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古文名著 > 本草綱目·第七卷·金石部·硇砂具體內容是什麼?

本草綱目·第七卷·金石部·硇砂具體內容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8.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本草綱目》是明代傑出醫藥學家李時珍撰寫的中醫典籍,共52卷。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此書採用“目隨綱舉”編寫體例,故以“綱目”名書。以《證類本草》爲藍本加以變革。全書共190多萬字,載有藥物1892種,收集醫方11096個,繪製精美插圖1160幅,分爲16部、60類。是作者在繼承和總結以前本草學成就的基礎上,結合作者長期學習、採訪所積累的大量藥學知識,經過實踐和鑽研,歷時數十年而編成的一部鉅著。書中不僅考正了過去本草學中的若干錯誤,綜合了大量科學資料,提出了較科學的藥物分類方法,融入先進的生物進化思想,並反映了豐富的臨牀實踐。本書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響的博物學著作。

本草綱目·第七卷·金石部·硇(náo)砂

本草綱目·第七卷·金石部·硇砂具體內容是什麼?

【釋名】

也稱狄鹽、北庭砂、氣砂、透骨將軍。

【集解】

[時珍說]硇砂屬硝石一類,是滷液所結,產於青海,與月華相射而生,附鹽而成質。虜人採取淋煉而成,狀如鹽塊,以白淨者爲良。其性至透,用黝罐盛懸火上則常幹,或加乾薑同收亦良。若近冷、遇溼,即化爲水或消失。《一統志》載,臨洮蘭縣有洞出硇砂。張匡鄴在《西域行程記》中說,高昌北庭山中,常有煙氣涌起而無雲霧,至夕光焰若炬火,照見禽鼠皆赤色,謂之火焰山。採硇砂者,皆乘木屐,若皮底阿鞋則焦矣。

【氣味】

鹹、辛,溫,有毒。

【主治】

主積聚,破結血,止痛下氣,療咳嗽宿冷,去惡肉,生好肌,爛胎。亦入驢馬藥用。主體羸積病,血氣不調,腸鳴,食飲不消,腰腳痛冷,痃癖痰飲,喉中結氣,反胃吐水。令人能食肥健。除冷病,大益陽事。補水髒,暖子宮,消瘀血,宿食不消,食肉飽脹,夜多小便,丈夫腰胯酸重,四肢不任,婦人血氣心疼,氣塊痃癖及血崩帶下,惡瘡息肉。敷金瘡生肉。去目翳弩肉。消內積。治噎膈癥瘕,積痢骨鯁,除黑痣疣贅。

本草綱目·第七卷·金石部·硇砂具體內容是什麼? 第2張

【附方】

1. 腎臟積冷,心腹疼,面青腳冷。用硇砂二兩、桃仁一兩。先以酒一小碗煮硇砂,沸十多次,去掉砂石,加入桃仁泥,慢慢熬成膏,和蒸餅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熱酒送下。

2. 臍腹疼痛。取木瓜三個,切開去瓤,將醋煮過的硇砂二兩裝入瓜內,曬在太陽下。到瓜爛時,研勻,加米醋五升煎濃,再加蜜收存。用時以附子末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丸,熱酒化下。

3. 心胸絞痛,有積塊。取桑條燒灰,淋去苦汁,曬乾。另按硇砂一兩和水三兩的比例,把硇砂、水、灰拌合起來,使乾溼適當,然後放入瓶中。放前,瓶底熱灰約半寸,放後,還要將灰填蓋好。處理完畢後,再以文武火煅紅。冷定取出,把藥倒在鋪好三層紙的小竹箕上,用熱水淋藥,收取濾汁,淋至硇味去盡爲止。保持濾汁於熱灰中,常令鼓出小魚眼小泡。待汁幹後,再煅一次,取藥重研,加粟飯揉成丸子,如綠豆大。每服五丸,空心服,酒送下。

4. 反胃。用硇砂二錢,加水調和,包入蕎麥麪中,煅焦。冷後,剝取中間溼藥。焙乾一錢,配檳榔二錢、丁香二個,共研細。每服七釐,燒酒送下。一天服三次,服至病癒爲止。愈後吃白粥半月,還要服其他健胃藥。

5. 各種痢疾。用硇砂、丹砂各二錢半,研細。另以黃蠟半兩,去膜的巴豆仁二十一粒同在瓦罐內煮透。到豆色變紫時,取其中七粒與硇砂、丹砂共研勻,和熔蠟做成丸子,如綠豆大。每服三丸至九丸,淡薑湯送下。

6. 月經不通,臍腹積聚疼痛。用硇砂一兩、去皮、子的皂莢五個,共研爲末。加頭醋一大碗熬膏,又放入陳皮末三兩。搗細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丸,溫酒送下。

7. 死胎不下。用硇砂、當歸各半兩,共研爲末。分兩次服,溫酒調下。

8. 喉痹口噤。用硇砂、芒硝等分,研勻,點喉部。

9. 牙齒腫痛。用老鼠一個,剝去皮後,擦上硇砂。三日後,肉化盡。取骨,瓦上焙乾,研細,加入樟腦一錢、蟾蜍二分,每用少許點牙根上,能消腫痛。

10. 眼生弩肉。用杏仁百枚,蒸熟後去皮尖,研搗後取淨汁。汁中加硇砂末一錢,水煮化。每日以汁點眼。

11. 魚骨鯁喉。用硇砂少許,嚼咽可下。

12. 蠍蠆叮蜇。用水調硇砂塗。

13. 疔瘡腫毒。用好硇砂、雄黃,等分爲末。針刺瘡口,擠去惡血後,以豆大的一撮藥搽入瘡中,外貼紙包好。如有毒氣入腹引起嘔吐時,可服“護心散”即愈。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