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古文名著 > 《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十五原文是什麼?

《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十五原文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9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二十日飯而行,猶寒甚而天覆霽。由西門北向循西山行,五里,抵一村,其北有水自西峽出,遂隨之入。一里餘,稍陟坡,一里餘,有村在澗西,曰四平坡。北轉五里,渡溪橋,又北上三裏,爲九鼎山寺。又二里陟其巔,飯。下午,從東北下,三裏,過北溪橋,仍合大路,循樑王山西麓西北溯流入。五里,樑王村。北八里,松子哨。行半里,溪西去,路北上,半里,逾嶺。又東北下者五里,則溪復自西來,又有一小溪,自幕山北麓來與之合,乃涉其交會處,是爲雲、賓之界。又東二里,爲自北關,已暮。又東二里半,渡澗橋之北。又東半里,轉北一里半,爲山岡鋪,宿。

二十一日平明,行大塢中。北向十里,其西爲賓居。

又北五里,有小水出田間。又北三裏,有澗自西峽出,隨之北二里,爲火頭基。西北連渡二溪,又北五里,總府莊。又北三裏,賓川州在東坡上,東倚大山,西臨溪流,然去溪尚裏許;其濱溪東岸者,曰大羅城。令行李先去,餘草記西崖上。

望州北有岡自東界突而西,其北又有岡自西界突而東,交錯於塢中,爲州下流之鑰,溪至是始曲折瀠之,始得見其形焉。又北三裏半,逾東突之岡,則見有村當其北麓,是名紅帽村。溪自東南瀠東突之岡,西轉而瀠於村之前,其前又開大塢北去。仍循西山北行,五里,漸轉而西,於是岐分爲二:東北隨流遵大塢直去者,由牛井街通浪滄衛道;西北從小塢逾嶺者,由江果往雞足道。餘初由山岡鋪北望,以爲東界大山之北嶺即雞足,而川中之水當西轉出瀾滄江。至是始知賓川之流乃北出金沙江,所云浪滄衛而非瀾滄江也;其東界大山,乃自樑王出北轉,夾賓川之東而北抵金沙,非大脊也。

從小塢西二里,逾西界之脊,始見雞足在西,其高與東界並,然東界尤屏亙,與雷應同橫穹半壁雲。從脊上南望,其南五德山橫亙天南,即前洱海衛所望九鼎西高擁之山,其上有雪處也,至是又東西橫峙;其東又聳幕山,所謂樑王山也;二山中坳稍低,即松子哨度脊而北處也。從嶺西行三裏,稍北下,有溪自西而東,注於賓川大溪,架樑其上,覆以亭,是爲江果村,在溪北岸,其流與火頭基等。時日甫下午,前向東洞尚三十五里,中無託宿,遂止。

《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十五原文是什麼?

二十二日昧爽,由江果村飯,溯溪北岸西行。其溪從西峽中來,乃出於雞山南支之外,五福之北者,洱海東山之流也。四里,登嶺而北,寒風刺骨,幸旭日將升,惟恐其遲。盤嶺而北一里半,見嶺北又開東西塢,有水從其中自西而東,注於賓川大溪,即從牛井街出者。此塢名牛井,有上下諸村,其水自雞足峽中來,所謂盒子孔之下流也。於是西向漸下,一里半而抵塢中。又西一里過塢中村後,在坊曰“金牛溢井”,標勝也。

土人指溪北岡頭,有井在石穴間,雲是昔年牛從井出處也。又西二里,復逾岡陟峽,蓋其山皆自南突出,瀕溪而止,溪東流瀠之,一開而爲煉洞,再開而爲牛井,此其中突而界之者。

盤峽而上,迤邐西北,再平再上,五里,越嶺而復得塢。

稍下一里半,有坊在坡,曰“廣甸流芳”。又一里半,復過一村後,此亦煉洞最東南村也。又北二里,有村夾道,有公館在村頭東北俯溪,是爲煉洞之中村。其北二里,覆上嶺。二里,越之而北,有坊曰“煉法龍潭”,始知其地有蟄龍,有鍊師,此煉洞所由名也。

又北二里,村聚高懸,中有水一池,池西有亭覆井,即所謂龍潭也。深四五丈,大亦如之,不溢不涸,前瀕於塘,土人浣於塘而汲於井。此雞山外壑也,登山者至是,以爲入山之始焉。其村有親迎者,鼓吹填街。餘不顧而過,遂西北登嶺。

