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揭祕 > 抗日戰爭 > 南口戰役傷亡人數:以慘重的傷亡延緩日軍進攻

南口戰役傷亡人數:以慘重的傷亡延緩日軍進攻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6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南口是扼冀察與山西的咽喉,其地形多崇山峻嶺,關隘重疊,易守難攻,乃古今兵家必爭之地。

日軍也清楚認識到南口在軍事上的戰略地位。從平綏路進軍山西,可以奪取整個華北;另外可以清除後側之威脅,保證日軍順利南下。日本政府抽調精銳部隊有:鈴木重康率領的獨立混成第十一旅團、酒井鎬次率領的獨立混成第一旅團,以及板垣徵四郎率領的第五師團共計兵力在七萬人以上。因此南口天險對日軍來說,是勢在必得。

湯恩伯在南口防禦,主要依靠兩個人。一個是第四師副師長陳大慶。湯軍急援南口,當地僅派參議作形勢之聯絡,對南口方面的地形,還是陳大慶自己去摸清楚的。他在橫嶺城,組織臨時司令部,用電話指揮前線部隊作戰,聽取敵情,隨時遣調佈置,同時向後方高級長官報告,或傳達上級命令。他對於前方地形相當熟悉。

另一位是第八十九師師長王仲廉,他訪問懷來城內八旬老者,詢問八國聯軍是如何攻下南口天險的?8月4日,“爲明瞭南口一帶地形現象,以便戰術應用,達成戰略目的”,他攜副師長、參謀長、旅、團長諸人,同往南口及兩翼山地視察。接着採取了縮小南口正面防禦陣地,固守兩翼高山作戰計劃。將南口車站……改爲前進陣地,而將主陣地移至南口及兩翼山麓、山腹。”總之利用“複雜地形”,決定配備縱深陣地,以阻敵軍,達到持久戰消耗敵人之目的。

南口戰役傷亡人數:以慘重的傷亡延緩日軍進攻

湯恩伯是蔣介石的嫡系,蔣很賞識湯的才華。湯經常向蔣呈遞“手本”獻策。第十三軍在百靈廟一戰後,奉命屯兵平綏路,其指揮部設在平地泉。7月9日,當湯恩伯聽到盧溝橋事變的消息,立即上電蔣委員長:“盧溝橋事變傳來,愈感邊防危急,職除督飭所部堅固駐地防禦工事外,並飭屬隨時準備待命中。關於冀察當局方面,亦正設法聯絡中。”第二天,湯便收到蔣的回電:“所見甚是,希妥爲準備應付時局外,並對於冀察方面密切聯絡,務期中央與地方融成一氣爲盼!”接着湯恩伯給第一戰區的軍政要人宋哲元、馮治安、秦德純等去電稱:“本軍戍駐邊陲,責任衛國。貴方如有所需,請時予指示,誓率所部,爲貴軍作後盾。”一星期以後,湯恩伯又上電蔣委員長暨軍政部長何應欽,表示十三軍將士誓死抗戰的決心。平津兩地陷敵,日軍向北平的沙河、昌平一帶集中,南口戰役即將揭幕。

湯恩伯是南口戰役的前敵總指揮,又兼第十三軍的軍長。旗下兵力近六萬人。包括兩個軍、兩個師及一個旅。而第十三軍是南口戰役的主力;全軍人數有兩萬八千人。第十三軍是中央軍嫡系部隊,其素質和裝備較其他部隊爲優秀。

從7月底至8月底,蔣介石几乎每天給前敵總指揮湯恩伯發指令。有時一天兩三次。1937年8月18日,蔣介石致湯恩伯電:“湯總指揮,兄部無線電報應每日晨、午、晚三次與京中通電,懷來等據點城防工事已成否?盼復。中正手啓。”

