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成吉思汗爲何不辭千里三請全真教真人丘處機?

成吉思汗爲何不辭千里三請全真教真人丘處機?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神仙”這個修飾詞對於丘處機這個級別的道士來說似乎是不會太在意的。這是成吉思汗在會晤了這位道界高人之後,對其發出的由衷讚歎。是什麼樣的人會讓成吉思汗這等重量級的人物佩服得五體投地,更不可思議的是,對於信奉喇嘛教和薩滿教的成吉思汗爲何接受了這樣一位道教人士的指點迷津並且有了“迷途知返”的跡象。

成吉思汗爲何不辭千里三請全真教真人丘處機?

網絡配圖

史書曾將蒙古軍隊的招安和丘處機“刀下救人”概括爲“一言止殺”。“一言止殺”在一定程度上使蒙古統治者在人性化統治方面有了一些進步的認識,有助於恢復中原地區的經濟,緩和了一些民族矛盾。客觀上爲元朝統一中國做出了貢獻。這些內在的,即所謂的“軟作用”是再多的千軍萬馬也無法達到的。

丘處機19歲入山學道,拜師王重陽,是著名的全真七子當中的一位。他曾在北京的白雲觀傳道,在鎮平縣創建太極觀,到內鄉縣石堂山普濟宮修行(丘處機修真洞依然存在)。他光大了全真教,爲龍門派的創始人。丘處機不僅僅是一位高道,更是一位情操高雅、滿腹經綸、通曉古今的有志之士。而在金庸的小說《射鵰英雄傳》當中,丘處機被描寫爲一個豪邁奔放、武藝高強的道士,這也使他更爲大衆所知。

宗教往往是人們精神的一種寄託,也是在人們尋找精神依靠時所產生的。當時,北方的大片土地淪入金人之手,各種矛盾交織在一起,社會動盪不安,人們生活也十分困苦。這種社會環境,促使人們開始尋求精神避難所,全真教正是在這種特定歷史環境下而產生的。

成吉思汗爲何不辭千里三請全真教真人丘處機? 第2張

網絡配圖

丘處機則繼承了他師傅王重陽所創全真教的宗旨,成爲了一代宗師。作爲全真教領袖的丘處機在當時的聲望極高,人們也將全真道視爲自己的救星。甚至山東楊安兒、耿格的起義,政府官員也要請他出面止亂。

成吉思汗的異軍突起,打破了各方的實力模式,他自己擁有了強大的軍事力量並實施着他的大一統計劃。俗話說,“打天下容易治理天下難”,成吉思汗也充分意識到了這一點,決定選招賢能之人治理天下。他得知丘處機博古通今,才能超羣,於是想招其爲國師,幫助自己安國治天下。成吉思汗兩次遣使召見丘處機,可是丘處機隱居山林,深入簡出,避而不見。

成吉思汗求賢若渴,不肯放棄。於1219年第三次派遣近侍臣劉仲祿備輕騎素車、攜帶手詔請丘處機出山,演繹了自三國以來又一個帝王虔誠躬迎,禮賢下士的故事。成吉思汗不遠千里三派朝臣請丘處機出山,丘處機終於被成吉思汗的誠意所打動。

成吉思汗爲何不辭千里三請全真教真人丘處機? 第3張

網絡配圖

公元1220年,他審時度勢決定西行拜見成吉思汗。此時成吉思汗正忙於對花剌子模的戰鬥。對於丘處機來說,在被成吉思汗誠意所打動的背後,肯定還有他自己的考慮。此次西行,他試圖通過這一方式影響成吉思汗“罷干戈致太平”,勸說成吉思汗早日回軍。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