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雅典學院》歷史 《雅典學院》運用了什麼透視

《雅典學院》歷史 《雅典學院》運用了什麼透視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5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雅典學院》,一幅溼壁畫,又譯作《雅典學派》,意大利語叫做Scuola di Atene,作者是意大利文藝復興藝術家拉斐爾,創作年代是在1509年至1510年間。

簡介

《雅典學院》這是教宗命拉斐爾畫的畫。在透視點的二人分別爲柏拉圖及亞里士多德。人羣后、左、右兩邊牆壁上的是阿波羅及雅典娜二神的雕像。衆人包括哲學、詩歌、音樂、神學等學者,都是教王喜歡的範疇。更加以哲學的殿堂來代表教宗家。

《雅典學院》歷史 《雅典學院》運用了什麼透視

  《雅典學院》

在這件作品中,讓每個哲學家都顯現“個人靈魂”的企圖,用以區別個體之間不同的關係,並將他們連接在形式上的韻律中,處理人與背景相互關係接近列奧納多·達·芬奇的做法;但整體構圖中出現古典樣式大廳-超高圓頂、酒桶穹窿(Barrel Vault)、巨大的人像-乃是受到布拉曼特(Bramante)的影響,預言它未來是放置在聖彼得大教堂中的模樣。乃透視學的高峯,承襲前人的精華而成。拉斐爾將西方文明不同時期的人集中在同個空間,古希臘、古羅馬和作者所在時代意大利哲學家、藝術家、科學家薈萃一堂,表現自身篤信人類智慧和諧,並讚美西方文明的智慧結晶。

拉斐爾比達芬奇、米開朗基羅都晚出生,卻比米開朗基羅早死四十多年,只比達芬奇晚死一年,是相當短命的藝術家。如果要用幾個字來形容拉斐爾,那就是和諧、圓融、愉快、優美、溫和。不僅畫風如此,待人也是如此。他跟達芬奇、米開朗基羅一樣,身處愛藝術文化的教皇朱力阿斯二世的威嚴之下,但是拉斐爾卻跟朱力阿斯二世處的很好,隨後的利奧十世,也最喜歡他,是個人見人愛的年輕人。25歲那年,朱力阿斯二世邀請拉斐爾爲梵諦岡宮的簽字大廳畫壁畫。拉斐爾與教皇、學者們交換意見許久以後,決定依據詩人德拉·欣雅杜爾的詩來配畫,以歌頌神學、哲學、詩歌、法學爲內容:神學的“聖禮的辯論”、哲學的“雅典學院”、詩歌的“帕拿巴斯山”、法學的“三德”(真理、權力、節制)。

“雅典學院”這幅畫中,拉斐爾把不同時期的人全都集中在一個空間,古希臘羅馬和當代意大利五十多位哲學家藝術家科學家薈萃一堂,表現自己篤信人類智慧的和諧,並對人類智慧的讚美。這麼多哲學家集中於一畫面,拉斐爾很聰慧的把不同人物,按其個別的思想特點,以最易讓人理解和感覺的方法繪畫出來。

《雅典學院》整個背景和構圖,如同舞臺空間一樣,觀衆面對這幅畫就如同親臨劇場一般,採透視法以二度空間呈現三度空間的縱深。拉斐爾將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變成劇中人物,(他把柏拉圖繪成達芬奇的臉,表達對達芬奇的敬重)以他二人爲中心,激動人心的辯論場面向兩翼和前景展開。彷彿正在“表演”一出古希臘思想史,唯心和唯物之爭。

創作背景

1509年,羅馬教皇尤利烏斯二世聘請年僅26歲的拉斐爾給自己的梵蒂岡宮作裝飾壁畫。壁畫分列四室,第一室的畫題是《神學》《詩學》《哲學》和《法學》四幅;第二室是關於教會的權力與榮譽;第三室畫的是已故教皇利奧三世與四世的行跡;第四室內的四幅壁畫,則由拉斐爾繪稿,由其學生具體繪成。而第一室內的《哲學》就是《雅典學院》,是這組壁畫中最出色的一幅。此幅畫作也即是拉斐爾在1510~1511年創作完成的。拉斐爾的畫風吸收了達·芬奇和米開朗琪羅的因子,繪畫創作趨於綜合,這些也都在《雅典學院》中得到了體現。

