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曹操爲何不稱帝?是不想揹負亂臣賊子的罵名嗎

曹操爲何不稱帝?是不想揹負亂臣賊子的罵名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5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東漢末年,漢室衰微,天下大亂,但朝綱倫常依然在形式上存在着,儒家文化的忠、孝、仁、義等理念依然是當時的價值標準,何進、董卓等把持朝政後都不敢貿然稱帝。

曹操雖然具有不同於其他軍閥的雄才大略,但依然擺脫不了儒家文化的影響,在他爭奪權力、對外征戰的過程中一直以朝廷的名義進行,以天子的名義興師問罪,使自己站在正義的一面,取得道義上的支持。

曹操平定董卓、呂布叛亂打的正是朝廷這張王牌,如果曹操廢掉漢獻帝,登上皇帝寶座,那他跟董卓、呂布還有什麼區別呢?董卓、呂布可是當時天下公認的殘暴之人,是人人慾得而誅之的對象,曹操的智慧謀略都遠在這二人之上,當然不願成爲千夫所指的罪人。

雖然曹操竭力宣稱自己是奉天子詔,但天子權力被架空,卻也是路人皆知之事,孫權、劉備早已唾罵他“名爲漢相,實爲漢賊”,但曹操並不懼怕這種責罵,因爲當時天下分裂,羣雄並起,相互之間的責罵和攻訐本屬正常,曹操同樣以亂臣逆賊的名義指責他們,他所懼怕的乃是留下歷史的罵名,那可是有口難辯、影響深遠的,因此曹操一直保持宰相的身份而不敢隨便僭越稱帝。

據《魏氏春秋》記載,夏侯敦曾對曹操說:“天下鹹知漢祚已盡,異代方起。自古已來,能除民害爲百姓所歸者,即民主也。今殿下即戎三十餘年,功德著於黎庶,爲天下所依歸,應天順民,復何疑哉!”王曰:“‘施於有政,是亦爲政’。若天命在吾,吾爲周文王矣。”

曹操爲何不稱帝?是不想揹負亂臣賊子的罵名嗎

由此可見,曹操爲自己所設的標準是非常高的,他是想做周文王那樣的聖人,成爲千古傳誦的對象,在歷史的長河中,這種亙古流傳的聖人稱號比一個身背罵名的皇帝的稱號美好得多了!

曹操在《述志令》中進一步明示:“齊桓、晉文所以垂稱至今日者,以其兵勢廣大,猶能奉事周室也。”意思是說齊桓公和晉文公作爲“春秋五霸”的霸主,稱霸之後還名垂千秋,就是因爲他們仍然以周王朝爲尊,言外之意,如果兩者之一取代了周王朝,就不會是這個結果了,而曹操也正是想借機澄清,儘管他勢力非常大,但他決無二心,他並不是想篡漢的“奸雄”,而是一心輔佐幼主的“能臣”,這所有的一切都說明曹操深受儒家正統文化影響,不想背上千古罪人的歷史罵名,而是想做一個流傳千古的聖人。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