8月13日,湯恩伯給羅芳團長電令稱:“南口陣地,關係國家對抗戰之成敗……尤其吾人賴以抵抗強敵者,爲戰鬥精神,而非大兵與精良之武器,吾儕誓死決不離開陣地寸步。人生百年,終須一死,好漢死在陣頭上,即爲軍人光榮之歸宿。”“請以此意轉告與吾儕同生死、共患難之全體官兵,倍加努力,爭取勝利爲盼!”又給王仲廉師長電示:“南口陣地,即爲吾儕光榮之歸宿。我死則國生,我貪生則國死,吾儕寧死盡以維護此陣地,並不幸求生還也。並轉告全體同生死之官兵們!”苟吉堂在《南口之役》一書中稱:中國軍隊“固守南口之惡戰,已達白熱化,有形之實力,固已對敵戰鬥作最有效之使用,而在無形的精神因素上,亦已發揮到最高限度,形成有我無敵之氣勢,此實爲湯總指揮守備南口指揮作戰之偉績。”

作爲戰役的前敵總指揮湯恩伯責任重大:他首先考慮的是如何指揮好這一場戰役,打好這一場仗。他把總指揮所放在懷來城內;但經常去師、旅、團指揮所,與下屬將士商討如何打擊敵人,同時還鼓勵官兵爲國爭光。湯恩伯只有兩個傳令兵隨身跟着他,那麼衛兵、勤務兵呢?早已加入火線去了。他到前方去指揮,對着兵士沉痛地說:“我們要好好的打呀!”他只能說這樣簡單的話了。他一看到自己的兵士,眼眶裏就充滿了淚水。兵士們見到這樣一個人,也認不得他是誰了。猛然認出,這是軍長呀!當他們想過來這個人與他們的關係之時,也感動得流出淚來。

著名記者範長江在當時《大公報》上報道:“湯恩伯先生因爲日夜辛勞的結果,瘦得不成樣子,兩個眼睛深深的凹入,整個身體剩下了皮包骨頭。”“故日夜操勞精密指揮,已半月未曾得一安眠機會,整天和電話、地圖接近,時時注意敵人一尺一寸的移動”。

8月25日,日軍猛攻橫嶺城和居庸關;接着日軍隨即在飛機、大炮的支援下,攻擊懷來城。這樣,長城線上各據點守軍已處在日軍前後夾擊態勢下。張家口已失守;衛立煌部隊仍未聯絡上。加上居庸關、橫嶺城告急。湯恩伯當天晚上將戰況緊急電告蔣介石。蔣於26日上午來電,仍叫“死守陣地,切勿再退”。作爲前敵總指揮的湯恩伯,經過周密分析和正確判斷,決定於下午1時30分下令要全軍突圍。退卻令下達後,第二十一師、第八十九師分兩路突圍,都到甘家堡、辛店集結。第七十二師、第四師經洋河左岸,向土木堡一帶集結。獨立第七旅固守懷來,並掩護其他部隊轉移。第八十四師,向長安嶺、沙城一帶集結。第九十四師,一部開赴涿鹿擔任城防;另一部佔據延慶以東陣地以掩護二十一師、八十九師轉移。總指揮部已轉移至桑園。撤退令到達各固守點時,各部隊仍在與深入圍困我陣地的敵人激戰,各處的戰場幾乎是交錯混亂的膠着狀態。爲了脫離接觸,激戰晝夜不停。直到8月27日,轉移中的部隊,仍與四面來襲的日軍苦戰。湯總指揮再令各部分別向廣靈、蔚縣、謝家堡、龍門口、馬水口等地集結。

南口激烈的攻守戰,歷時20多天,中國軍人以傷亡33000人以上的代價,殲敵15000人。第十三軍是這一場戰役的主力,傷亡12600人,佔全軍人數28000人的45%以上。這一場防禦戰,中國軍人打得勇猛、頑強、悲壯、機智。打掉了日本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創下了一次戰役日軍死傷萬人以上的紀錄,延緩了日軍攻佔山西的時間,使日軍“三個月內滅亡中國”的迷夢破滅了。當時,中共中央機關報《解放》週刊短評寫道:“不管南口陣地事實上的失卻,然而這一頁光榮的戰史,將永久與長城各口抗戰,淞滬兩次戰役鼎足而三,長久活在每一箇中華兒女的心中。”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