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柴榮御駕親征 一戰奠定兩個皇帝的前途

柴榮御駕親征 一戰奠定兩個皇帝的前途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4.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後周柴榮在高平大敗北漢,一舉奠定了後周王朝的中原霸主地位,此役同時也是趙匡胤的福緣之戰,從此跨入後周高級將領之列。

柴榮登時本不想過早的於北漢和契丹直接抗衡,而是想先將南唐膏腴之地納入版圖,這樣既能免除後顧之憂,又能給北伐大軍提供充足糧秣。可是北漢一直視後周爲仇國,郭威病逝的消息讓北漢劉崇大喜過望,當即勾結契丹,趁後周國喪期間發兵。

柴榮御駕親征 一戰奠定兩個皇帝的前途

網絡配圖

周世宗柴榮見劉崇欺辱他年輕新立,又不善軍事,決心要御駕親征。新官上任三把火,柴榮對於此戰勢在必得。他調集了全國精銳之兵,可還沒等大軍集結完畢,柴榮就迫不及待地帶着一萬人馬做了先鋒官。

柴榮急於用一場勝利來建立威信,不斷的催促大軍加速前行,終於在高平以南遇到了北漢的先頭部隊。柴榮率領的是郭威訓練多年的精銳部隊,北漢軍一戰而退。柴榮不願意打攻城戰,害怕劉崇得知兵敗的消息後就撤入晉陽城,所以日夜兼程,在高平巴公原追上了劉崇的主力。

北漢劉崇爲了發動這場戰役,動員了五分之一的百姓參戰,全國所有十七歲以上的男子都被徵調到部隊中,可見劉崇對於此戰的重視程度。柴榮求勝心切,在追擊北漢先頭部隊時,把主力部隊落在了後面,使得後周在這場決定兩國命運的大戰中處於劣勢地位。

柴榮命李重進、白重贊爲左翼,樊愛能、何徽爲右軍,張永德率領御林軍居中,而本文的主角趙匡胤就在張永德帳下。北漢佈陣完畢,劉崇看到後周不過萬餘人,心中大喜不已,當即讓名將張元徽率左軍攻擊後周右翼。

樊愛能的右翼不過三千餘人,而且樊愛能早就聞聽張元徽的威名,兩軍還沒交戰就已經嚇破了膽。三千人馬一碰即潰,樊愛能也解衣卸甲,投降北漢。大將臨戰倒戈,導致後周中軍完全暴露。此時可謂是危急萬分,稍有不慎可能導致滿盤皆輸。然而柴榮此刻卻表現出了一個領袖應有的氣質,不顧北漢射來得箭矢,率親兵上前督戰。

柴榮御駕親征 一戰奠定兩個皇帝的前途 第2張

網絡配圖

皇帝帶頭衝鋒,後周軍士氣大振。御林軍中的趙匡胤激動地對左右說:主上如此危險,我等將士安敢不拼性命!此時趙匡胤的領導張永德並沒有接到任何命令,作爲御林軍,只要保護好皇帝的安全就足夠了。爲了能解戰場之危,趙匡胤向張永德建議:太尉,北漢只是表面上囂張,我們完全有實力打敗他們。您帳下衆多善長左手射箭的勇士,請率領他們登高射箭爲左翼,我領兵爲右翼攻擊,定能轉危爲安。

張永德憑藉多年的沙場經驗,一下就明白此戰勝負全賴於此,所以並沒有計較自己與趙匡胤的上下級關係,立刻按照趙匡胤的建議,分別率領兩千軍士出發了。張永德率軍拼命射了一通箭,總算穩定住了陣腳。而趙匡胤身先士卒,又從右翼遠遠的包抄過來。北漢軍隊大驚,很快就支持不住了,開始向北退卻。

與此同時李重進和白重讚的左翼也向北漢發動了猛攻。柴榮站在高處,遠遠看見趙匡胤馳騁衝殺,殺得漢兵落荒而逃。趙匡胤率軍一路衝殺到河東城下,不料被漢軍一箭射中左臂。趙匡胤血戰戰袍,帶傷決戰,如果不是柴榮傳令趙匡胤退兵,也許就沒有後來的大宋王朝了。

兵敗如山倒,柴榮隨後親自率大軍衝擊北漢主力,亂刀砍死北漢名將張元徽,繳獲物資、糧草堆積如山。戰後柴榮論功行賞,張永德力挽狂瀾扭轉敗局,被封爲武信節度使,然而張永德並未貪功,竭力舉薦趙匡胤的智勇雙全。柴榮爲此任命趙匡胤爲殿前都虞候,領嚴州刺史。

柴榮御駕親征 一戰奠定兩個皇帝的前途 第3張

網絡配圖

這一戰讓趙匡胤從一個小小的宿衛將軍,一躍成爲後周的高級軍官。縱觀趙匡胤的發跡,我們可以看到,趙匡胤的成功,不僅僅是他能臨危不懼,敢作敢當,更重要的還要有個不貪功的開明領導。張永德對於張匡胤來說可是一輩子的大恩人,趙匡胤發跡緣於張永德,而陳橋兵變也和張永德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

這一戰,柴榮力排衆議御駕親征,讓自己坐穩了皇帝寶座,卻也開啓了陳橋兵變的序幕,如果柴榮泉下有知,又會做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