《雅典學院》取材於公元前4世紀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舉辦雅典學院的逸事,通過追憶那個高度理想的古代黃金時代,藉以表現文藝復興時期與它的淵源關係和對它的崇尚之情。

藝術鑑賞

 主題

《雅典學院》的主題思想是預示着從古希臘、古羅馬土壤中孕育出來的人類理性精神的復甦,也是藝術家對人類中追求智慧和真理者的集中讚揚。欣賞這幅畫作,就如同進入人類文明博大精深的思想世界。

畫面的中心人物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處於衆星捧月的焦點位置。圍繞這兩位大哲學家畫了50多個學者名人,各具身份和個性特徵。他們代表着古代文明中七種自由學術,即語法、修辭、邏輯、數學、幾何、音樂、天文等。人物多而不亂,然而整個畫面卻很集中,這是因爲所有的人物都朝向中央的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由一根爲探索、追求科學真理的紅線所貫穿。換言之,人物的多樣性統一在追求真理這一主題之中。畫家藉以表彰人類對智慧和真理的追求,以及對過去文明的讚頌,對未來發展的嚮往,同時也是對歷史上所謂“黃金時代”的回憶。它的主題,就是崇拜希臘精神,追求最高的生活理想,而這也正是人文主義藝術家自己的夙願。

同時,《雅典學院》的整個畫面充滿着一種寬鬆的百家爭鳴的民主氣氛,各種不同哲學流派的代表人物在這裏進行着一種平等而優雅的討論,或者各行其是地進行着獨自的思考,完全無拘無束,洋溢着濃厚的學術氛圍和自由辯論的空氣,凝聚着人類天才智慧的精華。人類的藝術永遠在追求崇高的理性精神,永遠在追求真善美統一的偉大審美理想。

構圖

《雅典學院》取材於柏拉圖舉辦雅典學院的逸事。不過,當時柏拉圖辦的雅典學院是設置在戶外的森林中,但是拉斐爾卻把它移到高大恢弘的古典建築裏。毫無疑問,拉斐爾的意圖是想憑藉能夠引起人們崇高感的古典建築來營造環境的高貴氛圍,以便更有利地來烘托這場古代聖賢盛會的偉大戲劇效果。

這幅底長7米多的大壁畫,巧妙地利用了周邊建築結構的現有條件,把半圓形牆壁的外框畫成一個巨大的拱門,而在壁畫下方畫出兩層平臺,形成縱深感,把畫面的建築和實際建築融爲一體,在視覺上使觀看者分不出哪裏是真建築,哪裏是畫中的建築,造成畫中人物如同是生活在真實空間裏一樣的那種親近感覺。

背景中的建築,完全是畫家根據構圖需要而編造的,雖然含有他後來設計聖彼得大教堂的意圖,有些地方在建築學上來看恐怕並非合理。但拉斐爾所關心的,並不是建築原理,而是畫面主題的需要和畫面效果。整個畫面的建築根據中心視點,像層層凱旋門一樣向縱深推進,在精心描繪的六角形天花板和垂直單純的多利克式的柱子上,藉助光影的變化,引導人們的視線隨着層層拱門進入畫面的深處,給人們造成一種宏大而深遠的感覺。拱形的自然畫框,教堂裝飾的背景,兩邊作對稱呼應,畫中人物好像是從長長的、高大過道廊走出來,透視又使畫面呈現高大深遠。建築物的廊柱直線和人物動態的曲線相交融,產生畫面情境柔中有剛,加之神像立兩旁,使畫中充滿深層的古典文化氣息。

形象

在《雅典學院》的畫面上,作者把古希臘以來的哲學家和思想家聚於一堂,其中包括亞里士多德、蘇格拉底、柏拉圖、畢達哥拉斯,還有藝術家自己。整個壁畫洋溢着濃厚的學術研究和自由辯論的空氣,所有的人們都是那樣毫無拘束地按照自己的意志和個性在進行活動。他們或者在一起侃侃而談,或者是獨個兒在那裏進行思考,人物或立,或坐,或緩步走動,人文主義的藝術家總是設法使畫面上的人物享有充分的自由。

