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古文名著 > 本草綱目·第八卷·草部·黃耆原文是什麼內容?

本草綱目·第八卷·草部·黃耆原文是什麼內容?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9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本草綱目》是明代傑出醫藥學家李時珍撰寫的中醫典籍,共52卷。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此書採用“目隨綱舉”編寫體例,故以“綱目”名書。以《證類本草》爲藍本加以變革。全書共190多萬字,載有藥物1892種,收集醫方11096個,繪製精美插圖1160幅,分爲16部、60類。是作者在繼承和總結以前本草學成就的基礎上,結合作者長期學習、採訪所積累的大量藥學知識,經過實踐和鑽研,歷時數十年而編成的一部鉅著。書中不僅考正了過去本草學中的若干錯誤,綜合了大量科學資料,提出了較科學的藥物分類方法,融入先進的生物進化思想,並反映了豐富的臨牀實踐。本書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響的博物學著作。

本草綱目·第八卷·草部·黃耆

本草綱目·第八卷·草部·黃耆原文是什麼內容?

【釋名】

也稱黃芪、戴糝、戴椹、芰草、百本、王孫。

【集解】

[時珍說]黃耆的葉像槐葉但稍微要尖小些,又像蒺藜葉但略微要寬大些,爲青白色。開黃紫色的花,如槐花般大小。結小尖角,長約一寸。根長二三尺,以緊實如箭桿的爲好。嫩苗也可以食用。收取它的子,在十月下種,如種菜法也可以。

根〔氣味〕甘,微溫,無毒。

【主治】

癰疽、爛瘡,排膿止痛,麻風病,內外及混合痔、瘻管,補虛,小兒百病。治婦人子宮邪氣,逐五臟間惡血,補男人虛損,五勞瘦弱,止渴,腹痛瀉痢,益氣,利陰氣。治虛喘、腎衰耳聾,療寒熱,治發背。助氣,壯筋骨,長肉補血,破腹內積塊、淋巴結核、大脖子,非行經期間陰道內大量出血,溼熱痢,產前後一切病,月經不調,痰咳,頭痛,熱毒赤目,治虛勞自汗,補肺氣,瀉肺火心火,益胃氣,去肌熱及諸經痛。

【發明】

[宗奭說]防風、黃耆,世間多相須而用。唐許胤宗初做官,任新蔡王外兵參軍時,柳太后受了風邪,不能說話,脈沉且飲食不進。胤宗說:“既然不能服藥,就只適宜用湯氣蒸薰,藥入皮膚的紋理,一週便可治癒。”於是就熬了幾斛黃耆、防風湯,放在牀下,氣如煙霧,當晚柳太后便可以說話了。防風能制黃耆,黃耆得防風的輔佐,它的功效就愈大,這是相畏相使的緣故。人的口與地相通,鼻與天相通。口用來養陰,鼻用來養陽。天主清,故鼻不受有形而受無形;地主濁,故口受有形且兼受無形。柳太后生了病不能說話,若服用有形之湯,功效緩慢作用很小,現在用藥熬湯,湯氣滿室,那麼口鼻都吸收了藥效。如果不是聰明的人知曉這個道理,柳太后便不可能回生。

【附方】

1. 小便不通。用黃芪二錢,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溫服。小兒減半。

2. 酒疸黃疾(酒後寒,身上有赤、黑、黃斑)。用黃芪二兩、木蘭一兩,共研細。每服少許。日服三次,酒送下。

3. 老人便祕。用黃芪、陳皮各半兩,研細。另用大麻子一合,搗爛,加水揉出漿汁,煎至半乾,調入白蜜一匙,再煮一次,把黃芪、陳皮末加入調勻服下。兩服可通便。可以常服。

4. 血淋。用黃芪、黃連,等分爲末,加麪糊做成丸子,如綠豆大。每服三十丸。

5. 少淋。用黃芪、人蔘,等分爲末。另用蘿蔔四五片,加蜜二兩,稍稍炙過後,蘸藥末吃下,用鹽水送服。

6. 吐血。用黃芪二錢半、紫背浮萍五錢,共研末。每服一錢,姜蜜水送下。

7. 咳膿咳血,咽乾。用黃芪四兩、甘草一兩,共研末。每服二錢,熱水送下。

8. 肺癰。用黃芪二兩研細,每取二錢煎湯服。一天可服三四次。

9. 趾甲邊紅肉突出成疽。用黃芪二兩、茹一兩,醋浸一宿,加入豬油五合,微火煎成二合。去渣,取脂塗瘡上。一天三次。

10. 胎動不安。用黃芪、川芎各一兩,糯米一合,水一升,一起煮到半升。分次服下。

11. 陰汗溼癢。用黃芪酒炒後研細,切熟豬心蘸着吃,效果顯著。

本草綱目·第八卷·草部·黃耆原文是什麼內容? 第2張

炙黃芪根〔主治〕補肺氣,瀉肺火心火,益胃氣,去肌熱及諸經痛。

莖葉〔主治〕療渴及筋攣,癰腫疽瘡。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