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揭祕古代官員半公半私的“職務消費”

揭祕古代官員半公半私的“職務消費”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6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只要存在公共權力、存在專門從事管理社會公共事務的人,“職務消費”就會存在。在中國古代,這方面也早有許多制度和規定,並把抑制過度“職務消費”作爲吏治的重要內容,但成效卻並不理想。

揭祕古代官員半公半私的“職務消費”

網絡配圖

“職務消費”裏有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公務招待。早在周朝就設置了天官,下面管理膳夫、庖人、獸人、漁人等,負責承辦重要聚餐活動。自周朝開始,每年元旦都會舉辦正旦宴,不僅臣僚參加,有的還允許帶上家屬,冬至、寒食、重陽等重要節日朝廷也會舉辦宴會。此外,皇帝登基、過生日等也都會舉辦宴會以示慶賀。

唐朝官員升遷要專門擺一桌“燒尾宴”,其名稱的來歷,說是人的地位驟然發生變化,就像猛虎變成了人,但尾巴尚在,故將其燒掉。這種宴會極爲奢華,唐人韋巨源舉辦“燒尾宴”的菜單保存了下來,菜品包括冷盤、熱炒、燒烤、湯羹、甜品以及麪點等58道,比一般的家宴更爲盛大,費用多由公款支出。

到了宋朝有專門的“旬設”制度,官員每個月可以用公款聚餐一次,費用從公使錢中支出。在北宋尹洙的《分析公使錢狀》中,慶曆三年(1043年)西北地區的渭州每個月就有5次公款吃喝的記載。

揭祕古代官員半公半私的“職務消費” 第2張

網絡配圖

這種情況到清朝越發嚴重,《道鹹宦海見聞錄》的作者張集馨曾任陝西督糧道,西安時稱“孔道”,凡去西藏、新疆以及蜀地都要從這裏過。張氏記述,“遇有過客,皆系糧道承辦”,“每次皆戲兩班,上席五桌、中席十四桌,上席必燕窩燒烤,中席亦魚翅海蔘”,當時大魚每尾要花費4、5千文,其他還有白鱔、鹿尾等在宴席上也都不能少,“每次宴會,連戲價、備賞、酒席雜支,總在二百餘金”。在任陝西督糧道期間,張氏感嘆“終日送往迎來,聽戲宴會”,“幾於無日不花天酒地”,算下來接待費“每年總在五萬金上下”。

古代交通不便,詔令、公文以及信件傳遞成爲問題,官員到外地赴任、出差也往往是一件大事,這些通信和旅行方面的需求完全依靠個人能力無法解決,於是國家建立起一套較爲完善的驛站制度。

秦漢時驛站制度就已經初步具備了,到唐朝驛站體系達到了完備,在全國主要交通要道上每30裏就有一座驛站,據《通典》統計唐玄宗時全國有驛站1639個。宋朝的驛站制度更爲完善,從功能上將其分爲邸、館、驛等。元朝驛站稱“站赤”,明朝對這項制度更重視,朱元璋稱帝后立即下令整頓全國驛站,把“站赤”重新改稱“驛”,頒佈了《應合給驛條例》,對驛站的接待標準進行細化,全國涌現出河間府的樂城驛、東平府的太平驛、揚州府的廣陵水驛等知名驛站。

揭祕古代官員半公半私的“職務消費” 第3張

網絡配圖

古代官員多文人出身,在涉身政務的同時也喜歡寄情于山水,驛站成爲他們“半公半私”的遊歷工具。唐朝盛產詩人和散文家,從李白、杜甫、白居易到大量不太出名的詩人、文人,寫了大量歌詠各地山川名勝的詩文,如果沒有官府驛站,他們的足跡很難涉足這麼廣。韓愈在詩中說“府西三百里,侯館同魚鱗”,白居易寫“燈火穿村市,笙歌上驛樓。何音五十里,已不屬蘇州”,可以看出驛站分佈之廣。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