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真實的蕭太后:曾密令部下勿用暗箭傷害楊業

真實的蕭太后:曾密令部下勿用暗箭傷害楊業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據《文匯讀書週報》報道:景愛先生繼《歷史上的金兀朮》之後,又撰寫了《歷史上的蕭太后》(中國社科出版社出版),金兀朮和蕭太后都是我國曆史上少數民族的著名人物,一個是女真族建立的金朝名將,一個是契丹族建立的遼國皇太后。但在歷史上對他們的評價是不同的。

真實的蕭太后:曾密令部下勿用暗箭傷害楊業

網絡配圖

金兀朮是金太祖阿骨打的兒子,年輕時是一員驍勇的戰將,在滅亡北宋的戰爭中十分英勇。宋高宗即位後,他率領金軍追擊宋高宗迫使其入海,後又佔領陝西,因功被提升爲右副元帥。晚年的兀朮,長期擔任左丞相兼都元帥,出將入相,主持朝政,繼續對宋用兵,曾與岳飛在郾城大戰,被岳家軍打得大敗。繼而,兀朮接受宋的請求,休戰講和,雙方達成和議,史稱“紹興和議”。“紹興和議”結束了宋金長期爭戰的局面,客觀上有益於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生產的發展,也有益於南北經濟文化交流。兀朮直至臨終,仍“堅守和好之說”。兀朮死後“謚忠烈,配享太宗廟庭”。民間也爲他在金中都的玉虛觀裏修建祠堂,舊址在今北京宣武區。這說明他無論在金的朝廷,還是在金的民間都享有極高的榮譽。對女真族和金朝來說,兀朮是英雄人物;但對漢族和宋朝來說,他是縱兵搶掠的敵將,是岳飛手下的敗將,自然不會稱他爲英雄。

蕭太后是遼景宗的皇后,遼聖宗的生母,早年聰慧,有才幹。遼景宗身體不好,鑑於契丹社會留下的母權遺俗,蕭皇后參與軍國要事決策,更“以女主臨朝”,“境內刑賞、政事、用兵追討,皆皇后決之”。蕭皇后傾向漢化,主張革新,景宗時期的一些改革,如重用漢官、對宋用兵等,都與她分不開。她的政治、軍事才能那時已經初露頭角。聖宗即位時年僅12歲,蕭皇后晉升爲太后,奉遺詔攝政,“臨朝稱制凡二十七年”。聖宗初即位,遼朝處於“母寡子弱,族屬雄強,邊防未靖”的局面。蕭太后以她卓越的政治才能,整頓吏治,提拔有治國之才的人擔任要職,大膽重用漢官韓德讓等,加強對宗室的約束和對吏民的管理,使政局漸趨穩定。她“善馭左右大臣,多得其死力”。

她還注意改善契丹族和漢族的關係。遼國舊例,契丹人和漢人相毆致死,契丹人輕處,漢人重處;她當政時改爲依漢律論斷,同罪處罰。她通曉軍事,經常出入疆場,“澶淵之役,親御戎車,指麾三軍,賞罰信明,將士用命”。繼而,她贊成宋朝提出的議和要求,雙方訂立“澶淵之盟”,長達一個世紀,基本維持和平局面。

這就有利於雙方百姓生產、生活的安定,也促進了契丹族和漢族的友好交往。經過蕭太后多年治理,遼朝不僅扭轉了穆宗以來的“中衰”局面和聖宗初年不穩定的局勢,而且開始步入全盛時期,爲聖宗時期的進一步改革和遼朝的盛世奠定了基礎。她死後,遼朝對她的功績給予充分肯定,民間也廣泛流傳着有關她的美好傳說。綜觀蕭太后攝政的所作所爲,稱得上是遼代有才略的傑出政治家、軍事家,恰如景愛先生在《歷史上的蕭太后》中所說:“她是一位古代少見的女政治家、女軍事家。”

真實的蕭太后:曾密令部下勿用暗箭傷害楊業 第2張

網絡配圖

不過,由於小說《楊家將》裏對蕭太后描寫的錯誤導向,在許多漢族人的心目中,蕭太后兇殘、好戰,形象很不好。實際上並非如此,公元986年,宋軍三路大舉攻遼,戰爭初期,宋軍捷報頻傳,但很快由於兵力分散、相互不能很好配合,遼軍獲勝,遼將耶律奚達捉住宋軍大將楊業。在此之前,蕭太后曾密令統帥耶律斜軫切勿用暗箭傷害楊業,務必活捉。耶律奚達恰恰是用暗箭射傷楊業而捉住的,又沒能勸降。爲此,他不但沒有得到蕭太后的嘉獎,反而受了處分。由此可見蕭太后對楊業的欽佩和重視。還有,一些人還製造了有關蕭太后和漢官韓德讓的緋聞,以醜化蕭太后,書中也加以考證澄清。

