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這一天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帝制人心卻格外地安靜

這一天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帝制人心卻格外地安靜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6.8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912年2月12日,紫禁城從睡夢中醒來。這是一個平凡的日子,但對兩千多年帝制統治的中國來說,卻是一個不平凡的日子;對統治中國二百六十八年的清皇室來說,更是一個不平凡的日子。這一天,隆裕太后帶着年僅六歲的小皇帝宣統,連續發佈三道詔書,宣佈清帝退位。

這一天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帝制人心卻格外地安靜

網絡配圖

詔書宣佈:清廷同意袁世凱與南方政府達成的清帝退位條件,勸誡人民保持冷靜,維持秩序,不信謠言,聽從皇帝旨意,接受新政府;同意放棄皇位,贊同中華民國政府,命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全權組建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以接替現在的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

清政府外務部同時也向各國駐華公使館發出照會,宣佈皇帝旨意,期待列強承認中華民國政治體制合乎憲法,強調清室已順從民意,自動退位,並已按照人民意願選 擇、確認了合法繼任者。大清皇帝的權力黯然從廣袤的國土退回到了紫禁城一隅。這不是數千年來一個王朝替代另一個王朝的輪迴,也不是政治權力一家一姓的又一 次轉換。這是中國歷史從未有過的大變化。一個全新的共和國家出乎意料地悄然而生!

由盛而衰的悲歌。一切都顯得那麼平靜!清廷很平靜,沒有做絕地反擊、魚死網破、玉石俱焚的抵抗。隆裕太后很平靜,退位詔書充滿着理性色彩,體現出皇室應有的政治責任和尊嚴。朝廷的最後期待就是臣民們順應天意,放棄反抗,歸順新的國體和政體,冷靜面對歷史的大變局。

這一天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帝制人心卻格外地安靜 第2張

網絡配圖

中國最大的商業中心上海發來的電報語氣輕鬆,宣告上海市民普遍接受了清王朝終結、民國建立的事實。各國使館不過履行一下外交使節名稱變更的手續而已。習慣了帝制統治的人民也顯得很平靜,依舊打理着每天的生活,沒有因失去習慣了的天子而捶胸頓足。

政 治家們似乎也很平靜,他們繼續給清廷提供優厚的待遇,讓他們享受着皇室應有的尊嚴。一切似乎都在預料之中,人人都在稱讚袁世凱的睿智、遠見和政治家的風 度,期待着共和的美好未來。清帝退位後,仍然保留着優厚的待遇。這是中國人的創造,是過去改朝換代從來沒有出現過的結局。

舊的王朝退出了實 體統治,但新政府並沒有完全抹殺舊王朝的歷史,而是給予適度尊重、禮遇。舊王朝的統治者除了少數極端勢力外,大多數人比較坦然地接受了清帝退位的事實。爲 袁世凱處理文稿的汪榮寶在當天的日記中無限感慨地寫道,從此統治權將還付國民,合滿、漢、蒙、藏、回五大民族爲一大中華民國,開千古未有之局,這是全國志 士辛苦奔走之功,更是隆裕太后“尊重人道,以天下讓之”的結果。隆裕太后是“至德”之人,國民對她應當“感念於無極矣”。

這一天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帝制人心卻格外地安靜 第3張

網絡配圖

清廷顧慮退位帶來 的全國性動盪是多餘的,清室的退位,無論世界還是中國,確實都很平靜。次日,英國《泰晤士報》的首席記者莫理循發自北京的報道說:“北京很安靜。清帝退位 詔書已經被人民普遍接受。除了貼在各個路口,宣告國體改變,命令保守秩序,警告擾亂和平將處死刑的措辭嚴厲的告示外,一切如常。”

清室的退位當然不是統治者理性思考的結果,而是日薄西山,大勢已去。但一個自秦始皇以來就延續的國體與政體,一個立國近三百年的王朝,就這樣轟然坍塌、戛然而止,這樣的崩潰發人深省。讓我們再次走近它,去探究這平靜後面的悲歌。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