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項羽明明是貴族身世 爲何非說他是農民起義軍

項羽明明是貴族身世 爲何非說他是農民起義軍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4.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中學課本里,把從陳勝吳廣起義開始,一直到“楚漢之爭”之前的這段戰爭,定義爲“農民起義”。也就是說,陳勝吳廣、劉邦項羽,都算是農民起義軍。仔細想想,難免會覺得這個說法有些彆扭。因爲如果以領導者的身份來認定的話,陳勝吳廣倒是農民,可項羽明明是貨真價實的舊貴族,崛起也靠的是舊貴族的威望。劉邦也不屬於農民階級。在起事之前,他的身份算是公務員,是一個下級小吏。那麼,也許 “農民起義”指的不是領導人的身份,而是說軍隊的主力是農民?

項羽明明是貴族身世 爲何非說他是農民起義軍

網絡配圖

可這樣也說不通,古代絕大部分人口都是農民,任何一個軍隊的主力都是農民——秦始皇不是讓天下壯丁都輪流去戍邊嗎?這些戍邊的士兵,其實都是貨真價實的農民,按照這種說法,那秦軍也算是一支“農民軍隊”了。或許,課本里的“農民軍隊”是相對於“專業軍隊”而言,指的是那些沒有受過專業訓練,並非靠打仗爲生的業餘軍人?

不行,這樣還是說不通。第一,秦軍雖然有大量的專業軍人,但在人數上佔大部分的仍舊是農民組成的業餘軍人,這是農業國家不可避免的現實。第二,項羽一開始組織的就是專業的軍隊,他是把自己的部隊訓練成專業軍人後,纔出來和秦軍作戰。劉邦在軍隊建制成熟以後,也擁有大量專業軍人,怎麼能算是業餘軍隊呢?

要想明白課本爲什麼這樣描述,必須先講講它背後的理論邏輯是什麼。我們的歷史課本主要繼承了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它的核心概念是“階級鬥爭”,即在一個社會裏,主要存在兩個階級:剝削階級和被剝削階級。兩者處於尖銳的,不可調和的鬥爭中。舉個例子,用馬克思主義來分析美國社會的話,不難發現,在美國社會裏,被剝削階級是藍領工人、卡車司機、端盤子的服務員。剝削階級是那些高收入的富人,華爾街精英、工廠董事、大公司CEO。

項羽明明是貴族身世 爲何非說他是農民起義軍 第2張

網絡配圖

兩個階級時常會發生矛盾。比如美國的公會爲勞動者代言,總跟資本家談判,要求提高待遇什麼。資本家不答應,公會就發動罷工。這種情況在現代一些學者看來,是社會不同勢力之間博弈、平衡的必然過程,是社會矛盾的潤滑劑,是減少社會內耗的一種有益手段。

在中國古代史裏,被剝削階級和剝削階級都是哪些人呢?從秦朝到清朝的這段時間,被剝削階級是農民,剝削階級是地主。按照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農民和地主之間的矛盾是最爲深刻的、不可調和的。當這種矛盾積累到極點,必須爆發的時候,就是農民起義。也就是說,在馬克思主義看來,秦末的遍地戰爭是一種歷史的必然,是階級矛盾不斷積累的後果——也許秦始皇不過度役使民力,給百姓一點活路,這場戰爭會晚一些來。但階級矛盾早晚爆發,這場戰爭也是不可避免的。

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秦末戰爭是農民階級和地主階級之間的戰爭。農民階級就是那些被秦始皇奴役過重的百姓,地主階級就是秦帝國的官吏和軍隊。所以,這場戰爭才能被定性爲“農民起義”。那麼我們現在可以理解,爲什麼課本說劉邦、項羽在反對秦帝國的時候都屬於“農民起義”,其內在的邏輯是這樣的:

項羽明明是貴族身世 爲何非說他是農民起義軍 第3張

網絡配圖

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認爲,歷史大勢是一種必然,不以個人意志爲轉移。劉邦、項羽從表面上看是貴族,是領袖,是一呼百應的將軍,其實不是他們創造了歷史,而是歷史創造了他們,他們只是歷史的棋子。劉邦、項羽本人不屬於農民,也並不一定爲農民階級着想——劉邦想要的,大概是出人頭地;項羽想要的,大概是光復楚國——但是,這兩個人心裏怎麼想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只有維護農民階級的利益(也就是帶領被壓迫的農民去反抗殘暴的秦國政府),他們才能獲得廣大百姓的支持,纔有可能在爭霸中獲勝。

所以,不管劉邦項羽主觀上願不願意,在抗秦戰爭中,他們事實上都代表着農民階級的利益,順應了農民階級反抗地主階級的意願。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