所有這些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人物羣像,填補了畫面的空白,把整個畫面有機地聯繫在一起。畫家還極善於利用臺階,使衆多人物組合主次前後有序、真實、生動、活潑,畫面將觀賞者帶進先哲們的行列。這宏大的場面,衆多的人物,生動的姿態表情,具有肖像性人物個性的刻畫,佈局的和諧、變化且統一的節奏,畫家對其中每個人物的神情和動作都作了精細的思考和細緻的安排,使他們符合各自的身份和學術特點,其陣容之宏偉,堪與米開朗基羅的天頂壁畫一比高下。

設色

《雅典學院》這幅畫的色彩處理也很協調,乳黃色的大理石結構,與人物紅、白、黃、紫、赭等色的衣飾相互交錯,相映成趣。每個細微部分的用色都十分自然,合成像音樂般和諧,可以說是渾然天成,足以見得拉斐爾手法的嫺熟。

名家點評

魯迅文藝學院美術部教授俞永康:“《雅典學院》構圖上吸取了達·芬奇《最後晚餐》的優點,畫面上層人物都朝向畫面中心。人物的安排和描寫,不僅體現了他們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徵和豐富的精神面貌,而且體現了和諧流暢的節奏感。多種多樣的人物活動和動態都統一在一個爲探求科學真理而自由爭辯的崇高主題之中,富於戲劇性的效果。”

作者簡介

《雅典學院》歷史 《雅典學院》運用了什麼透視 第2張

  拉斐爾·桑西畫像

拉斐爾·桑西(1483—1520),原名拉法埃洛·聖喬奧,是意大利文藝復興盛期畫壇三傑中最年輕的一位。他出生於意大利東部的烏爾比諾,父親是宮廷的二級畫師,他從小跟隨父親學畫。後來到佛羅倫薩後,更是積極吸取各派畫家的優勢和長處。形成了自己和諧明朗、優美典雅的藝術風格,在文藝復興時期獨樹一幟。拉斐爾的重要作品有《雅典學院》《西斯廷聖母》《美麗的女園丁》《椅中聖母》等。

畫作內容

《雅典學院》繪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舉辦雅典學院之逸事。整個畫面以縱深展開的高大建築拱門爲背景,描畫了共11羣組的57個學者名人。畫面的中心是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柏拉圖指着天,亞里士多德指着地,他們邊走邊談,引經據典的樣子。

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兩旁站着的人,個個懷着崇敬,正在聆聽兩位大師的辯論,在柏拉圖左邊,他的大恩師蘇格拉底在用他習慣的方式,掰着手指和一羣人討論着什麼問題,站在他對面那位戴盔披甲的年輕軍人似乎並不是很專注地在聽他講話。有人說,他是亞里斯多德的學生,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

在階梯下平臺左側的人羣裏,中心人物是古希臘哲學家、數學家畢達哥拉斯,他正坐在那裏專注地演算着有關宇宙和諧的關鍵在於與音樂協調的數學比率。一個小孩爲他支着一個琴板,上面的結構圖表可能對畢達哥拉斯的數學演算有着重要的參照意義。一個老人在側面偷偷地抄着他的公式,站在畢達哥拉斯背後包白頭巾的是阿拉伯的伊斯蘭學者伊本路西德阿維洛依,依着柱基戴着桂冠正在抄寫着什麼的是古希臘晚期的哲學家伊壁鳩魯。站在畢達哥拉斯前面手指一本大書的是修辭學家聖諾克利特斯,不知道他想給畢達哥拉斯一個什麼重要的提示。他身後穿白斗篷的,是未來的烏爾賓諾大公弗朗西斯科德拉羅斐爾。

在階梯下平臺右側的羣組中,禿頂的數學家歐幾里得是中心人物,他俯身用圓規在石板上畫着幾何圖;4個青年學生正在認真地圍觀他身後頭戴桂冠持地球儀者是埃及主張地心說的大天文學家托勒密;而正面持天文儀者則是波斯預言家、拜火教主索羅亞斯德。最靠右邊的一說是拉斐爾的老師佩羅吉諾,一說是拉斐爾的朋友畫家索多瑪;而緊挨着他的則是拉斐爾本人。

在柏拉圖前方很顯赫的位置上,斜坐着的沉思者是古希臘大哲學家赫拉克利特;在亞里斯多德腳前位置也相當醒目的臺階上斜臥着一位衣冠不整半裸其身,頗似乞丐的人物他就是古希臘犬儒派哲學家第歐根尼。他的外號畫面上一位從第歐根尼身邊走過去的人,攤開雙手對他的行爲表示無奈……總的說來,這些人物,或行走、或交談、或爭論、或計算、或深思,完全沉浸在濃厚的學術氛圍和自由辯論的氣氛中。

