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成語典故 > 成語“斬草除根”出處是哪裏?其中有哪些歷史典故呢?

成語“斬草除根”出處是哪裏?其中有哪些歷史典故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2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斬草除根的出處:

1、《左傳·隱公六年》:“爲國家者,見惡如農夫之務去草焉,芟夷薀崇之,絕其本根,勿使能殖,則善者信矣。”

2、北齊·魏收《爲侯景叛移樑朝文》:“若抽薪止沸,剪草除根。”[1]

3、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三十七:斬草除根,萌芽不發;斬草若不除根,春至萌芽再發。

4、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回《張翼德怒鞭督郵何國舅謀誅宦豎》:若不斬草除根,必爲喪身之本。

5、《東周列國志》第五回:‘’斬草留根,逢春再發。”

斬草除根的故事:

成語“斬草除根”出處是哪裏?其中有哪些歷史典故呢?

春秋時期,有一次衛國與陳國合兵一處,進攻鄭國。鄭莊公吃了敗仗,就向陳桓公提出兩國講和。陳桓公說什麼也不答應,他的弟弟陳五父對他說:“與善良的人親近,與鄰國和睦相處,是最寶貴的東西,不可失去。我看鄭國既然服軟了,就跟他們講和吧!”

成語“斬草除根”出處是哪裏?其中有哪些歷史典故呢? 第2張

聽了弟弟的話,陳桓公很生氣,說:“宋國和衛國國勢強盛,我對它們有幾分畏懼,恐怕它們爲難我;可鄭國是一個弱小的國家,我去攻打它,它還能把我怎麼樣呢?”於是命令本國軍隊繼續攻打鄭國。

兩年以後,鄭國終於強大起來,派遣軍隊攻打陳國,大獲全勝。陳國的鄰國眼看陳國吃虧,卻不來救助。

人們紛紛議論,說:“陳國國君真是自找苦吃,他長期做惡事不知改悔,當然會有這個結果。古書有言,做惡事容易,但惡事如同燎原的烈火一樣,無法撲滅,最後還會將大禍引到自己頭上。

“周朝的大夫周任講過這樣的道理:作爲一個國君,對待惡事應像農夫對待雜草一樣,將它們剷除乾淨,連根拔掉,從而使它們不再生長出來,只有這樣做,善事纔會漸漸多起來。”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