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古文名著 > 晴雯被攆後,賈寶玉爲何不跟襲人一起去賈母那求情?

晴雯被攆後,賈寶玉爲何不跟襲人一起去賈母那求情?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真的瞭解賈寶玉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晴雯被攆,寶玉痛哭,襲人勸他:“等老太太喜歡時,回明白了再要來是正理”。但是寶玉回答:“你不必虛寬我的心……他這一去,一時也不慣的,那裏還等得幾日。知道還能見他一面兩面不能了!”

寶玉從哪裏斷定晴雯將死?他爲什麼不往好處想?“知其不可爲而爲之”,他就不爲挽救晴雯生命做一點努力嗎?

晴雯被攆後,賈寶玉爲何不跟襲人一起去賈母那求情?

寶玉是一個被慣壞了的孩子,對“仕途經濟”缺乏最基本的興趣。但是他畢竟大家族裏混大的,大家族內部的慣例俗例,他耳濡目染,不可能毫無認識。

讓我們設想一下,如果寶玉找機會,去向賈母請求,結果會如何?能救回晴雯嗎?或者是有更大的危害?

最直接的危害就是激怒王夫人:“我把你攆走了,我兒子還要爲你求情?你這“狐狸精”把我兒子迷到什麼程度了?我與你不共戴天!”坐實了晴雯的“狐狸精”之名。

王夫人仇恨晴雯,賈母能否庇護晴雯呢?這不是晴雯的事,而是賈母與王夫人、甚至是整個榮國府的事。

晴雯是被王夫人攆走的。當初寶玉醉酒,“立刻便要去回賈母,攆他乳母”。但那是第八回。到了第三十一回,寶玉和晴雯拌嘴,就成了“我回太太去,你也大了,打發你出去好不好?”人事權已經悄悄地發生了轉移。

“逐晴”是七十七回了。榮國府的日常事務是王熙鳳處理,遇到大事則由王夫人決定,賈母早已退休。像打發一個丫頭出去這樣的小事,已經不需要賈母親自過問了。

晴雯被攆後,賈寶玉爲何不跟襲人一起去賈母那求情? 第2張

當然,賈母雖然退休,餘威猶在。如果她真的發起火來,直接過問任何一件事,王夫人也不敢違背。所以,如果賈母向王夫人施壓,要叫回晴雯,大概是可以做到的。

當然,這裏說的“做到”,僅僅是指賈母能夠下令“叫回晴雯”,晴雯自己未必能夠回來。就像柳五兒在茯苓霜事件之後,雖然被證明是冤枉,但是“五兒那夜受了委屈煩惱,回家去又氣病了,那裏來得?只等好了罷”。而晴雯自從中秋節前被王夫人叫去訓斥之後,回來“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懨懨弱息”,再經“再從炕上拉了下來,蓬頭垢面,兩個女人才架起來去了”的折磨,她還能保持健康、活着回來嗎?

好吧,我們先不考慮晴雯自身的健康因素,只說賈母與王夫人的權力平衡。如果賈母堅持叫回晴雯,是可以做到的——但是賈母會堅持這樣做嗎?

在八十回中,在家務大小事情上,賈母除了袒護寶玉、保護鴛鴦之外,只做過一件大事,就是嚴查大觀園聚賭之事,追究包括迎春乳母在內的大小頭家,拒絕寶釵衆人的求情。

但是這一次發怒,前提是實際管家人王熙鳳“未大愈,精神因此比常稍減”,而協理的探春“你姑娘家,如何知道這裏頭的利害”,有些事情不便讓探春知道。也就是說,大觀園聚賭雖然由來已久,但“漸次放誕”的背景,卻是在管理上出現了權力真空的時候。

換言之,賈母這次發怒,是對大觀園、也是對榮國府管理的查缺補漏,但卻並不是針對任務管家人的。既不怪罪王夫人,因爲她不是直接管理者;也不埋怨王熙鳳,因爲事情發生在她生病期間;更不責備探春,因爲她“姑娘家”的身份不便與聞此事。

晴雯被攆後,賈寶玉爲何不跟襲人一起去賈母那求情? 第3張

不僅對主子,就是對奴僕,賈母也是寬嚴相濟,獎懲互補:一方面對幾個“爲首者”“從者”打板子、罰款、革職,另一方面,“所有的錢入官分散與衆人”,沒有參與賭博的普遍受到獎賞。這樣一打一拉,縮小了打擊面,更有利於團結衆人。

反觀晴雯被逐事件,是王夫人直接、當面、不容質疑地下命令。沒有任何人,沒有任何機會,沒有任何藉口,可以割裂這件事與王夫人的關係。

如果賈母要叫回晴雯,就是推翻王夫人的決定,直接打臉王夫人。可是王夫人是榮國府的實際管理人,相當於董事長。賈母這位退休的“榮譽董事長”,推翻實際董事長的決定,就意味着榮國府最高層產生分裂。榮國府已經是風聲鶴唳、刀光劍影了,還經得起這樣巨大的分裂嗎?

榮國府經不起!

賈母不與王夫人相爭相鬥,不是爭不過,也不是不屑,而是賈母的格局更大,立場更高。老太太更知道團結的重要性,更明白“自殺自滅”對榮國府的打擊有多嚴重。所以,她寧可違背自己的心意,也不得不維護王夫人的權威。

賈母並不是第一次用這樣的方式處理問題。“嫌隙人有心生嫌隙”那次,賈母明知道王熙鳳受了冤枉,但是不置一詞,更沒有批評過邢夫人一句。僅僅是通過鴛鴦之口,婉轉地替王熙鳳訴說委屈,大事化小。

晴雯被攆後,賈寶玉爲何不跟襲人一起去賈母那求情? 第4張

這樣的事不止一件。寶玉再不留心,也不可能完全“無聽無聞”。他知道賈母的行事原則,就知道即使向賈母求助,賈母也絕不會爲了晴雯與王夫人翻臉,因爲那就等於分裂榮國府了。所以他根本不考慮向賈母求助(當然,晴雯的病已經很嚴重,等不及了,這也是一方面的原因)。

那麼,寶玉知道這道理,襲人不知道嗎?她爲什麼會向寶玉提出這樣明顯不可能的建議?

讓我們再來看襲人的話。“等老太太喜歡時,回明白了再要來是正理”之前,是這樣一句“倒是養着精神,等老太太喜歡時……”她是勸寶玉別哭,勸寶玉養精神。“等老太太喜歡時”,不過是“虛寬”寶玉的心。她知道,她也知道他知道:晴雯是冤枉的,王夫人是做錯了。但錯誤的決定,也絕對不可能挽回了。

事實上,不管是襲人,還是寶玉,以及王夫人和賈母,都很清楚:晴雯這一去就是永別,再也不可能回來了。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