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奇聞異事 > 揭祕:明朝大將施琅背叛鄭成功攻打臺灣背後的隱情

揭祕:明朝大將施琅背叛鄭成功攻打臺灣背後的隱情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康熙二十二年(1683)六月,奉旨專征臺灣,統帥福建舟師迅速攻取澎湖,爾後,利用有利的態勢,主動、積極地招撫臺灣鄭氏集團,促使鄭氏集團放棄抵抗而就撫。臺島不戰而下。其時,清廷內部對臺灣地位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是否留臺存在爭議。施琅站在維護國家的一統和安全,鞏固沿海地區的社會秩序和保護中國的海洋權益的高度,上疏力主留臺衛臺。在分管兵部的東閣大學士(宰相)潘湖叟黃錫袞的支持下,施琅(乃分管兵部的內閣大臣潘湖叟黃錫袞的妹夫)的真知灼見打動了康熙帝和朝中大臣,清廷終於決定在臺灣設府縣管理,屯兵戍守。此後,臺灣除了在甲午戰後曾被日本侵佔五十年外,再也沒有離開過祖國的懷抱。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裏,東南海疆寧靖,兩岸人民安居樂業,社會經濟文化得到長足的進步。

鄭經接替鄭成功後,由於內部陳永華(鄭克臧岳父)和馮錫範(鄭克塽岳父)發生內訌。病中的鄭經把政務交由長子鄭克臧處理,克臧聰明能幹,做事井井有條,從來沒有過失,也很受鄭經的寵愛和信任。鄭經病逝後,馮錫範毒死鄭克臧,立11歲的傀儡鄭克塽爲延平王,馮錫範專橫,貪贓枉法,大失人心。1664年施琅建議,乘他率兵攻取金廈新勝,“進攻澎湖,直搗臺灣”,使“四海歸一,邊民無患”。

1667年,孔元章赴臺招撫失敗後,施琅即上《邊患宜靖疏》,次年又寫《盡陳所見疏》,強調“從來順撫逆剿,大關國體”,不能容許鄭經等人頑抗,盤踞臺灣,而把五省邊海地方劃爲界外,使“賦稅缺減,民困日蹙”;必須速討平臺灣,以裁防兵,益廣地方,增加賦稅,俾“民生得寧,邊疆永安”。他分析雙方的力量,指出臺灣“兵計不滿二萬之從,船兵大小不上二百號”,他們之所以能佔據臺灣,實賴汪洋大海爲之禁錮。而福建“水師官兵共有一萬有奇,經制陸師及投誠官兵爲數不少”,只要從中挑選勁旅二萬,足平臺灣。他主張剿撫兼施,從速出兵徵臺,以免“養癰爲患”。施琅這一主張,受到以鰲拜爲首的中央保守勢力的攻擊,以“海洋險遠,風濤莫測,馳驅制勝,計難萬全”爲藉口,把他的建議壓下來。施琅的議諫被束之高閣,甚至裁其水師之職,留京宿衛,長達13年,但他仍然矢志復臺報仇,堅韌不拔。在京之日,他注視福建沿海動向,悉心研究風潮信候,“日夜磨心熟籌”,以俟清廷起用。

揭祕:明朝大將施琅背叛鄭成功攻打臺灣背後的隱情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十月,清政府平定了“三藩”之亂後,施琅終於在李光地等大臣的力薦下,復任福建水師提督之職,加太子少保銜。他回到廈門後,便“日以繼夜,廢寐忘食,一面整船,一面練兵,兼工製造器械,躬親挑選整搠”,歷時數月,使原來“全無頭緒”的水師“船堅兵練,事事全備”。1683年6月14日,施琅督率軍由銅山出發,很快攻克了鄭氏集團在澎湖的守軍劉國軒部,此後,施琅又一面加緊軍事行動,一面對佔據臺灣的鄭氏集團施以招撫。在施琅大軍壓境之下,鄭克塽茫然的說:“人心風鶴,守則有變;士卒瘡痍,戰則難料。還是應當請降,以免今後追悔莫及。”鄭克塽畢竟是聰明的,聽從了劉國軒的勸告。

8月13日,施琅率領舟師到達臺灣,劉國軒等帶領文武官員軍前往迎接。施琅入臺之後,自往祭鄭成功之廟,對鄭氏父子開闢臺灣的功績作了高度的評價,自稱克臺是爲國爲民盡職,對成功毫無怨仇。(原祭鄭成功文:自同安侯入臺,臺地始有居民。逮賜姓啓土,世爲巖疆,莫可誰何。今琅賴天子威靈,將帥之力,克有茲土,不辭滅國之誅,所以忠朝廷而報父兄之職分也。獨琅起卒伍,於賜姓有魚水之歡,中間微嫌,釀成大戾。琅與賜姓,剪爲仇敵,情猶臣主。蘆中窮士,義所不爲。公義私恩,如是則已。“祭畢,施琅哽不成聲,熱淚縱橫。鄭氏官兵和臺灣百姓深受感動。讚揚施琅胸襟寬廣,能以大局爲重。冷靜處理公義私怨的關係,遠非春秋時期的伍子胥所能比擬)。以上幾個方面顯現施琅攻打臺灣不爲私仇,而是爲統一國家立下汗馬功勞。

施琅一開始就堅決反對“遷界”。他說:“自古帝王致漢,得一土則守一土,安可以既得之封疆而復割棄?”直到1683年他率兵佔領臺灣後再“請於朝”,沿海遷民才“悉復其業”。於是被棄的民田“漸次墾闢”,從福建到廣東,沿海“禾麥”,“一望良疇”。人民無限感激施琅,都異口同聲地說:“臺灣未平,此皆界外荒區。平後,而荒煙野草復爲綠畦黃茂,圮牆垣復爲華堂雕桷。微將軍平海,吾等無以安全於永久也。”施琅復臺捷報抵京時,正值中秋佳節。康熙看到大明最後一塊抵抗根據地終於淪陷了,喜不自勝,即解所御龍袍馳賜,親制褒章嘉許,封施琅爲靖海侯,世襲罔替,令其永鎮福建水師,“鎖鑰天南”。康熙三十六(1697年),施琅卒於住所,葬在惠安黃塘虎窟。此時康熙帝御旨追加贈太子少傅,諡襄壯,命官3次諭祭,並於泉州府學前建祠祀之。其是,“兩島八閩皆頃德”,紛紛爲之樹碑揚譽。十九都有“靖海侯”坊,陽義輔立康熙制詩句“上將能宣力,南紀盡風流”,同安等地立“績光銅柱”、“澤普南天”、“勳高大樹”、“澤沛甘棠”等碑坊,表彰施琅的豐功偉績。總而言之,作爲一代名將,施琅身上有許多閃光的東西,諸如大一統思想,海防和海權思想,不畏艱難險阻的意志和毅力,敢於據理力爭、知無不言的作風,還有他的文韜武略等,這一切都值得理直氣壯地紀念他。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