五里,有庵當嶺,是爲茶庵。又西北上一里半,路分爲二:一由嶺直西,爲海東道,一循峽直北,爲雞山道。遂北循之。稍下三裏而問飯,發筐中無有,蓋爲居停所留也。又北下一里,有溪自西南峽中出,其峽回合甚窅yǎo深遠,蓋雞足南峽之山所泄餘波也。有橋亭跨兩崖間。越其西,又北上逾嶺,一里,有哨兵守嶺間。又北一里,中壑稍開,是爲拈花寺,寺東北向。餘餒lěi飢餓甚,入索飯於僧。隨寺北西轉,三裏,逾岡之脊,是爲見佛臺。由此西北下一里,又涉一北下之峽,又西逾一北下之脊,始見脊西有塢北墜,塢北始逼雞山之麓。蓋雞山自西北突而東南,塢界其中,至此塢轉東北峽,路盤其東南支,乃谷之綰會處也。

西一里,見有坊當道左,跨南山側,知其內有奧異。訊之牧者,曰:“其上有白石崖,須東南逾坡一里乃得。”餘乃令行李從大道先向雞山,獨返步尋之。曲折東南上,果一里,得危崖於鬆箐之間。崖間有洞,洞前有佛字,門北向,鑰不得入。乃從其西逾窒阻塞徑之棘以入,遍遊洞閣中。又攀其西崖探閣外之洞,見其前可以透植木而出,乃從之下,一里仍至大路。又西北二里,下至塢中,渡溪,是爲洗心橋,雞山南峽之水,西自桃花箐、南自盒子孔出者,皆由此而東出峽,東南由煉洞、牛井而合於賓川者也。溪北雞山之麓,有村頗盛,北椅于山,是爲沙址村,此雞山之南麓也。於是始迫雞山,有上無下矣。

從村後西循山麓,轉而北入峽中,緣中條而上,一里,大坊跨路,爲靈山一會坊,乃按君宋所建者。於是岡兩旁皆澗水冷冷,喬松落落。北上盤岡二里,有岐,東北者隨峽,西北者逾嶺;逾嶺者,西峽上二里有瀑布,隨峽者,東峽上二里有龍潭;瀑之北即爲大覺,潭之北即爲悉檀。餘先皆不知之,見東峽有龍潭坊,遂從之。盤磴數十折而上,覺深窅險峻,然不見所謂龍潭也。逾一板橋,見塢北有寺,詢之,知其內爲悉檀,前即龍潭,今爲壑矣。時餘期行李往大覺,遂西三裏,過西竺、龍華而入宿於大覺。

《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十五原文是什麼? 第2張

二十三日飯於大覺,即東過悉檀。悉檀爲雞山最東叢林,後倚九重崖,前臨黑龍潭,而前則回龍兩層環之。先是省中諸君或稱息潭,或稱雪潭,至是而後知其皆非也。弘辨、安仁二師迎飯於方丈,即請移館。餘以大覺遍周以足疾期晤相約見面,於是欲少須之等待。乃還過大覺,西上一里,入寂光寺。住持者留點。此中諸大剎,惟此七佛殿左右兩旁俱闢禪堂方丈,與大覺、悉檀並麗。又稍西半里,爲水月、積行二庵,皆其師用周所遺也,亦頗幽整。

二十四日入晤遍周,方留款而弘辨、安仁來顧,即懇移寓。遂同過其寺,以靜聞骨懸之寺中古梅間而入。問仙陀、純白何在,則方監建塔基在其上也。先是餘在唐大來處遇二僧,即殷然以瘞yì埋葬骨事相訂。及入山,見兩山排闥tà門,東爲水口,而獨無一塔,爲山中欠不足事。至是知仙陀督塔工,而未知建於何所。弘辨指其處,正在回龍環顧間,與餘意合。飯後,遂東南二里,登塔基,晤仙陀。

二十五日自悉檀北上,經無息、無我二庵。

一里,過大乘庵,有小水二派,一自幻住東,一自蘭陀東,俱南向而會於此,爲悉檀西派者也。從二水之中蹶坡上,二里餘,東爲幻住,今爲福寧寺,西岡爲蘭陀。幻住東水,即野愚師靜室東峽所下,與九重崖爲界者;幻住西水,即與艮一蘭陀寺夾塢之水,上自莘野靜室,發源於唸佛堂,而爲獅子林中峽之水也。

循東岡幻住旁,北向一里而得一靜室,即天香者。

時寺中無人,人訊莘野廬,小沙彌指在盤崖杳藹遙遠不可見的山霧間,當危崖之西。乃從其後躡崖上,穿林轉磴,俱在深翠中,蓋其地無喬松,惟雜木繽紛,而疊路其間,又一景矣。數十曲,幾一里,東躡岡,即野愚廬;西緣崖度峽,即莘野廬道。

