渠彌曰:“世子優柔不斷,不能害人,公子勿憂也!”子亹與高渠彌自此與世子忽有隙。後來高渠彌弒忽立亹,蓋本於此。再說祭足爲世子忽畫策,使之結婚於陳,修好於衛,“陳,衛二國方睦,若與鄭成鼎足之勢,亦足自固。”世子忽以爲然。祭足乃言於莊公,遣使如陳求婚,陳侯從之。世子忽至陳,親迎嬀氏以歸。魯桓公亦遣使求婚於齊。只因齊侯將女文姜許婚魯侯,又生出許多事來。要知後事,且看下回分解。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