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歷史揭祕:古代宦官的雙重身份

歷史揭祕:古代宦官的雙重身份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9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在中國歷史上,太監的地位非常卑微,絕大多數的太監純粹是宮廷的奴隸,伺候皇上以及後宮的妃子們。太監,是指中國古代被閹割後失去性能力,專供古代皇室役使男性中的官員,這些太監一般具有雙重身份。那麼,古代太監都有哪些身份?

歷史上宦官中不乏手握生死大權的人。秦國的宦官嫪毐敢於起兵反對秦始皇,秦二世胡亥時宦官趙高指鹿爲馬,東漢宦官的五侯、十常侍,唐代宦官對皇帝的廢立與殺戮。北宋閹宦童貫出侯拜相、甚至代表皇帝出使金國,其權勢在有宋一代的官僚中都難得一見,明代的權閹劉瑾號爲“立地皇帝”、魏忠賢號“九千歲”。晚清李鴻章位極人臣,地位極其尊貴,但是還要不時向權閹李蓮英獻媚。宦官的權勢,由此可見一斑。

歷史揭祕:古代宦官的雙重身份

網絡配圖

不僅如此,權閹的生活也是極其奢華,幾乎每個人都積累了萬貫家產。《後漢書》中記載當時的大宦官:“府署第館,棋列於都鄱,子弟支附,過半於周國。南金、和寶、冰紈之積,盈仞珍藏。”唐代大宦官竇文場、霍仙鳴,僅僅其一個得寵的手下朱華,就積蓄了“累鉅百萬”的傢俬。明武宗時權閹劉瑾,被抄家時據統計僅大玉帶就有80條,黃金250萬兩,白銀5000餘萬兩。另一說法是黃金1250萬兩,白銀2億5千萬兩,可能其中有誇大成分不可信。晚清權閹李蓮英,一次獻給隆裕太后的珠寶玉器就達8方盤,他的兩個過繼女兒,一次就各分得白銀17萬兩。當他們在位時,吃穿住行,比之一般王公大臣的奢侈有過之而無不及。表面看來,確實風光無限,在他們的身上找不出絲毫的奴僕影子。

中國的宦官,一般具有君主家奴與國家官員的雙重身份。早期的內廷閹人,大都來自於戰俘和宮刑罪犯,地位低下、執役下賤,並不具有官員的身份,從嚴格意義上說並不能稱爲“官”,乃是純粹的內廷奴僕。秦漢一統天下後,宦官集團開始分化,部分上層的宦官取得了國家官員的身份,但更大多數的中下級宦官仍然在內廷中處於被奴役的地位。

關於這一點,歷代都有過清楚的表述。《後漢書》稱:“閹官之隸,刀踞之殘,品卑人賤,讒諂媚主。”清乾隆諭雲:“太監等乃鄉野愚民,至微極賤……爾等當自量其分,敬謹小心,常懷畏懼,庶幾永受皇恩,得免罪戾也。”民諺也說:“一歲主,百歲奴,上下之分秩然。”宦官生來就是奴隸,這一點是永遠也無法改變的。戲劇《法門寺》中,有一太監賈桂自稱站慣了,一朝坐着反倒手足無措,讀來讓人心酸。在人類歷史的早期,宦官最初就是作爲國君看守王宮的家奴,只是到了後來隨着時間的推移,宦官的職責不斷擴大,其身份也隨之變化。下面,我們先來看看宦官的職責演變過程。

西周時期,《周禮》中對宦官的職責便有了明確的規定。西周王宮的宦官共有“八官”。宮正,掌管王宮的戒令糾察,也就是警衛打更之類。宮伯,掌管宮中所有的男役清掃工作。宮人,掌管君王的寢處,執燭供炭。內宰,掌管宮中圖書資料。內小臣,掌管王后的一切事務,王后出門時的前驅導引。寺人,掌管宮內所有女性的戒令,以避免她們和其他正常男子接觸,以及通知她們何時面見國君。內豎,掌管君王的法令。閽人,掌管王宮的所有門戶鑰匙,看管大門。此外還有“典衣”,負責帝王衣物的收藏和穿戴。尚浴,侍奉帝王洗澡。不過,宮正、宮伯、內宰、內小臣等職務,一般是由王族成員擔任,閹割之人主要充當閽人、典衣、內豎等角色,是完完全全的內廷奴隸。這充分表明,宦官從它誕生的那一天起,就是君王的奴隸,而且是最下賤的家奴。

歷史揭祕:古代宦官的雙重身份 第2張

網絡配圖

到了秦代,丞相李斯對宦官的地位曾有過概括:宦官乃“內宮之廝役也”,屬於“賤 人”之列。秦始皇大修阿房宮,據載役使“隱宮徒刑者七十餘萬人”。到漢代,宦官被稱爲“中黃門”、“中常侍”等。杜佑在《通典》中考證,黃門的本意,就是指看管皇宮大門的奴僕。至於漢代宦官職稱中的“內者”、“中官私府令”,前者管理宮內幃帳臥具,後者則是“裁衣被補浣者”。以東漢爲例,東漢宦官秩比兩千石等級者,只有中常侍、大長秋及皇太后諸卿,人數不過二十餘人。而中黃門一職,秩比百石,屬於官吏品秩中的最下等,而能夠任中黃門者亦爲數不多,大多數的普通宦官顯然不具備官員的身份。