從景愛先生的這本書裏,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沒有任何偏見的、真實的蕭太后,可以說《歷史上的蕭太后》還了她的本來面目。

如何評價少數民族的歷史人物,最重要的是應當明確少數民族的歷史人物,都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一員。正如著名史學家翦伯贊所說:“作爲一個民族,他們都是各爲一個民族;但作爲多民族國家的一個成員,他們都是中國人。”然而,幾千年來統治者宣揚大民族主義,漢族即中國,歧視少數民族及其政權,這種舊的傳統觀念影響至今。對少數民族的看法,一些人仍沿用封建史學觀點,稱少數民族爲“異族”“外族”,稱少數民族建立的王朝爲“夷狄之邦”“異民族王朝”,對它們入主中原,說成是“外患當頭”,甚至作爲敵國看待;把少數民族領袖人物加以醜化,比之於外國侵略者。以這種觀點評價少數民族及其歷史人物,就必然會把中國歷史上少數民族建立的王朝,如遼、夏、金、元、清等,打入了“外國”行列。我國文化名人李一氓先生說過:如果今天仍然“把少數民族視爲外族,把他們建立的國家或政權看作外國,就會犯時代的錯誤、地理的錯誤和道德規範的錯誤”。

他還說:“假如把少數民族視爲異族外國,那末,西漢時的匈奴和西域各族,隋唐時的突厥、回紇、吐蕃、南詔,宋朝時的遼、西夏、金、大理等就都成了外國,而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生息繁衍的地區,將因當地有過時興時滅的民族政權,時而是、時而又不是中國的領土,這豈不是荒唐可笑?”其實,這不僅荒唐可笑,而且更適合那些別有用心的外國學者口胃,他們處心積慮地要從歷史上分裂中國。近代以來,爲配合本國統治者侵略中國,他們提出許多謬論,說什麼“中國人僅指漢族”,“中國東北除漢族以外的各民族不是中國人”;“中國的範圍僅指長城以南,以北的土地不是中國領土”,等等。在今天,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是我們的首要任務,徹底擺脫舊的傳統觀念,不能讓從歷史上分裂中國的企圖得逞。

真實的蕭太后:曾密令部下勿用暗箭傷害楊業 第3張

網絡配圖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國家,除漢族以外,還有很多民族。漢族和衆多的少數民族在歷史上不僅聯繫密切,其中有些還出於共同的祖先。而且,我國古代的各個民族建立的政權,不論納入漢族王朝統治範圍之內或獨立於中央王朝之外,都是祖國的一部分,也就是說中國的歷代疆域既包括中原王朝也包括少數民族獨立建立的國家或政權的轄區。蕭太后所在的遼國,就是我國曆史上的少數民族契丹建立的國家,它的統治範圍自然也是歷史上中國疆域的一部分。

契丹是我國古代北方的一個古老民族,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的東胡族系,後來成爲鮮卑的一支,北朝的史籍裏,始有契丹之名。他們原本在遼河流域過着遊牧漁獵生活,處在部落聯盟階段。

從北朝開始,契丹族活躍在我國北方的歷史舞臺上,並與中原王朝有了較多的聯繫,時戰時和,不斷壯大。到唐朝末年,不少中原人逃避戰亂來到契丹境內,帶去先進的生產技術,契丹人逐步學會種植莊稼、紡織、冶鐵和建築城郭、房屋等,開始了農耕定居生活。契丹社會也因此飛速發展,公元916年建立了國家,成爲我國北方強大的民族政權。它存在的時間長達二百多年,開發了北方,又進入中原,南北得以進一步溝通,爲祖國南北統一奠定了基礎。

契丹這個民族後來雖然消逝了,但它在祖國曆史上的作用和貢獻,是永遠不能磨滅的。我國遼史專家陳述先生早在1939年就說過:“契丹爲中華民族一支,故契丹威名之廣溢,亦吾中華民族之光榮。”契丹族在祖國曆史上有着重要貢獻。蕭太后就是契丹歷史上有傑出貢獻的人物,景愛先生把她的事蹟介紹給讀者,改變傳統的錯誤導向,以促進民族團結,我認爲很有必要。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