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古文名著 > 杜牧創作的《阿房宮賦》好在哪裏?有什麼特色?

杜牧創作的《阿房宮賦》好在哪裏?有什麼特色?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8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衆所周知阿房宮是我國古代一個著名的宮殿。它始建於公元前212年秦始皇時代。後來由楚霸王項羽一把大火燒爲灰燼。古往今來談論阿房宮的文章詩詞不計其數,那麼杜牧創作的《阿房宮賦》好在哪裏?有什麼特色呢?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解讀。

【原文】: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牆。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長橋臥波,未云何龍?複道行空,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悽悽。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妃嬪媵嬙(yìng qíang),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於秦。朝歌夜弦,爲秦宮人。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雲擾擾,梳曉鬟(húan)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jiāo)蘭也;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盡態極妍;縵立遠視,而望幸焉。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掠其人,倚疊如山。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zī)銖,用之如泥沙?使負棟之柱,多於南畝之農夫;架樑之椽,多於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於在庾(yǔ)之粟粒;瓦縫參差,多於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於九土之城郭;管絃嘔啞,多於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爲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杜牧創作的《阿房宮賦》好在哪裏?有什麼特色?

【譯文】:

六國滅亡,全中國統一。蜀山的樹木被砍光了,阿房宮建起來了。它覆蓋地面三百多裏,遮天蔽日。從驪山北建起向西折,直奔咸陽。渭水和樊川,滔滔滾滾,流入宮牆。宮內是五步一樓,十步一閣。走廊像縵帶一樣迴環曲折,屋檐高聳,像鳥兒在空中爭啄。一座座樓閣就地勢而起,又互相環抱圍合。它們都與中心相勾連,彼此又屋角相對,像是在用角鬥爭奪。各種建築一層層,一圈圈,像蜂房,像水渦,高高聳立,不知有幾千萬座。長長的大橋橫臥在水波上面,沒有云,哪裏來的龍?閣樓間的天橋高架在空中,不是雨後初晴,哪裏來的彩虹?高高低低的無數建築物,使人迷迷糊糊,分不清南北西東。歌臺上傳出柔和的歌聲,使人彷彿沉醉在融融的春光之中。舞殿裏的舞女衣袖擺動,帶來一派寒氣,又使人彷彿處在淒涼的風雨之中。同一天之內,同一座宮中,氣候卻如此不同。

六國的宮妃,王侯的子孫,辭別了他們的宮殿,乘車來到秦國,日夜唱歌彈琴,成爲秦國的宮人。那明亮的星光閃爍,原來是宮女們打開了梳妝用的鏡子;那碧雲紛繞,是宮女們清晨梳理頭髮;那渭水中漲起了一層油膩,是宮女們倒掉的洗臉的胭脂水;那升騰的煙霧,是宮女們在用椒蘭薰香;雷霆忽然響起,那是秦皇的宮車駛過;聽着隆隆的車聲漸漸遠去,杳無聲息,不知道他們駛向了哪裏。宮女的每一寸肌膚,每一種姿容,都無比的嬌豔。她們舒緩而立,向遠方凝視,多麼盼望皇帝來到自己的身邊。可憐有的宮女竟三十六年不得見皇帝一面。燕國趙國收藏的珠寶,韓國魏國積聚的珍奇,齊國楚國蒐集的精華,不知經過多少年代,從老百姓那裏掠奪而來,堆積如山。一旦國家滅亡不能保有,便被運到了阿房宮來。秦國人視寶鼎爲破鍋,把美玉當亂石,以金銀作土塊,將珍珠作碎石,扔得到處都是。秦人看到這些東西,毫不愛惜。

唉!一個人的心怎麼樣,千萬人的心也應該怎麼樣。秦人愛奢侈豪華,別人也顧念他們自己的家;爲什麼對別人連一點點財物都要掠取乾淨,而自己揮霍起來竟像泥沙一樣毫不憐惜?阿房宮中那些架樑的柱子,比田裏的農民還多;架在樑上的椽子,比織布機上的女工還多;樑柱上閃閃發光的釘子,比糧倉裏的穀粒還多;屋頂上縱橫交錯的瓦縫,比全身衣服上的絲縷還多;縱橫的欄杆,比九州的城牆還多;嘈雜的樂聲,比鬧市上人們的言語還多。使天下的人民表面上不敢講話,心裏卻鬱積着憤怒。秦始皇這個獨夫的心,一天比一天驕橫頑固。陳涉、吳廣振臂一呼,函谷關就被攻破。項羽一把大火,可憐阿房宮變成了一片焦土。

唉!滅亡六國的是六國自己,不是秦國。使秦國滅族的也是秦國自己,並非天下人。唉!假使六國都愛護他們的百姓,就足以抗拒強秦。假使秦國又愛護六國的百姓,就可以傳位三世乃至萬世爲天下之君,誰能滅亡得了呢?秦人無暇哀嘆自己的滅亡,而後人替他們哀嘆。後人哀嘆秦朝的滅亡卻不以爲鑑,也要使更後的人再來爲他們哀嘆了。

杜牧創作的《阿房宮賦》好在哪裏?有什麼特色? 第2張

【評介】:

