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歷史趣聞:古代皇帝御駕親征那些事

歷史趣聞:古代皇帝御駕親征那些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御駕親征這個詞,大家可以說是耳熟能詳。其初衷大多是皇帝不放心,親臨一線以提高勝算。但也有如小說家言神鵰大俠拍死蒙哥汗那樣,皇帝一人被狙殺,全軍立馬不戰而亂的反面例子。那麼現實中皇帝御駕親征,到底勝率如何、影響如何呢?

御駕親征,大概分這麼四個類型。

其一是創業型親征。例如漢高帝滅西楚,光武帝翦滅羣雄,三國曹操赤壁、漢中、合肥諸戰,劉備漢中、夷陵諸戰,孫權歷次合肥之戰,劉裕二次北伐,魏道武帝、太武帝開國諸戰,高歡宇文泰五次互毆,周武帝二次滅齊,五代梁太祖攻河東河北,唐莊宗滅樑,周世宗攻北漢、攻遼、攻南唐,宋太祖攻北漢,遼耶律阿保機侵幽州,耶律德光滅晉,蕭太后攜遼帝南征澶州,西夏李元昊攻宋,元成吉思汗伐西夏,蒙哥汗攻南宋,努爾哈赤兼併滿洲,皇太極入關與鬆錦會戰等。

其二是擴張型親征。諸如漢高帝平英布、陳豨,三國曹丕南征,苻堅淝水之戰,魏孝文帝南征,北齊文宣帝北擊柔然,北周武帝親征突厥,隋煬帝親征吐谷渾、突厥、高麗,唐太宗親征高麗,宋太宗滅北漢、攻遼,金海陵王南侵,明成祖北征蒙古,清康熙親征葛爾丹等。

其三是被迫應戰型親征。三國魏明帝鎮長安反擊諸葛亮,前趙劉曜反擊石勒,冉閔殺胡後迎戰前燕,慕容垂爲報仇奇襲北魏平城,南燕慕容超迎戰東晉,東魏高澄親征圍潁川,北齊後主援晉州,五代後晉出帝反擊遼國等。

歷史趣聞:古代皇帝御駕親征那些事

其四是戰爭發燒友式親征。這類親征不太多見,集中爆發在明朝,一則明英宗土木堡之變,二則明武宗偷出宣化戰蒙古。

以上梳理難免掛一漏萬,然而即使着眼於這樣一個粗疏的總結,我們也會發現一個令人驚訝的事實:不論哪一種御駕親征,都有相當比例的皇帝要麼被殺、要麼氣死、要麼被活捉,或者一敗塗地名聲掃地,或者引爆矛盾國家崩潰。皇帝親征,沒有幾個不想打贏的,爲何卻是這番結果?原因不外這幾個方面:皇帝親臨一線,前線將領束手束腳。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成功率要高過外行指導內行。

皇帝親征,不乏職業軍人出身的宋武帝劉裕、宋太祖趙匡胤,他們有豐富的一線戰鬥經驗,又有通視全國全軍的戰略視野,親自帶隊出征勝率自然極高。實際上皇帝到了一線,他的身份就從一國領袖自動降格爲一軍統帥,最急需的素質是指揮作戰的實際經驗,而非運謀紫宸的帝王政術。偏偏有些皇帝堪不透這一關,舍長而用短,到了戰場就把屁股露了出來。比如隋煬帝第一次徵高麗之戰。

歷史趣聞:古代皇帝御駕親征那些事 第2張

隋煬帝自以爲“高麗之衆不能當我一郡”,徵高麗將會是一場有征無戰的戰鬥,故而他事事政治先行,命令諸軍不得擅自行動,要前後照應、左右協同,把中華帝國的譜擺足。又下令對高麗實行徵撫並舉,如果高麗人願降就停止進攻。諸軍大將明知這種打法不對,也沒人敢提出異見。於是老老實實按部就班的行軍,光是大軍出發就用了四十多天,完全喪失了主動權。到了逐城進攻時,高麗人一旦撐不住,便遣使請降。隋軍大將不敢自專,一見敵人請降便飛報請煬帝決斷。使者一來一回間,高麗人又做好防守準備,如此往復,隋軍空耗兵力徒勞無功。高麗人的做法雖然近似流氓無賴,但戰場上誰和你講道理,你既然犯傻在先,就沒法怪別人耍流氓。

