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古文名著 > 《六韜·文韜·守土》的原文是什麼?該如何賞析呢?

《六韜·文韜·守土》的原文是什麼?該如何賞析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9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原文】

文王問太公曰:“守土奈何?”

太公曰:“無疏其親,無怠其衆,撫其左右,御其四旁。無借人國柄,借人國柄,則失其權。無掘壑而附丘,無捨本而治末。日中必慧,操刀必割,執斧必伐。日中不彗,是謂失時;操刀不割,失利之期;執斧不伐,賊人將來。涓涓不塞,將爲江河。__不救,炎炎奈何;兩葉不去,將用斧柯。是故人君從事於富。不富無以爲仁,不施無以合親。疏其親則害,失其衆則敗。無借人利器,借人利器,則爲人所害,而不終於世。”

文王曰:“何謂仁義?”

太公曰:“敬其衆,合其親。敬其衆則和,合其親則喜,是謂仁義之紀。無使人奪汝威,因其明,順其常。順者任之以德,逆者絕之以力。敬之勿疑,天下和服。”

《六韜·文韜·守土》的原文是什麼?該如何賞析呢?

【譯文】

文王問太公說:“如何才能守衛國土呢?”

太公答道:“不可疏遠宗族,不可怠慢民衆,安撫左右近鄰,控制天下四方,不要把治國大權委託別人,把治國大權委託別人,君主就會失去自己的權威。不要挖掘溝壑去堆積土丘,不要捨棄根本去追逐枝末。太陽正當正午,要抓緊時機曝曬;拿起刀子,要抓緊時間宰割;執有斧鉞,要抓緊時機征伐。

正午陽光充足時不曝曬就會喪失時機;拿起刀子不宰割也會喪失時機,手執斧鉞不殺敵,敵人就會乘虛而至。涓涓細流不堵塞,將會匯成滔滔江河;微弱的火星不撲滅,將會釀成熊熊烈火而無可奈何;剛萌芽的兩片嫩葉不擷除,最終必得用斧柯去砍伐。

所以,君主必須努力使國家變得富足。不富足就不能實行仁政,不行仁政就不能團結宗親。疏遠自己的宗親就會受害,失去自己的民衆就會失敗。不要把統御國家的權力交給別人,統治權交給別人,就會被人所害而不得善終。”

文王問道:“什麼是仁義呢?”

太公回答說:“尊重自己的民衆,團結自己的宗親。尊重民衆就會和睦,團結宗親就會歡喜。這就是行仁義的準則。不要讓人篡奪了你的權力,要根據自己的明察順應常理去處理事務。對於順從自己的人,要施予恩惠加以任用;對於反對自己的人,就動用武力給予消滅。遵循上述原則而毫不遲疑,天下就會和順而馴服了。”

例證

《六韜·文韜·守土》的原文是什麼?該如何賞析呢? 第2張

“借人國柄,則失其權”,“借人利器,則爲人所害”,這是本篇反覆強調的一個重要觀點。東漢末期,皇帝大權落入外戚、宦宮之手導致衰亡的歷史,可以充分證明這一點。外戚就是皇帝的母家和妻家的親戚,宦官本是皇帝的家奴。東漢初期,爲了防止他們干政,對他們的控制比較嚴格。

但到了中葉以後,皇帝多是幼年繼位,由母后臨朝稱制。外戚把持朝政,皇帝成爲他們手中的傀儡。皇帝爲了擺脫外戚勢力的控制,只好依靠身邊的宦官,剷除外戚勢力,結果大權又落入宦官手中。無論是外戚或宦官,他們都飛揚跋扈,胡作非爲,任人唯親,打擊異己,賣官鬻爵,搜刮民財,造成政治的極端黑暗和腐敗。

從順帝經衝帝、質帝到桓帝的二十餘年間,粱商、粱冀父子相繼掌權,外戚勢力發展到了頂峯。樑冀兇殘貪暴,驕橫跋扈。有一次,九歲的質帝開玩笑地稱呼他爲“跋扈將軍”,他便將質帝毒死,另立他十五歲的妹夫劉志爲帝,是爲桓帝。朝廷大事都由他獨斷,甚至連皇帝也不得干預,百宮更不敢違揹他的意志辦事。

樑冀公開貪污受賄,搜刮財富,敲詐勒索,廣求珍寶,窮奢極欲。後來,樑冀的兩個妹妹皇太后和皇后相繼死去,他失去了靠山。這時,早已對他心懷不滿的桓帝同幾個宦官合謀,消滅了粱氏勢力。

粱氏勢力被消滅後,朝權又轉移到宦宮手裏。幫助桓帝誅滅梁氏的宦官單超、左悺、徐璜、具瑗、唐衡五人,同日封侯,還有一些小宦官也被加官晉爵。這些人也同樣是一羣貪婪殘暴的吸血鬼,他們競相修建華麗的第宅,又派姻親宰州臨郡,任意勒索民財。單超等五個宦官和他們的親屬“虐遍天下,民不堪命”。人民痛恨地稱呼他們爲“左迴天”、“徐臥虎”。“具獨坐”、“唐兩墮”等。在他們的統治下,東漢政治烏煙瘴氣,黑暗混亂。

就這樣,東漢朝政在外戚和宦官手中不斷轉換。伴隨這種惡性循環的不斷髮展,東漢王朝也逐步走向衰亡。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