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奇聞異事 > 古代人科舉成功也有聚餐:相關費用執行“AA制”

古代人科舉成功也有聚餐:相關費用執行“AA制”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3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曲江宴:官府賜宴新科進士大聯歡

古代科舉,殿試爲最高一級的考試。殿試之後,便是傳臚大典,即唱名賜第。殿試發榜用黃紙,表裏二層,分大小金榜。小金榜進呈皇帝御覽後,存檔大內;大金榜加蓋“皇帝之寶”,傳臚唱名後,由禮部尚書奉皇榜送出太和中門,至東長安門外張掛在宮牆壁,故考中進士者稱“金榜題名”。

唱名後,由朝廷派武士作爲儀仗隊,將新科進士送入期集所。“期集”指新科進士舉行的各種聚會慶祝活動。其聚集地,各代有不同,唐代在主考官住宅附近,臨時租用一大宅第,稱“期集院”;北宋一般在太平興國寺或大相國寺,南宋則在貢院內進行。出宮至期集所的路上,萬衆夾道觀看,傾動京城。

新科進士在傳臚大典上無限風光之後,接下來還有賜宴及各種慶祝活動。唐代著名的聞喜宴,是新科進士參加的第一個上規模的聚會,又叫“敕下宴”,地點選在長安城東南皇家園林內的曲江池。按唐制,進士考試在秋季舉行,發榜則在下一年春天。這時候的長安,正春風輕拂,春花盛開。城東南的曲江、杏園一帶春意更濃,新進士在這裏宴集同年,“公卿家傾城縱觀於此”,新進士們“滿懷春色向人動,遮路亂花迎馬紅”。

古代人科舉成功也有聚餐:相關費用執行“AA制”

“AA制” 排名靠前得多出份子錢

聞喜宴最初由及第學子湊錢喝酒,即“醵錢”。“醵”字本義便是湊錢喝酒,聚會時甚至連酒具都是自帶的。與AA制稍有區別的是,有時份子錢並不是平均分攤,比如狀元等排名靠前的學子,份子錢可能要多出一些。當時的曲江之宴,像盛大的節日,熱鬧非凡,教坊派樂隊前來演奏助興,以至於“長安幾於半空”。有時連皇帝也“御紫雲樓,垂簾觀焉”。雖然是學子自己湊份子聚會,朝廷也會有所表示,如在晚唐時期,皇家會賞賜宮廷美食,“賜進士紅綾餅各一枚”。

由於這一活動的影響越來越大,到了五代後唐時,始由政府賜錢400貫,湊份子吃聞喜宴的現象才發生改變,吃喝開始由朝廷買單。至後周顯德年間,政府正式派官員主持宴會。宋代繼承了後唐的做法,賜錢更多。元祐三年(1088年)三月,宋哲宗趙煦賜錢又有所增,“詔復增進士錢百萬”,並賜“酒五百壺”。

科舉宴分文武鹿鳴宴最初無鹿肉

我國古代著名的科舉四宴中,鹿鳴宴、瓊林宴爲文科宴,而武科宴就要數鷹揚宴和會武宴。

“鹿鳴宴”是唐代地方官員爲本地新科舉人舉辦的一種宴請,時間一般放在發榜的次日,起於唐代,明清沿用。

科舉賀宴爲何名叫“鹿鳴”呢?原來,鹿與祿諧音,古人常以鹿來象徵“祿”的意思,以爲有“祿”就能升官發財,新科中舉乃是入“祿”之始。但古人比較含蓄,不願把升官發財掛在口上,因爲這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儒家思想是有距離的,於是就取了“鹿鳴”這個充滿詩意的名字。到後來,菜餚中真的出現了鹿肉,此宴成了名副其實的“鹿鳴宴”,這一直盛行到清末。

在唐代聞喜宴的基礎上,出現了相當於國宴的“瓊林宴”。“瓊林宴”是爲殿試後新科進士舉行的宴會,始於宋代。由於賜宴都是在著名的皇家花園瓊林苑舉行,故有此名。

“鷹揚宴”是武科考鄉試放榜後而設的宴會,宴會儀制與鹿鳴宴相同。所謂“鷹揚”,乃是威武如鷹之飛揚之意,。武科殿試不同於武科鄉試,故會武宴的規模比鷹揚宴要氣派得多,排場浩大,羣英薈萃,盛況空前。


正風氣唐僖宗下令“宴遊儉約”

各種聚會揮金如土,是一種普遍現象,給當時的社會風氣造成了不良影響。到了唐代後期,學子及第後聚會的豪華奢靡程度,已到了驚人的地步,一名學子全部聚會花費竟然高達“萬餘貫錢”,家貧學子根本無力承擔,以至於有的學子爲及第發愁,甚至害怕自己考中,此即所謂“家貧者苦於成名”。