煬帝還犯了軍中大忌,給每路大軍配一名慰撫使,該使專管招降高麗人,不受本路大將節制,造成了一軍二主、令出多門的局面。高麗人派其丞相乙支文德以洽談投降的名義來探聽虛實,此人是高麗頭號重臣,大將於仲文本想將其扣留,不料慰撫使生恐揹負阻撓招降的罪名,把乙支文德放走,白白放過一個削弱敵方實力的好機會。

在煬帝的胡折騰之下,隋軍諸將集體啞火,在互相掣肘、觀望不進與空勞兵力中被高麗人拖垮,一百多萬人的隋軍被擊潰。平心而論,招徠遠人以威服萬國,放到國家政治決策層面是沒錯的。錯的是隋煬帝沒有認清自己從皇帝變爲前線統帥的事實,把政治決策就地當成作戰方略指導軍隊,相當於用勺子吃麪條、用筷子喝湯,把諸將弄的有勁使不出,焉有不敗之理?

皇帝出事極易引發“骨牌效應”

一支軍隊的統帥被擒或戰死,最壞的結果也不過軍隊覆沒。但如果統帥是皇帝,影響就立即以幾何倍數放大,形成一連串不良反應。前趙皇帝劉曜爲粉碎後趙的攻勢,率軍親征洛陽。這位胡人老哥生性好飲,少年時就以能劇飲聞後,老來彌甚。結果醉酒出陣,重傷被擒。五胡十六國初期政權和軍隊組織形式都十分簡單,其運行全靠皇帝或統帥本人維繫,劉曜一被擒,本來尚可與敵一戰的軍隊瞬間瓦解,被後趙擊潰。

如果統帥只是一員大將,意外病故後朝廷可立即換將,軍隊繼續北伐是不成問題的。東漢征伐蜀中公孫述之戰便是成例,漢軍連續兩員統帥都被公孫述刺客刺殺,光武帝劉秀立即令吳漢接替統軍,漢軍攻勢依舊不減。而兩個周朝的皇帝一死,北征大業要讓位於皇權繼承交接的頂級大事,無論時機多麼難得、準備多麼充分,也只能徒喚可惜了。

歷史趣聞:古代皇帝御駕親征那些事 第3張

軍事行動易受政治連累

皇帝是帝國政治關係的集合體與總樞紐,不論他身處何地,其政治屬性都會對周邊人事帶來極大影響。皇帝親征不比大將出師,國家之政局、皇帝之威信,都與戰爭成敗直接相關,故而無論皇帝本人還有各級將領,往往顯得慎重有餘靈活不足,甚至往往因爲過於求穩放棄奇正變化。而戰爭歷來是不拘成法、崇尚奇詭的,皇帝和將軍們抱着求穩的心態自廢武功,不要說打不出漂亮仗,有時往往會失去自我,使出昏招。

例如北齊神武帝高歡(高歡帝號系身後追奉,但他在東魏時已是實際上的皇帝),率大軍進攻西魏於沙苑,戰前有人勸他分兵而進,使大軍保持一定靈活性,他自以爲敵寡我衆不須分兵。發現西魏軍於蘆葦叢中伏兵後,有人勸說放火燒草,西魏人必死無疑,高歡又怕火燒後無法確認敵酋下落,再度拒絕。結果東魏大軍死板地進攻,眼睜睜看着西魏人靈活地奇襲,最終陷於大敗。

高歡沙苑之敗還算好,畢竟人沒死,還有機會重來。金海陵王完顏亮則一個不心,把性命都斷送在親征中。金正隆六年(1161年)十月,金帝完顏亮發三十二總管大兵南下攻宋,大軍號稱六十萬,比當年金軍滅北宋時實力猶有過之。若單論軍事實力對比,宋軍非其敵手,戰爭初期金軍連連取勝,兵鋒直抵長江北岸,一時有飲馬江南之勢。

然而完顏亮的倒行逆施早已積下禍根,加上他又有殺兄奪位的惡名在先,完顏烏祿——即後來的金世宗——趁大兵盡出自行稱帝。後方政局有變,本該迅速撤兵敉亂,完顏亮卻執迷不悟堅持過江攻宋,結果採石

歷史趣聞:古代皇帝御駕親征那些事 第4張

總之,戰爭是門藝術,也是一門技術活,專業的活就儘量要專業的人去做。如果自己不能打,又不是形勢所迫,還是別勉強越殂代庖了。但遺憾的是,有相當多的皇帝對自己到底能不能打,其實心裏沒點數……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