 畫中的著名人物

《雅典學院》歷史 《雅典學院》運用了什麼透視 第3張

在圖中標號的人物中,一些是以當時人物爲原型所繪的(9,13,14,21,R),還有一些的人物身份還難以確定(3,4,7,8和10)

季蒂昂的芝諾:在伊壁鳩魯左側的老者。見1

伊壁鳩魯:頭戴葉冠者,主張“人的幸福是追求心靈中永遠的快樂”。見2。

阿那克西曼德:畢達哥拉斯左邊的老者是阿那克西曼德。見4。

阿維羅伊:畢達哥拉斯後方頭纏白巾手放在胸口的老者。見5。

數學家畢達哥拉斯:前方蹲著看書的禿頂老人在厚書上寫字者,亦是《畢達哥拉斯定理》發明者。見6。

亞歷山大大帝:右手叉腰,左手扶劍的青年,希臘馬其頓王。見7。

安提西尼:在色諾芬左邊的是蘇格拉底的門徒安提西尼,犬儒學派的創始人。見8。

希帕提婭:阿維洛伊旁白衣長髮是知名古希臘女性數學家希帕提婭,參照了烏爾比諾公爵弗朗切斯科·瑪麗亞一世·德拉羅維雷(英語:Francesco Maria I della Rovere,Duke of Urbino)或者是作者的夫人瑪格麗塔所繪。見9。

色諾芬:蘇格拉底身旁着衣水藍袍的是軍事與文史學家色諾芬。見10。

巴門尼德:打開書本看着畢氏的是持存在論的思想家巴門尼德。見11。

哲人蘇格拉底:穿綠袍轉身向左扳手指與人爭辯者。見12。

赫拉克利特:最前方中央偏左握筆倚桌思考者,是持流變論的代表人物赫拉克里特,但拉斐爾用米開蘭基羅的臉來繪製。見13。

哲人柏拉圖:挾著《蒂邁歐篇》,以手指指天。拉斐爾以達芬奇(達芬奇)爲原型繪製的此人物。見14。

哲人亞里士多德:手拿《尼各馬可倫理學》,另一手伸前,有人認爲他是以米開朗基羅爲原型繪製。見15。

第歐根尼:斜躺在階梯上半裸著的老人,是古希臘犬儒學派學者。見16。

阿基米德:右下躬著身子,手執圓規量著一個幾何圖形。見18。

瑣羅亞斯德:手持天文儀者。見19。

天文學家托勒密:手持地球儀者。見20。

烏爾比諾公爵:右下角拉斐爾身旁白衣少年是當時教皇的侄子、有名的藝術愛好者烏爾比諾公爵弗朗切斯科·瑪麗亞一世·德拉羅維雷(英語:Francesco Maria I della Rovere,Duke of Urbino)。見21。

拉斐爾:右下角黑衣戴帽男子爲此壁畫作者本人(拉斐爾),象徵藝術乃登入智者的殿堂。見R(Raphael/Raffaello)。

 後世影響

衍生作品

英國攝影師奧斯卡·古斯塔夫·雷蘭德創作的、維多利亞時代的攝影作品《人生的兩條路》,於1857年在“曼徹斯特藝術珍品展覽會”上展覽,其動用了16個以上的專業模特,30張底片,拼放疊印,耗時數週。這幅作品其實是以《雅典學院》爲藍本進行佈局的,對應《雅典學院》的哲學道路選擇,展示了人在十字路口的抉擇,以黑白攝影呈現出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風格。

研究價值

《雅典學院》是拉斐爾全部作品最壯麗輝煌的一幅,畫中的人物形體比《聖典辯論》裏的人物形體畫得更加豐滿魁梧,而《雅典學院》畫面的雄渾史詩氣勢,也是在拉斐爾其它作品中所少見的。雖然整幅畫面規模宏大、人物衆多但是絲毫也不顯得雜亂,拉斐爾充分發揮了他在繪製肖像畫和對畫面整體構圖等方面的才能,使後人能在羣賢盛會的場面中身臨其境地體悟古代人文黃金時代的高貴理想,也爲後人留下了一個記錄歷史上最輝煌的“黃金時代”的憑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