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傳統文化 > 下元節是什麼節日在哪一天?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下元節習俗介紹

下元節是什麼節日在哪一天?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下元節習俗介紹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下元節,爲農曆十月十五,亦稱“下元日”、“下元”。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之一。

下元節是什麼節日在哪一天?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下元節習俗介紹

正月十五日中國稱上元佳節,乃慶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中國稱中元節,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中國稱下元節,祭祀祖先。

下元節的來歷與道教有關。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謂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誕生日分別爲農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這三天被稱爲“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下元節,就是水官解厄暘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謂是日。

節日由來

農曆十月十五,是中國古老的“下元節”。此時,正值農村收穫季節,武進一帶幾乎家家戶戶用新谷磨糯米粉做小糰子,包素菜餡心,蒸熟後在大門外“齋天”。又,舊時俗諺雲:“十月半,牽礱糰子齋三官”。原來道教謂是日是“三官”(天官、地官、水官)生日,道教徒家門外均豎天杆,杆上掛黃旗。晚上,杆頂掛三盞天燈,做糰子需三官。民國以後,此俗漸廢,惟民間將祭亡、燒庫等儀式提前在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時舉行。

農曆十月十五,爲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下元節,亦稱“下元日”、“下元”。下元節的來歷與道教有關。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謂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下元節,就是水官解厄暘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謂是日,水官根據考察,錄奏天廷,爲人解厄。”這一天,道觀做道場,民間則祭祀亡靈,並祈求下元水官排憂解難。古代又有朝廷是日禁屠及延緩死刑執行日期的規定。

此外,在民間,下元節這一日,還有民間工匠祭爐神的習俗,爐神就是太上老君,大概源於道教用爐煉丹!

節日別稱

根據中國的歷法,農曆在十月十五,也是一年中最後一個月亮節,在這個月圓的時候,人們要進行最重大的祭祖活動。

古老的“下元節”,亦稱“下元日”、“下元”、“下元誕”、“下元水官節”。

關於下元節的記載:

《中華風俗志》也有記載:“十月望爲下元節,俗傳水宮解厄之辰,亦有持齋誦經者。”

宋吳自牧《夢粱錄》:“(十月)十五日,水官解厄之日,宮觀士庶,設齋建醮,或解厄,或薦亡。”

河北《宣化縣新志》:“俗傳水官解厄之辰,人亦有持齋者。”

 民俗活動

  修齋設醮

下元日也是道教齋法中規定的修齋日期之一。道教認爲凡是要仰仗神力的事,如祈福、禳災、拔苦、謝罪、求仙、延壽、超度亡人等等,皆要修齋。修齋的方法大致分兩類:一類略有三種,一設供齋。即設壇供齋蘸神,藉以求福免災。

古代結壇方法有九種:上三壇爲國家設之,中三壇爲臣僚設之,下三壇爲士庶設之。後世設壇漸弛。供齋可“積德解愈”;二節食齋。古人於祭祀之前,應沐浴更衣,不飲酒,不吃葷,以求外者不染塵垢,內則五臟清虛,潔身清心,以示誠敬,稱爲齋戒。齋戒可“和神保壽”;三心齋。心齋可“夷心靜然”。

另一類大略有九:一粗食、二蔬食、三節食、四服精、五服牙、六服光、七服氣、八服元氣、九胎食。

除此之外,如持誦、懺法、祭煉等一切法事,也都包括在修齋範圍之內。

享祭祖先

隨着日月的流逝,下元節在民間逐步演化爲多備豐盛菜餚,享祭祖先亡靈,祈求福祿禎祥的傳統祭祀節日。享祭祖先是對祖先信仰的反映,人類對祖先的信仰,是人類對自身的崇拜。信仰祖先、祭祀祖先,向祖先的靈魂表示虔敬,一目的是爲了祈求祖先庇佑於後代。祖先崇拜的產生與古老的靈魂信仰觀念有關。原始人認爲萬物均有靈魂,人的靈魂是獨立於肉體的存在。由於人類在原始信仰中把自己看作雙重構造,即肉體構造和靈魂構造,因此認爲肉體可以死亡,靈魂永遠活着,這就是“靈魂不死”的觀念。

正是這種人的靈魂觀導致享祭祖先習俗的盛行,爲了祈求先輩的靈魂在冥冥之中保佑其子孫後代,使他們免於災難和不幸,人們爲祖先亡靈舉行祭祀活動。一般來講,對祖先的祭祀方法是宗廟,國家有宗廟,民間各有祖先堂、家廟,通過祭祀,祈求福祿禎祥。全國各地在具體的祭祖求福中各自有不同的習俗.山東省鄒縣民間,在下元節這天,要專門建醛設宴,祭祀祖先。湖南省寧遠縣民間,在下元節前後,還要普遍進行迎神賽會。

祈願神靈

從祭祀內容與對象的演變來看,下元節又溶進了許多農業生產中的祭祀風俗,使其又成爲一個祭祀神靈、祈鑲災邪、祈求豐收的農祀節日。福建省莆田一帶,下元這天傍晚,各家各戶都要在田頭祭水神,祈求在乾燥的冬季莊稼地滋潤,農作物平安過冬。祭祀時,擺上齋品,將香一根根播在田埂上,以示虔誠。

莆仙民間

每逢農曆十月十五,莆仙民間許多人家會在房前空地上排案供食品,燒香貢銀,並讓小孩子用燒着的香枝均勻地插成一片小方塊,叫“布田”。這種習俗據說是祭“亡靈”,俗稱“普孤”,就是普渡孤魂。

農曆十月十五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下元節,也叫“下元日”。下元節的來歷與道教有關。道家有天官、地官、水官等三官,說是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誕生日分別爲農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這三天被稱爲“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下元節,就是水官解厄暘谷帝君解厄之辰。每逢下元節來臨,水官下降凡間巡查人間善惡,爲人們解除災難。傳說這一天,水官根據考察,錄奏天廷,爲人解厄。

“下元節”正值農村收穫季節,莆仙民間一些人家做豆腐、再油炸,也用新谷磨糯米粉做薄餅,包素菜餡心,油炸成“影糕”、“蔥餅”、或香潤可口的油炸食品糰子,然後當作供品在大門外“齋天”。同時又焚“金銀包”等祭拜祖先亡靈等活動,就是折紅綠紙爲仙衣,折錫箔爲銀錠,裝入白紙糊的袋中,叩拜後焚化。

舊時俗諺雲:“十月半,牽礱糰子齋三官”。以前道教徒在這一日還在家門外豎天杆,杆上掛黃旗,旗上寫着“天地水府”、“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消災降福”等字樣。在民間下元節這一日,還有工匠祭爐神的習俗,爐神就是太上老君,這大概源於道教用爐煉丹。下元這一天,村民們在家中做餈粑並贈送親友,蒸麻腐包子等,也是以前農村孩子最高興的日子,可以吃到很多祭祀之後稱爲“福餘”果品食品。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