作者用豐富的想象,把阿房宮的豪華壯麗鋪排描繪一番,並非僅僅讚歎它的宏偉,而是針對當時的社會現實。唐王朝到了唐敬宗時已經江河日下,一蹶不振。而唐敬宗又是一個荒淫腐朽的皇帝。他不顧國庫枯竭和民不聊生的形勢,一味地沉湎聲色,廣選美女,大興土木,修宮建殿。作者通過阿房宮由建造到毀滅的描寫,總結出了一個深刻的歷史教訓;統治者窮奢極欲,不愛惜人民,最終只能導致自己的滅亡。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作者能用賦的形式表達這種認識,實爲難能可貴。

本篇作品共分四大段,第一段描寫阿房宮壯麗宏偉的氣勢和規模。第二段寫了宮室美女之盛和珍珠寶玉之多。第三段抒發了作者的悲憤之情,揭露統治者的驕奢淫樂和自取滅亡。這是作者寫這篇賦的用意所在。第四段是議論,分析秦朝和六國滅亡的原因。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作品一開頭就氣勢非凡,不同凡響。前兩句寫出了秦帝國統一天下的局勢,後兩句則概括了阿房宮的宏偉規模和建造它的艱辛。時代的風貌,帝王的奢侈和野心,一齊躍然紙上,表現出作者開篇就要論列大是大非的氣概。

在橫空出世般的描寫之後,作者像舒展一幅巨畫一樣,將阿房宮的具體形象逐一展示給讀者。“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牆。”這是對阿房宮廣大宏偉面貌的整體描寫。然後,作者又通過“流入宮牆”的“二川”,把人們的視線引入宮中,細緻地鋪排了樓閣、迴廊、屋檐、長橋、複道、歌臺、舞殿等等。在鋪排中,又通過一系列的比喻來突出阿房宮雄偉的氣勢和富麗的形象。“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這是以動比靜,化靜爲動,使藝術效果更爲生動形象。“長橋臥波,未云何龍?複道行空,不霽何虹?”這是用疑問語氣作比喻,使人感到巧妙新穎,相似逼真,音調鏗鏘有力,就像流着的泉水一樣淙淙作響。比喻到這裏,作者仍未停筆。“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悽悽。”這既是充滿詩情和音樂美的一幅宮廷畫,也是對宮內氣氛的一種比喻。它映襯出阿房宮內輕歌曼舞、夜以繼日的豪華生活。

前面已經說過,作者寫阿房宮的宏偉壯麗,並非爲了誇耀它,而是爲了揭露“秦愛紛奢”,並以此來規勸當朝的統治者。所以,作品下一段的描寫便從宮室之美轉到了宮室裏面的人物,用誇張的筆法,寫阿房宮裏的宮女之多,以突出秦宮的豪華奢侈。如果說阿房宮的建造,是竭天下之物,那麼,阿房宮中的宮女則盡是六國之人。這些原來六國的“妃嬪媵嬙,王子皇孫”,今天卻“朝歌夜弦,爲秦宮人”。她們打開妝鏡,像天上無數的星星。她們梳理頭髮,又像片片烏雲。她們潑掉的胭脂水,使渭水都漂起一層油膩。她們點起的香料,又呈現出煙霧瀰漫的景象。這些生動的描寫,比喻美麗,誇張浪漫,令人陶醉。但是,作者筆鋒一轉,出現的又是另一幅景象,“一肌一容,盡態極妍;縵立遠視,而望幸焉。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既寫出了這些宮女們的不幸遭遇,也表達了對她們命運的同情。

宮女之多,說明秦王生活的荒淫,而珍寶之多,則標誌着秦王生活的奢侈。作品接着便描寫了阿房宮內的珠寶“倚疊如山”。這些珠寶均爲“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這就告訴我們,阿房宮不僅竭天下之物,盡六國之人,而且窮人間之財。更有甚者,這些珠寶竟被秦人“棄之邐迤”、“亦不甚惜”。這就爲後文議論秦國的滅亡設下了鋪墊。所以,它既是上文的尾聲,又是下文的序曲。

第三段一開始,作者就提出問題:“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珠,用之如泥沙?”從而把“秦愛紛奢”的違天逆人以及這種建築在廣大人民痛苦基礎上的“紛奢”淋漓盡致地揭露出來。然後,作者用一個“多”字,在一套排比句中,進一步描述了秦皇的這種違背天理民意的“紛奢”。房柱多於田裏的農夫,椽子多於織布機上的工女;釘子多於糧倉裏的穀粒,瓦縫多於衣服上的絲縷;欄杆多於全國的城牆,管樂多於市人的言語。百姓“不敢言,而敢怒,”可“獨夫之心”卻“日益驕固”。進而導致了“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杜牧創作的《阿房宮賦》好在哪裏?有什麼特色? 第3張

最後一段,詩人又用“嗚呼”開始。作者指出,秦帝國和六國的滅亡,都是由於統治者驕奢淫逸,民不堪命才起而“族”之的。他想告誡當朝的皇帝以此爲鑑。但是,“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這裏“哀”的不是統治者的滅亡,而是沉痛的歷史教訓。“哀”的是“後人”不引爲借鑑,從而使後人再爲他們的滅亡哀痛嘆惜。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