鑑於此,唐僖宗乾符二年(公元875年)正月,朝廷不得已下發了《釐革新及第進士宴遊敕》,要求及第學子聚會時不要鋪張浪費,“誠宜行止端莊,宴遊儉約”,並安排御史臺成立“糾風辦”,予以督察。

雁塔題名興盛牆壁不夠刻石立碑

宴會以後,同到慈恩寺的雁塔下題名以顯其榮耀,所以又把中進士稱爲“雁塔題名”。雁塔即大雁塔,爲玄奘所建。五代人王定保《唐摭言》曰:“進士題名,自神龍之後,過關宴後,率皆期集於慈恩塔下題名。”

唐中宗神龍年間,進士張莒遊慈恩寺,一時興起,將名字題在大雁塔下。不料,此舉引得文人紛紛效仿。尤其是新科進士更把雁塔題名視爲莫大的榮耀。他們在曲江宴飲後,集體來到大雁塔下,推舉善書者將他們的姓名、籍貫和及第的時間用墨筆題在牆壁上。這些人中若有人日後做到了卿相,還要將姓名改爲硃筆書寫。

古代人科舉成功也有聚餐:相關費用執行“AA制” 第2張

在雁塔題名的人當中,最出名的要算白居易了。他27歲一舉中第,按捺不住喜悅的心情,寫下了“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詩句。儘管新科進士們詩興不減,而慈恩寺的牆壁畢竟空間有限,不久,白牆便成“花牆”。但可惜的是,這些題名現在都已經看不到了。其原因,據說是唐武宗時的宰相李德裕不是進士出身,故深忌進士,下令取消了曲江宴飲,並讓人將新科進士的題名也全數除去了。

當然,新進士題名並不僅限於慈恩寺一地。唐朝的題名一般是墨書於塔壁,兩宋以後,各朝的進士題名變成了刻石立碑,主要是在相國、興國兩寺。南宋時期,進士題名在禮部貢院或臨安的寺觀。元、明、清三朝,大都在國學之內立進士題名碑。

月燈閣打馬球新進士挑戰神策軍

宋代《南部新書》中記載,唐時“新進士則於月燈閣置打球之宴”。唐代新科進士及第後,除了在曲江池遊賞宴飲、雁塔題名外,還會來到長安東郊的月燈閣舉辦擊球會,用馬球比賽的方式慶祝及第。打馬球是一種騎在馬上用球杆擊球入門的運動。打馬球在唐代長盛不衰,上至皇帝大臣,下至軍士百姓,都對這項運動如癡如狂。

唐僖宗年間,新進士集中在月燈閣打球,不料神策軍一隊人馬也來此佔領場地打馬球,新進士氣憤卻無奈,這時,新進士劉覃站出來想以球技給對方教訓,於是跨馬操起球杖對那些人說:“新進士劉覃擬陪奉,可乎?”一看是個書生,神策軍根本沒把劉覃放在眼裏,便讓他參加。不料“覃馳驟擊拂,風驅電馳,彼皆愕視。俄策得球子,向空磔之,莫知所在……時閣下數千人因之大呼笑,久而方止”。劉覃以高超的球技擊敗神策軍球將,展示了其文武雙全的一面。

狀元遊街:過“龍門” 插金花披紅掛綵

皇帝在金鑾殿傳臚唱名,欽點狀元、榜眼、探花和進士後,狀元領諸進士拜謝皇恩後,直出午門、端門、天安門,由金水橋轉東,出東長安門。午門的兩側掖門平時不開,只有在大朝的日子纔開,文官走東掖門、武官走西掖門。當中的正門,只有皇帝才能出入,皇后在大婚入宮時可以走一次。殿試考中鼎甲的狀元、榜眼、探花三人,出宮時也可以走一次,可謂無上榮光。讀書人一旦金榜題名,便如“鯉魚跳龍門”,成爲天下皆知的新權貴。因此,東長安門被稱作“龍門”。

出了東長安門,則有蓆棚一座,棚內懸掛金榜。早有順天府京兆尹與兩位縣令在此恭候,京兆尹親自爲狀元插金花,十字披紅。三人上馬後即有“狀元及第”旗一對、綠扇一對、紅傘一柄開道,鳴鑼擊鼓而行。從兵部街遊行至吏部文選司之求賢科內魁星堂行香,隨後前往觀音廟、關帝廟行香。最後行至狀元的寓所,早有歷科鼎甲諸君齊在門前恭迎新貴。三人向諸君各施三揖,然後至戲樓中分次序而坐,佳餚羅列,笳鼓喧闐。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