於是西向傍崖,橫陟半里,有一靜室高懸峽中,戶扃門戶關閉莫入,是爲悉檀寺庫頭所結。由其前西下蘭陀寺,躡其後而上,又半里而得莘野靜室。時知莘野在牟尼山,而其父沈翁在室,及至而其門又扃,知翁別有所過,莫可問。遂從其左上,又得一靜室。主僧亦出,有徒在,詢之,則其師爲蘭宗也。又問:“沈翁何在?”曰:“在伊室。”問:“室何扃?”曰:“偶出,當亦不遠。”餘欲還,以省中所寄書畀之。其徒曰:“恐再下無覓處,不若留此代致也。”從之。又從左峽過珠簾翠壁,躡臺入一室,則影空所棲也。影空不在。乃從其左橫轉而東,一里,入野愚靜室,所謂大靜室也。有堂三楹橫其前,下臨絕壁。其堂窗櫺疏朗,如浮坐雲端,可稱幽爽。室中諸老宿具在。野愚出迎。餘入詢,則蘭宗、影空及羅漢壁慧心諸靜侶也。

是日野愚設供招諸靜侶,遂留餘飯。

飯後,見餘攜書篋,因取篋中書各傳觀之。蘭宗獨津津不置,蓋曾雲遊過吾地,而潛心文教者。

既乃取道由林中西向羅漢壁,從唸佛堂下過,林翳不知,竟平行而西。共一里半,有龕在磐石上,入問道。從其西南半里,逾一突嘴,即所謂望臺也,此支下墜,即結爲大覺寺者。望臺之西,山勢內遜,下圍成峽,而旃zhàn檀檀香林之靜室倚之。

峽西又有脈一支,自山尖前拖而下,是爲旃檀嶺,即西與羅漢壁分界者。是脈下墜,即爲中支,而寂光、首傳寺倚之,前度息陰軒,東轉而盡於大士閣者也。由望臺平行而西,又二里半而過此嶺。嶺之西,石崖漸出,高擁於後。乃折而北上半里,得碧雲寺。寺乃北京師諸徒所建,香火雜沓,以慕師而來者衆也。師所棲真武閣,尚在後崖懸嵌處。乃從寺後取道,宛轉上之。半里,入閣,參叩男女滿閣中,而不見師。餘見閣東有臺頗幽,獨探之。一老僧方濯足其上,餘心知爲師也,拱而待之。師即躍而起,把臂呼:“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且詮解詳細解釋之。

手持二襪未穿,且指其胸曰:“餘爲此中忙甚,襪垢二十年未滌。”方持襪示餘,而男婦聞聲涌至,膜拜舉手加額,長跪而拜不休,臺小莫容,則分番迭換。

師與語,言人人殊,及唸佛修果,娓娓不竭。時以道遠,餘先辭出。見崖後有路可躡,復攀援其上。轉而東,得一峽上緣,有龕可坐,梯險登之。

復下碧雲庵。適慧心在,以返悉檀路遙,留餘宿。主寺者以無被難之,蓋其地高寒也。餘乃亟下。南向二里,過白雲寺,已暮色慾合。從其北傍中支腋行,路漸平而闊。二里,過首傳寺,暗中不能物看色。又東南一里餘,過寂光。一里,過大覺。又東一里過西竺,與大道別,行松林間,茫不可見。

又二里過悉檀前,幾從龍潭外下,回見燈影,乃轉覓。抵其門,則前十方堂已早閉不肯啓,叩左側門,乃得入宿焉。

二十六日晨起飯。弘辨言:“今日豎塔心,爲吉日,可同往一看。幸定地一處,即可爲靜聞師入塔。”餘喜甚。弘辨引路前,由龍潭東二里,過龍砂內支。其腋間一穴,在塔基北半里,其脈自塔基分派處中懸而下。先有三塔,皆本無高弟也。最南一塔,即仙陀、純白之師。師本嵩明籍,仙陀、純白向亦中表,皆師之甥,後隨披薙tì,又爲師弟。

師歸西方,在本無之前,本公爲擇地於此,而又自爲之記。

餘謂辨公,乞其南爲靜聞穴。辨公請廣擇之。又有本公塔在嶺北,亦惟所命。餘以其穴近仙陀之師爲便,議遂定。靜聞是日入窆biǎn埋葬。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