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傳統節日下元節是怎麼來的?關於下元節有哪些歷史記載?

傳統節日下元節是怎麼來的?關於下元節有哪些歷史記載?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下元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每年的農曆十月十五是下元節,又稱“下元日”。說起下元節,也許你會覺得有些陌生。那麼下元節究竟是什麼節?下元節的來歷又是怎樣的呢?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每年的農曆十月十五,爲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下元節,亦稱“下元日”丶“下元”。下元節的來歷與道教有關。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謂天官賜福,地管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誕生日分別爲農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這三天被稱爲“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

傳統節日下元節是怎麼來的?關於下元節有哪些歷史記載?

上元節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正月十五元宵節,中元節就是七月十五民間所謂的“鬼節”,而下元節被人們遺忘的比較久了,相關的民間風俗基本已經消失。

節日由來

農曆十月十五,是中國古老的“下元節”。此時,正值農村收穫季節,武進一帶幾乎家家戶戶用新谷磨糯米粉做小糰子,包素菜餡心,蒸熟後在大門外“齋天”。又,舊時俗諺雲:“十月半,牽礱糰子齋三官”。

原來道教謂是日是“三官”(天官、地官、水官)生日,道教徒家門外均豎天杆,杆上掛黃旗。晚上,杆頂掛三盞天燈,做糰子需三官。民國以後,此俗漸廢,惟民間將祭亡、燒庫等儀式提前在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時舉行。

農曆十月十五,爲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下元節,亦稱“下元日”、“下元”。下元節的來歷與道教有關。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謂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下元節,就是水官解厄暘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謂是日,水官根據考察,錄奏天廷,爲人解厄。”這一天,道觀做道場,民間則祭祀亡靈,並祈求下元水官排憂解難。古代又有朝廷是日禁屠及延緩死刑執行日期的規定。

傳統節日下元節是怎麼來的?關於下元節有哪些歷史記載? 第2張

此外,在民間,下元節這一日,還有民間工匠祭爐神的習俗,爐神就是太上老君,大概源於道教用爐煉丹!

節令食品

飲食風俗是節日習俗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人類在長期的、衆多的節日活動的實踐中,形成了獨立的、特殊的節令食品,諸如春節吃餃子,正月十五吃元宵、端午節吃糉子,中秋節吃月餅等等,它同其它風俗習慣一樣,作爲民族的一種共同情感、共同心態.統一着人們的節日行爲,對節日的生存、發展起着重要作用。

下元節也有其獨特的節令食品,以北京爲例,過下元節時,家家戶戶都要做“豆泥骨朵”。“豆泥”就是紅小豆做的“豆沙餡兒”。是北京小吃“豆沙包子”。這種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的“豆沙包子”,在幾百年前的明代,早已是孟冬十月的節令食品了。

傳統節日下元節是怎麼來的?關於下元節有哪些歷史記載? 第3張

人生在世,難免遭遇苦厄,而信仰道教的那些古代人民,或者說,雖不信仰卻對其文化內涵有一定程度認同的老百姓,都很看重水官大帝“除困解厄”的神通。在這一天,人們祭祀祖先、迎接水官大帝,以求得困厄的舒解與人生的安詳。

下元節與上元節和中元節一起,構成了先民對人生感受、祈福、贖罪、解困等完整的生命體驗,節日的範式不過是這種生命哲學的文化表達而已。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