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揭祕虞姬寧死不入漢宮之謎:爲何在江邊自刎?

揭祕虞姬寧死不入漢宮之謎:爲何在江邊自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7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霸王別姬大家都很熟知,虞姬非常美麗,可稱之爲一個才貌雙全的女子,特別是舞姿優美動人,特別是揮舞雙劍,輕盈如仙子一般。虞姬是西楚霸王項羽的愛姬,根記載,鉅鹿一戰之後,項羽聲名遠播,很快就傳入了關中,自立西楚霸王,征戰之中,虞姬與項羽感情十分好,形影不離。

揭祕虞姬寧死不入漢宮之謎:爲何在江邊自刎?

網絡配圖

公元前202年,漢王劉邦和西楚霸王項羽爭奪天下,項羽被劉邦兵困在垓下。幾番突圍失敗,兵孤糧盡。楚營裏的將士夜晚又聽到四面楚歌,以爲楚地盡失,紛紛逃跑。項羽看見大勢已去,心如刀絞。他與虞姬兩人飲酒帳中,不由悲傷地唱起了《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聲蒼涼悲壯,情思繾綣悱惻。項羽這位一生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竟也流露出兒女情長、英雄氣短的哀嘆。看到項羽如此悲傷,虞姬悽然拔劍起舞,含淚唱起《和垓下歌》:“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虞姬唱罷,拔劍自刎。虞姬的香消玉殞,讓項羽悲痛萬分。倉促間,他草草掩埋了虞姬。隨即,項羽率領八百騎兵連夜突圍而出,一直被漢軍追至烏江,烏江亭長勸說項羽渡過烏江,以圖東山再起。但項羽卻說,已無顏面再見江東父老。然後,率領二十八名江東子弟兵執短兵器和殺來的漢軍再次拼殺。最終,項羽無法突圍,自盡於烏江邊上。項羽和虞姬雙雙自盡便給後世留下了“霸王別姬”的悽美故事。

揭祕虞姬寧死不入漢宮之謎:爲何在江邊自刎? 第2張

網絡配圖

這令天地動容的悲情一瞬,已定格在文學的字裏行間,定格在戲曲的舞臺上,成爲古代最經典、最蕩氣迴腸的愛情傳奇之一。然而,從虞姬的《和垓下歌》還應該看到很重要一點,虞姬深知劉邦的爲人,項羽兵敗後,她擔心自己成爲漢軍的俘虜,那樣,就有慘遭劉邦蹂躪的危險。“賤妾何聊生”一句,真實生動地反映了虞姬處於生死之際的複雜感情。而虞姬這種寧願死也不願意成爲劉邦戰利品的複雜感情,被清朝一位詩人演繹得淋漓盡致:“君王意氣盡江東,賤妾何堪入漢宮;碧血化爲江邊草,花開更比杜鵑紅。”而清朝詩人何溥的《虞美人》也表達了同樣的意蘊:“遺恨江東應未消,芳魂零亂任風飄,八千子弟同歸漢,不負君恩是楚腰。”

據《情史·情貞類》記載:虞姬和歌之後“遂自刎。姬葬處,生草能舞,人呼爲虞美人草。”古往今來,還有比“虞美人草”更爲動聽的名字嗎?但是,虞姬究竟是什麼樣的女子?今人已經無從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她至少擁有美貌、才藝與風情。一部家喻戶曉的古典文學書籍的開篇說:“只因撞着虞姬……豪傑都休。”虞姬讓天下英雄豪傑不惜折腰的美貌、才藝和風情,可見一斑。

揭祕虞姬寧死不入漢宮之謎:爲何在江邊自刎? 第3張

網絡配圖

雖然,從政治和軍事方面來說,項羽是敗軍之將,劉邦是勝軍之王;但從人格力量和美學角度上看,因爲項羽在最後一搏的生死關頭竟然對虞姬“泣數行下”,讓無數後人感到,這個兒女情長、英雄氣短的大將軍更有人情味,更具個性光彩。尤其與缺乏誠信又花心好色的劉邦相比,就顯得更真、更善、更美。這也許就是虞姬寧死不入漢宮、不願成爲劉邦戰利品的真實原因。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