唐代,宦官勢力極盛一時,天子冊立操諸宦者之手。唐代號稱宦官四萬人,有品秩的宦官僅四千人左右,也不過十分之一。唐代宦官的主要活動場所叫內侍省。內侍者,宮內侍奉人之人也。內侍省位於宮城西南角,緊鄰皇帝的大內太極宮,以及後宮妃嬪的掖庭宮,以方便皇帝后妃的使喚。內侍省所屬部門與西周、秦漢基本相同,全屬宮廷勞役服務機構。奚官局管宮廷奴隸工役。宮闈局管宮門鑰匙、執扇等勞役。掖庭局管女工、宮人名冊和宮內工役雜役。內僕局管宮內后妃出行事宜。內府局主管宮內燈燭及帝妃宮嬪沐浴,內坊局專管太子東宮的雜務。可以說內侍省是唐代宮廷的一處勞務指揮所,而所轄的勞工就是宦官。

元代,宦官被稱爲“火者”。《元史·百官志》釋爲“掌殿廷燈燭張設之事,及殿閣浴室門戶鎖鑰”和“縫製簾幃、灑掃掖庭”等事。明代,宦官機構繁多,總稱二十四衙門。明代宦官的權焰之盛,跋扈之舉,在中國宦官史上是空前絕後的。但是,明代的上層宦官無論在位時多麼飛揚跋扈,只要一旦失去皇帝的信任,立即難脫一死,如劉瑾、魏忠賢,可見他們沒有改變皇帝家奴的本性。大多數中下層宦官的主要任務仍然是各種勞役,而且由於明代宦官過多,常常出現餓死宦官的現象。二十四衙門的十二監中的內官監,要負責木工、石工、瓦工、油漆工等勞務,御馬監負責飼養大象、馬,四司中的惜薪司負責運輸宮中生活所需的炭柴,混堂司負責宮中人員的洗浴,八局中的巾帽局、針工局、內織染局負責宮內和駙馬藩王的一切帽靴衣服制作。此外,還有專管御酒、御茶、御藥的各類太監。專門爲后妃、皇子、公主等理髮整容的勞務太監,通歸“篦頭房”管理。

有清一代,光緒年間,清宮中太監共1900餘人,其中總管太監16人、首領太監152人,合計還不到10%。宣統時,皇宮中太監約500人,其中首領太監不到40人,清代太監的最高品秩不能超過四品。而且,清代鑑於前明的宦官之禍,對宦官管理極爲嚴格。宦官在皇帝面前必須用“喳”來表示自己領會了吩咐,不能用“嗯”、“啊”。給皇帝、皇子、格格請安時,兩條腿必須是先左後右跪下,身子要挺直,摘下帽子,放在身子右邊。謝恩時,給皇帝磕頭,必須在地上磕出聲音來,聲音越大越好。皇帝睡覺時,宦官不能閉眼,必須守在皇帝寢宮地上“坐更”。皇帝醒來後,帶班太監首先向皇帝請安,然後侍奉皇帝洗臉、更衣、梳辮,梳理鬢角、眉毛、鬍鬚,雙腿跪地給皇帝穿靴。稍有不慎,便會招致殺身之禍。

歷史揭祕:古代宦官的雙重身份 第3張

網絡配圖

漢代,宦官被稱爲“中常侍”。徐連達先生在《中國皇帝制度》一書中認爲,所謂“常侍”,即“經常侍從皇帝的意思”。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一書中就說:“講我幼年的生活,就不能少了太監,他們服侍我吃飯,穿衣和睡覺,陪我遊戲,伺候我上學……是我的奴隸。”

宦官不僅在生活上對皇帝及其家族細心照料,同時還要爲皇室家族提供精神食糧。歷史上諸多君王追求享樂淫侈生活,早已留下了千古罵名,被人們貶爲昏君、暴君。但是,即使是我們平常公認的所謂名君,他們生活的奢華,還是令我們瞠目結舌。他們的生活,須臾也離不開宦官。宮廷中的后妃,平日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看似風光無限,但是被困在深宮高牆中,皇帝又日理萬機難得一見,所以她們的生活也是百無聊賴。爲了滿足君王和后妃平日生活的需要,給他們解悶逸情,歷代宮廷中便出現了各式各樣的“遊樂”,而遊樂生活的主角正是整日侍隨帝王后妃的宦官。

中國曆代宮廷中都有大批樂舞之人,以供帝王閒暇時觀賞玩樂。早在夏商時代,就已存在這種樂師。秦漢時期,皇宮中設立“黃門鼓吹署”的樂舞機構,其中就有一部分宦官。西漢時期在音樂上造詣頗深的宦官李延年,自幼出身娼家,相貌溫婉俊美,能歌善舞且會作曲,後來因罪受宮刑成爲宦官。他曾根據從西域傳入的胡笳曲,改編爲十首樂曲,深得漢武帝歡心,官居協律都尉。隋唐時期,宮廷中的樂舞之人更多,宦官中通曉樂律的人亦不乏其人。

作爲奴僕的宦官們,他們每日要做的一切都要以天子爲中心。天子到哪,他們就必須跟隨到哪。即便是高級宦官,他們的官員身份也是來自於帝王的賞賜,而這官位來的快,去的也快,可能在瞬息之間化爲烏有,從本質上來說仍然沒能擺脫家奴的身份。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