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古文名著 > 本草綱目·第七卷·金石部·禹餘糧原文是什麼內容?

本草綱目·第七卷·金石部·禹餘糧原文是什麼內容?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9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本草綱目》是明代傑出醫藥學家李時珍撰寫的中醫典籍,共52卷。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此書採用“目隨綱舉”編寫體例,故以“綱目”名書。以《證類本草》爲藍本加以變革。全書共190多萬字,載有藥物1892種,收集醫方11096個,繪製精美插圖1160幅,分爲16部、60類。是作者在繼承和總結以前本草學成就的基礎上,結合作者長期學習、採訪所積累的大量藥學知識,經過實踐和鑽研,歷時數十年而編成的一部鉅著。書中不僅考正了過去本草學中的若干錯誤,綜合了大量科學資料,提出了較科學的藥物分類方法,融入先進的生物進化思想,並反映了豐富的臨牀實踐。本書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響的博物學著作。

本草綱目·第七卷·金石部·禹(yǔ)餘糧

【釋名】

又名白餘糧。

本草綱目·第七卷·金石部·禹餘糧原文是什麼內容?

【集解】

[別錄說]禹餘糧生於東海池澤,及山島中或池澤中。[弘景說]今多出東陽,形如鵝鴨卵,外有殼重疊,中有黃細末如蒲黃,無沙者佳。近年茅山鑿地大得之,極精好,狀如牛黃,重重甲錯。其佳處乃紫色靡靡如面,嚼之無復磣,仙經服食用之。南人又呼平澤中一種藤,葉如菝葜,根做塊有節,似菝葜而色赤,味似薯蕷,謂爲禹餘糧,此與生池澤者復有彷彿。或疑今石即是太一也。[時珍說]禹餘糧乃是石頭中的黃粉,生於池澤;其生山谷者,爲太一餘糧。陶引藤生禹餘糧,蘇引草生禹餘糧,名字雖相同但實質上有所不同,懸殊很大。

【氣味】

甘,寒,無毒。

【主治】

咳逆寒熱煩滿,下赤白,血閉瘕,大熱。煉餌服之,不飢輕身延年。療小腹痛結煩疼。治邪氣及骨節疼,四肢不仁,痔瘻等疾。久服耐寒暑。催生,固大腸。

【發明】

[時珍說]禹餘糧手足陽明血分重劑也。其性澀,故主下焦前後諸病。李知先詩中說:下焦有病人難會,須用餘糧、赤石脂。抱朴子說:禹餘糧丸日再服,三日後令人多氣力,負擔遠行,身輕不極。其方藥多不錄。

本草綱目·第七卷·金石部·禹餘糧原文是什麼內容? 第2張

【附方】

1. 大腸咳嗽,咳則遺矢者。赤石脂禹餘糧湯主之。方同下。

2. 冷勞腸泄不止。神效太一丹:禹餘糧四兩,火煅醋淬,烏頭一兩,冷水浸一夜,去皮臍焙,爲末,醋糊丸梧子大。每食前溫水下五丸。

3. 傷寒下痢不止,心下痞硬,利在下焦者,赤石脂禹餘糧湯主之。赤石脂、禹餘糧各一斤,並碾碎,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渣,分開後再服用。

4. 赤自帶下。禹餘糧火煅醋淬、乾薑等分,赤下乾薑減半,爲末。空心服二錢匕。

5. 崩中漏下青黃赤白,使人無子。禹餘糧煅研,赤石脂煅研,牡蠣煅研,烏賊骨,伏龍肝炒,桂心,等分爲末。溫酒服方寸匕,日二服,忌蔥、蒜。

6. 盲腸氣痛婦人少腹痛。禹餘糧爲末。海米飲服二錢,日二服,極效。

7. 產後煩躁禹餘糧一枚,狀如酸餡者,人地埋一半緊築,炭灰一斤煅之。溼土罨一宿,打破,去外面石,取裏面細者研,水淘五七度,日干,再研萬遍。用甘草湯服二錢,一服立效。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